王佳


【摘 要】目的:分析對早產兒應用母親參與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12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母親參與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患兒護理后體格發育情況比較,觀察組頭圍、體重、身長等體格發育情況均比對照組好,兩組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兩組母親對患兒日常護理操作的熟練度及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母親日常護理操作合格率更高,且護理滿意度也更高,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對早產兒實施母親參與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早產兒護理質量,促進早產兒健康發育,值得積極推廣。
【關鍵詞】早產兒;效果;母親參與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1
胎齡不足37周的新生兒稱之為早產兒。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早產兒出生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正常新生兒而言,早產兒存在器官組織發育不成熟的問題,所以早產兒在出生后需要給予相應的治療與護理,以此來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和生命質量。為了更好的提高早產兒治療及護理質量,作為早產兒母親,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早產兒護理方法和知識,這對于提高早產兒的生命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1]。本研究就以120例早產兒為例,分析早產兒母親參與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120例早產兒均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兒比例為34:26,胎齡28-36周,平均(32.1±1.2)周。觀察組中男女患兒比例為35:25,胎齡27-36周,平均(32.0±1.1)周。所有患兒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患兒胎齡均不足37周,體質量均低于2500g。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患兒。兩組患兒基礎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即按照早產兒常規護理流程、規范要求對患兒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包括對患兒生命體征的密切觀察、科學的喂養護理、營養管理、呼吸護理等,患兒出院時,護理人員向家長介紹出院后的日常護理及注意事項。觀察組患兒實施母親參與護理,具體實施如下:①對母親進行專業培訓。早產兒護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科學性,想要提高目前的護理能力,就必須進行專業的培訓。對此,可以由專科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目前進行專業化的技能培訓和護理知識培訓,以此來提高母親的早產兒護理知識認知度及護理技能,這樣就可以幫助母親更好的參與到患兒的護理當中。專業培訓內容包括基礎護理知識、喂養方法、并發癥預防處理、母乳喂養技巧等。在專業培訓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采用白話進行講解,以此來幫助母親更好的理解和掌握。②與母親進行有效的溝通。早產兒母親在生產后,其身體也比較虛弱,所以在照顧新生兒方面,難免會感覺到困難。對此,護理人員就需要加強與母親的溝通和交流,比如要做好母親的心理指導,幫助母親提前做好對早產兒護理的心理準備,指導母親認識到早產兒參與護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母親的疑問和不解,護理人員要耐心講解,給予母親更多的鼓勵、支持、幫助,使得母親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患兒的護理當中。③出院指導。在患兒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做好患兒母親的出院指導工作,比如要詳細告知患兒出院后獨自護理患兒的方法、技巧、知識等,對于護理中的注意事項要著重叮囑。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母親加強與患兒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以此來促進患兒心態及體格的良好發育。護理人員和母親之前可以互留聯系方式,以便于能夠及時溝通交流,為患兒的延續護理提供保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護理后1個月頭位、體重、身長等體格發育情況。
觀察兩組母親對患兒日常護理操作的熟練度及對護理的滿意度。有專職護理人員對母親的日常護理操作進行考核,總分為100分,≥80分為合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后體格發育情況比較,從表1數據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頭圍、體重、身長等體格發育情況均比對照組好,兩組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
2.2兩組母親對患兒日常護理操作的熟練度及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從表2數據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母親日常護理操作合格率更高,且護理滿意度也更高,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早產兒由于胎齡不足,所以各項器官發育都不夠完善,且機體抵抗力、免疫力較差,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很容易對早產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加強對早產兒的治療及護理十分重要。在早產兒的護理工作中,為了更好的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早產兒健康發育,母親的參與護理也十分關鍵[2]。如果母親能夠參與到患兒的各個護理環節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同時還可以更好的促進患兒身心發。本次研究就對60例患兒實施了母親參與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護理后體格發育情況比較,觀察組頭圍、體重、身長等體格發育情況均比對照組好,兩組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這是因為在母親參與護理中,患兒可以得到更加規范、科學、正確的母親家庭護理,在有效的護理下,患兒的體格發育情況就可以得到改善,進而促進患兒健康發育[3]。兩組母親對患兒日常護理操作的熟練度及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母親日常護理操作合格率更高,且護理滿意度也更高,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這是因為在母親參與護理中,注重對患兒母親的專業培訓,在專業培訓下患兒母親的護理認知度和護理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進而為患兒提供更好的家庭護理,而當患兒的護理質量得到提高,那么對護理的滿意度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對早產兒實施母親參與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早產兒護理質量,促進早產兒健康發育,值得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馬晶.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7):139-140.
陳玉兄,夏雪蘭,沈紅,呂俊杰.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9,32(02):281-283.
丁曉華,齊學宏,郭宇,劉小玲,李海鴻,潘瑋華.家長參與式護理對早產兒父母自我效能及其家庭功能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9,19(01):26-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