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舉
【中圖分類號】R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1
患兒以“至今3月8天反應遲,不能抬頭”為代主訴入院。患兒系第1胎第1產,足月,因“雙頂徑增寬,右臍靜脈、羊水渾濁”剖宮產,出生體重3.5kg,生時會哭,哭聲可,胎位正,球拍胎盤,羊水渾濁。母孕期:孕早期有陰道少量出血現象,呈暗褐色,孕4-5月時行羊水穿刺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胎兒彩超示:雙頂徑增寬,右臍靜脈。生后20天出現四肢不自主抖動,查腦電圖檢示:未見明顯異常。生后1月內有哭鬧明顯,睡眠差,易驚。否認出生時窒息搶救史,無"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及傳染病接觸史;無重大外傷及手術史;無輸血及血液制品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喂養史:生后母乳喂養。生長發育史:至今3月8天不能抬頭。父母親均健在,父親34歲、母親31歲生育該患兒,否認家族中有類似病患者,否認傳染病史、腫瘤史、冠心病、高血壓病史及糖尿病史。否認兩系三代家族性遺傳病史。
入院查體:體格發育尚可,營養中等,神志清,精神可,呼吸平順,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皮疹及出血點,彈性好,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頭顱無畸形,前囟平軟,大小約1×1.5cm,眼瞼無浮腫,結膜無充血,鞏膜無黃染,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存在,耳廓無畸形,外耳道無溢液,鼻腔通氣好,無鼻翼煽動,無異常分泌物,唇紅,口腔粘膜光滑,咽腔淡紅,頸軟,氣管居中,甲狀腺未及。胸廓對稱,未見三凹征,雙側呼吸運動對稱,叩診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全腹無壓痛,未捫及包塊,肝脾肋下未觸及,腹部叩診呈鼓音,腸鳴音正常,脊柱四肢無畸形,肛門外生殖器未見異常。專科檢查:反應遲,目光呆滯,追視追聽差,手指半握拳,不能豎頭,坐位全前傾,握持反射存在,陽性支持反射消失,軀干翻正反射未引出。Vojta姿勢反射:拉起反射:頭極度后背;俯臥位懸垂反射:頭與四肢弛緩性下垂,脊柱上凸呈倒U字形;立位懸垂反射:兩下肢弛緩性半屈曲、半伸展狀態;側位懸垂反射:頭下垂,脊柱上凸,上下肢呈弛緩性伸展狀態;Collis水平反射:上肢伸展,手指張開,下肢髖、膝、踝關節呈屈曲狀態,頭部下垂。關節活動度:內收肌角180°,腘窩角120°,足背屈角60°。四肢肌張力低下,腱反射可引出。
入院時評估:
0-6歲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檢查3月8天(我院,2018-6-12):大運動0,精細動作2,適應能力1,語言1,社交行為2,智齡1.2,發育商36.7。
頭顱磁共振(7天):蛛網膜下腔增寬,腦容積不足,胼胝體薄。
診斷治療經過:入院診斷,根據患兒的病史,發育落后,神經系統反射檢查以及影像學特點診斷為腦損傷綜合征,考慮為宮內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患兒大腦發育不良。給予水針位點注射,PT,OT,推拿,中藥藥浴,電子生物反饋等綜合康復治療3療程(23天/療程),反應較前改善,頭控制好轉,仍不能完全控制,俯臥位脊柱伸展可至水平位,雙下肢可支持體重。7個月時,發現患兒康復治療進步較一般兒童偏慢,并發現頭面部異常特征明顯:頭顱大,頭圍47cm,雙顳部變窄,前額寬大、中部稍低、兩側高,雙眼外角輕度下謝、眼距寬、額頭高大、雙顳側變窄、下巴小等異常,懷疑患兒為染色體基因病,染色體核型分析示:正常。醫學外顯子結果顯示:基因MAP2K1發現一處雜合突變,突變位點為:c.389A>G,患兒為雜合突變,其父母為無突變。考慮為心面皮膚綜合征3型。心脹彩超顯示(8月):房間隔缺損,房間隔中部連續中斷,斷距約4.4mm,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各房內徑及大動脈根徑在正常范圍內。室壁厚度及波動范圍在正常范圍。診斷改為心面皮膚綜合征,繼續給予康復治療4療程,患兒患兒運動能力,認知能力均有明顯提高。
討論:心-面-皮膚綜合征簡稱CFC,是一組極其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完全外顯,最早由Reynolds[1],Baraitser and Patton[2]等于1986年報道。目前其發病率不詳,日本報道的約1/810000[3]。2006年2個研究組證明了CFC是一個由4個基因突變導致的異質性疾病:BRAF、MEK1、MEK2和KRAS。
CFC患兒常見的臨床表現:1、皮膚異常;2、心血管系統受累;3、頭面部異常;4神經系統異常等。
1.皮膚異常,皮膚異常的嚴重程度與參與發病的外胚層相關,幾乎所有的患兒皮膚病變有都有其自己獨特的特征,所以CFC患者要定期去咨詢皮膚科醫生。其臨床表現主要有:卷發、鬢角頭發稀疏、頭發生長不良、上肢及下肢汗毛稀疏。紅斑病是由于無毛囊導致的眉毛紅斑及眼睫毛稀疏或缺無,僅10%CFC患兒眼睫毛正常。皮膚大量獲得性黑色素細胞痣是CFC顯著的臨床特征。該患兒早期無明顯皮膚特征,皮膚10月時出現皮膚瘙癢,11月出現少量皮疹癥狀,耳尖處出現皮膚角化現象。
2.心血管系統:近75%的CFC患者有各種心血管疾病[4],最常見的心臟問題是肺動脈瓣膜狹窄(PVS),偶可見發育異常的肺動脈瓣[5]。PVS既會單獨出現,也會同時伴有如房間隔缺損或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臟缺陷聯合發生。幾乎40%的CFC患兒伴有肥厚性心肌病,在嬰幼兒時期出現,病情輕重進展情況不同,有時進展很快,最終可能導致患兒死亡或心臟移植。也有患兒病情較輕,但會隨時間加重。CFC患兒合并的其他類型的心臟病為房間隔缺損(18%-28%)、室間隔缺損(11%-22%)以及一些更少見的缺陷如二尖瓣發育不良、主動脈縮窄、主動脈瓣狹窄等。CFC患兒發生心律失常的情況不多見,既往報道的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征。該患兒存在房間隔缺損4.4cm,其他心血管系統尚未發現異常。
3.頭面部異常:大部分CFC患兒出現眼部癥狀,常見的有斜視、屈光不正、眼球震顫、上瞼下垂、視神經發育不全等。顱面部異常包括眼距過寬、內眥皺襞、眶上脊發育不全等。常見外耳畸形如耳位低下、外耳廓前后翻轉、耳垂折痕、耳后小缺口、凹陷等,外耳道狹窄、耳垢過多等。該患兒有頭顱大(11月頭圍:49.5cm),眼距寬,外眼角輕度下斜,尖下巴等面部特征。
4.神經系統異常:CFC 患兒普遍伴有神經異常并且嚴重程度不一,肌張力低下、運動遲緩、語言遲緩、認知功能障礙等為主要的神經系統癥狀。CFC患兒頭顱磁共振常見腦室增大、腦水腫、皮質萎縮、腦血管周圍間隙增大、髓鞘異常等,報道的其他結構異常有ChiariⅠ型畸形、蛛網膜囊腫、灰質異位、胼胝體異常、小腦鈣化、腦室周圍白質腦病等。40%-50%CFC 患兒有各種各樣的癲癇癥狀。癲癇類型包括混合型、全身強直-陣攣型、失神發作、嬰兒痙攣癥。該病伴有嬰兒痙攣癥較常見。該患兒尚未發現由癲癇癥狀,24小時腦電圖也未見異常。該患兒頭顱磁共振為腦容積不足,腦白質偏少,胼胝體薄等異常。
5.神經系統后遺癥:極少被人研究,患兒在智力、運動、社交、行為方面表現也有很大不同。90%-100%的CFC患兒存在智力低下,患兒在6歲以前粗大運動發育較精細動作明細落后。大約18%的CFC患兒不能獨立行走,其他患兒一般大約3歲時可以獨立行走。語言能力,一般CFC患兒在2歲時能開口發音,但有9%-31%患兒終生不會說話。一般建議,所有的CFC患兒均應接受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具體措施可根據患兒受累的系統進行強度的調整。該患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發育落后,肌張力低下,經康復治療患兒的運動、認知均明顯改善。
6.胃腸道及生長發育:CFC患兒常伴有胃食管反流,吞咽障礙,口腔感覺異常等,同時會伴有嚴重的胃腸道疾病,這導致患兒喂養困難,生長發育遲緩,吞咽困難孕早期表現的是羊水過多,約 40%-50% 的 CFC 患兒幼兒期需長期通過放置鼻胃管或者行胃造口術來維持營養供給。呼吸道并發癥如嗆咳、吸入性肺炎、慢性呼吸困難等也與患兒吞咽困難有關。有報道稱,CFC患兒一經確診,需盡快到消化科就診,評定是否需要營養支持治療,同時,CFC 患兒胃腸蠕動相關便秘也很常見,而且可能會持續到成年,因此定期隨訪并制定一個系統的胃腸道方案很有幫助。該患兒尚無胃腸道癥狀,飲食,排便正常,后期繼續觀察。
7.內分泌系統癥狀:據估計,2/3 的 CFC 患兒身材矮小。引起患兒身材矮小的確切原因還不確定,一些患兒可能有生長激素缺乏,也有的患兒生長激素抵抗。另外也有患兒因為喂養困難,營養缺乏導致生長緩慢或停滯。對于因生長激素缺乏身材矮小的患兒,生長激素的應用可以使患兒提高生長速度,增加身高,但是生長激素在CFC患兒的應用尚沒有被研究過。該患兒現1歲,身高76cm,基本在正常身高范圍內。
8.骨骼肌系統癥狀:CFC患兒肌張力低下在嬰幼兒期比較明顯,患兒普遍存在大運動發育遲緩,精細動作技能低下,肌肉無力,肌肉體積減少等癥狀,其肌張力低下的原因尚不清楚,中樞系統功能障礙,肌肉病或者二者共同的作用,現在尚不十分清楚。有報道,CFC 患兒骨骼肌組織活檢示肌肉結構相對正常,但肌纖維體積及伸縮性異常,2 型肌纖維明顯增多。也有觀察研究認為 CFC 患兒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礙,肌肉內輔酶 Q10 缺乏。患兒的骨科并發癥很多,如脊柱側彎、漏斗胸、關節過度伸展、關節攣縮、扁平足等。有報道稱:約33%的患兒伴有脊柱側彎,但是無明顯的脊柱畸形存在,考慮患兒為特發性,或者為中樞神經功能障礙所致。該患兒肌張力低下,肌肉容積偏少,尚無脊柱側彎,漏斗胸等異常。
9.口腔癥狀:CFC 患兒有典型的牙齒表型:咬合不良、交叉咬合、高唇系帶、高顎弓。有報道稱,約10%的患兒出牙延遲。患兒也會出現牙齒擁擠現象,但是并不比正常而的發病率高,該患兒現1歲,出牙:6顆,上門牙3顆,下門牙三顆。
CFC是多系統病變,治療上需要多學科的參與,以及家長在以后的患兒成長過程中要關注多系統病變問題,及時到相應專業的醫生咨詢。該患兒目前在胃腸道尚無明顯癥狀,心血管,皮膚系統出現較小的異常,牙齒發育延遲,面部特征明顯,現患兒神經系統發育落后,經7月的綜合康復治療,患兒運動發育,認知發育均有明顯進步,該病例為CFC患兒提供了康復治療后療效的個案,該患兒的康復治療仍在繼續進行中,遠期預后還需要觀察。
參考文獻
Reynolds JF, Neri G, Herrmann JP, et al.New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ies/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 with cardio-facio-cutaneous involvement--the CFC syndrome[J].Am J Med Genet.1986, 25(3): 413-427.
Baraitser M, Patton MA.A Noonan-like short stature syndrome with sparse hair.J Med Genet.1986;23(2):161–164
Abe Y, Aoki Y, Kuriyama S, et al.Prevalence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ostello syndrome and cardio-facio-cutaneous syndrome in Japan: findings from a nationwide epidemiological survey[J].Am J Med Genet A, 2012, 158A(5): 1083-1094.
Allanson JE, Annerén G, Aoki Y, et al..Cardio-facio-cutaneous syndrome: does genotype predict phenotype? Am J Med Genet C Semin Med Genet.2011;157C(2):129–135
Armour CM, Allanson JE.Further delineation of cardio-facio-cutaneous syndrome: clinical features of 38 individuals with proven mutations.J Med Genet.2008;45(4):24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