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衛忠
【摘 要】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的疾病。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伴抵抗或胰島β細胞破壞引起的。長期高血糖癥與各種組織的慢性損傷和功能障礙相關,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和神經。糖尿病是一種基因調節,同時又受到環境因素影響的復雜疾病,目前暫無完全治愈方式。因此,對于糖尿病的防治及其重要。本文主要討論糖尿病的癥狀以及不同型糖尿病的致病機理,防治措施,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加深對于糖尿病的認識。
【關鍵詞】糖尿病;致病機理;防治
【中圖分類號】R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1--02
引言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的污染等原因,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急劇上升。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代謝性疾病,其并發癥對人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所以預防和治療糖尿病非常重要。
一、糖尿病的癥狀與分型
(一) 糖尿病癥狀 糖尿病的特點是脂肪,蛋白質,水,電解質代謝異常,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以及更復雜的,如眼,腎,神經,腦,血管等并長期損壞組織,導致功能障礙和疲憊。美國糖尿病協會于1997年提出了糖尿病診斷標準。1.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并且隨機血糖≥11.1mmol/L。2.有糖尿病癥狀,空腹血糖≥7.0mmol/L。3.OGTT(葡萄糖耐量試驗)兩小時血糖≥11.1mmol/L,當OGTT兩小時血糖≥7.8mmol/L,當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時可診斷為空腹血糖受損。
(二) 糖尿病的分型 根據WH0 1999年推薦的糖尿病分型,根據病因將糖尿病分為四型,Ⅰ 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Ⅱ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二、Ⅰ、Ⅱ型糖尿病發病機制及因素
(一) Ⅰ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 1.遺傳易感性。這類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是胰島β細胞的破壞,破壞80%以上,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導致高血糖、高鉀血癥和酸中毒也包括一系列臨床表現。I型糖尿病受各種基因和各種因素的影響,并且傾向于將家族聚集在一起。2.環境因素。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主要是病毒感染,以及其他化學物質。3.自身免疫。I型糖尿病是由T淋巴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與其他內分泌和非內分泌自身免疫疾病共存,如甲亢、類風濕性關節炎、重癥肌無力等。 4.胰島β細胞損傷。胰島β細胞在I型糖尿病中的損傷主要是通過細胞因子和NO途徑。毒素可導致體內NO,THF和IFN的增加。
(二) Ⅱ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在不同的研究中,Ⅱ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與性別之間的關系是不同的。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如美國,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而在一些國家,男性的Ⅱ型糖尿病發病率較高。2.環境因素。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變,肥胖發病率增加。肥胖的發生率也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相結合的結果。3.胰島素抵抗。II型糖尿病可能對脂肪細胞有胰島素抵抗作用,使胰島素不能抑制脂肪水解,刺激糖異生、最終增加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4.胰島素分泌受損。II型糖尿病還與胰島素分泌缺陷有關,并且在糖尿病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
三、糖尿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療
(一) 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1.健康宣教。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必須從源頭抓起,在相關的社區和人群密集居住區加強健康知識的宣教活動,提高人們對糖尿病的認知能力,對于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進行重點宣教,提高相關人群對健康知識的普及。積極加強患者和醫院方面的信息交互,及時讓醫護人員了解到患者的身體狀況,并進行一定的指導工作。在教育過程中,還有必要加強對患者身體指標的監測。在疾病知識教育的過程中,用易于理解的解釋術語,以幫助患者的治療和康復。2.合理膳食。很多糖尿病都是因為在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方面的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想真正的對糖尿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必須在平時的生活習慣和工作過程中,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合理的搭配飲食結構,避免暴飲暴食和不吃飯的現象發生,對于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在保證基本營養的同時對營養的結構進行合理搭配,促進體內需求的各項營養元素在正常的攝入量范圍內。肥胖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重點加以監測和管理。
(二) 糖尿病治療 1.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對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樂觀的情緒有利于維持患者內部環境的穩定,焦慮會導致血糖升高,使病情惡化。2.運動治療。運動也是糖尿病的基本療法之一,對糖尿病的治療很重要。為了防止過度運動,需要根據年齡,身體狀況等具體情況確定運動的模式和時間。運動時要攜帶糖果,餅干等,預防低血糖發生。3.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對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口服降糖藥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近90%的患者需要口服藥物。磺脲類藥物與雙胍類降糖藥聯用效果比較好,但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合并嚴重感染、糖尿病孕婦禁用。嚴重者需注射胰島素治療。
結論
綜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種可以控制,暫不能根治的慢性病,必須進行堅決的長期治療。根據糖尿病發病現狀,在對糖尿病的防治過程中,要堅持從源頭上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對糖尿病起到預防作用,在對患者治療過程中分別從飲食指導以及藥物治療等進行治療,采取藥物為主,飲食為輔的方式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控制。并且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疾病知識及治療的認知。在宣傳宣教方面加大力度,糖尿病的防治工作還需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徐峰.二十年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J].藥品評價,2018,08:375-377.
李學軍.預防糖尿病的問題與展望[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2408:981-984.
馬靖,楊金奎.藥物干預在糖尿病預防中的作用[J].中國處方藥,2018,12:37-38+41+5+64.
宋宏劍.運動療法在糖尿病預防和治療中的作用[J].慢性病學雜志,2017,1601:85-86+88.
寧光.糖尿病:預防治療,任重道遠[J].世界科學,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