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江蘇常州市北郊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自實施以來,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但仍面臨著常態實施和有效實施問題。作為一線指導教師,急需直面問題,剖析課程實施中的各項阻力,尋求科學的解決之策,助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
首先,“不實施”最普遍。現實情況讓人擔憂,兼職教師無視課程安排,隨意將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改上其他課,課時難以保證,課堂落實難以實現。
其次,“亂實施”重形式輕實效。就目前學校實際而言,當上級教育部門調研時或老師需要開公開課時,指導教師才會選擇一個主題,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指導教師的任務一結束,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隨之停止,甚至來不及開展活動。
一方面,課程知識水平低。在職的絕大部分小學老師沒有接受過專門培訓,掌握不了綜合實踐活動基本的活動技能和方法。
另一方面,課程知識結構單一。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活動存在一種有趣的現象:科學老師上課,指導學生做實驗,寫報告;美術老師上課,指導學生做手工;數學老師上課,強調啟發學生思維和邏輯訓練。
第一,缺少課程開發能力。大多數教師受到傳統課堂教學的影響,習慣按教材進行知識性教學,對沒有教材參考的綜合實踐活動頗感不適,更沒有主動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
第二,有效指導能力不足。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教師在如何指導、何時指導上都存在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既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也是難點,指導教師普遍缺乏新課程理念。教師要盡快轉變舊有的一些觀念,必須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學通用培訓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專業培訓。
第一,精確掌握方法論和程序性知識。綜合實踐活動經常會用到文獻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等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
第二,不斷吸納新知,完善知識結構。指導教師只有掌握較為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才能在指導學生活動時游刃有余。
(1)提升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能力。第一,以校為本,融會貫通,提升課程資源利用能力。小學階段,學校活動極其豐富,像春(秋)游、運動會、夏(冬)令營等,這些活動長期根植于學校,學校在長期的運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第二,以生為本,結合興趣,提升課程資源開發能力。指導教師要有一顆童心,與孩子們平等相待,能站在孩子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學校盡量參與孩子們的生活,敏銳把握教育契機,發現學生感興趣的主題。
(2)提升有效指導學生能力。第一,教師指導在學生困惑期。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會經常用到調查采訪,采訪的最大問題就是被采訪人拒絕采訪,這時小組成員的情緒非常低落又無計可施。第二,教師指導在重要活動節點。成果展示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課堂中各小組成員自信地展示活動成果,充分交流收獲。
(3)提升評價學生能力。第一,科學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內容,明確評價方向。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學生評價可以從學習態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設計與操作技能等方面著手。第二,靈活運用合適的評價方式,發揮評價價值。匯報、成果展示、研究報告、表演、競賽等都是綜合實踐活動最常用的評價方式。“成長記錄袋”和“觀察評價”正在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