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
梁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山東濟寧 2 7 2 6 0 0
數字化測繪技術主要是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設施,采用先進的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測繪方法而進行的土地測繪。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測繪人員帶來更多的便利,同時隨著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不斷的發展,不同的測繪技術可以對計算機進行充分的利用,保障測量結果的精準性。
GPS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簡稱,該系統由美國軍方研發,目前已經得到全球范圍的廣泛使用,由于其有24h全天候工作、覆蓋范圍遍及全球、定位精度較高、速度快等優點。因此,得到各國各地區的廣泛應用。目前,我國使用的衛星定位系統命名為北斗一號,該衛星定位系統與GPS基本相同,相應的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為土地測繪工程的土地定位與信息測繪提出了較高的便利條件,方便了工作人員進行土地工程測繪。
GIS簡稱地理信息系統,通過GIS可以輔助解決土地規劃與管理相關工作,通過GIS對地理信息的匯總、分析與信息采集,可以將土地數據信息轉化為圖像數據,進而進行模型分析。通過綜合的空間分析和動態模擬,生成足夠多層次的地理信息,為土地規劃與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RS技術簡稱遙感技術,通過遙感技術及設備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全方位探測,遙感技術在航空和衛星領域應用較多,航空領域其遙感高度通常位于3-5km,而衛星遙觀位于500-900km,遙感技術頻率快,信息量大,覆蓋范圍廣,從而在地表資源環境監測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其理論研究和應用的不斷擴展,遙感技術已經逐漸完善。
一般來說,在地圖中,主要是通過一些點線面以及各種符號來對各種地籍信息進行標記的,而測繪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將測量點的坐標進行確定,之后再將這些點連接起來,展現出面的形態,之后在向其中添加各種符號等信息。
在進行傳統的國土測繪工作時,相關的工作人員主要就是通過借助各種測繪工具來完成國土測量工作。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還會受到環境因素以及惡劣天氣的影響,此外,由于傳統的測繪方式主要依靠人工進行測量,這就很有可能會導致在測繪結果中存在一些誤差,對測繪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
隨著測繪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數字化測繪技術應運而生,相對于傳統的測繪方式來說,數字化測繪技術具有更高的精準度,操作也更加的簡單,這大大的節省了測繪工作所需的時間,降低了測繪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為測繪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數字化測繪技術中,較為常用的就是航拍、遙感、GPS定位等高科技手段,提高了測繪工作的結果精準性。此外,因為地籍信息經常發生變化,使用傳統的測繪技術很難及時的對各種地籍信息進行更新,而數字化測繪技術的出現不緊解決的了這一難題,同時也推動了國土測量的發展[1]。
(1)延伸性。在現代數字化測繪技術合理應用的情況下,所獲取的土地測量圖件所擁有的精準性以及信息參數的全面性都有所提升,同時圖件整個制作環節都極為專業,可以讓土地測繪工作結果的精準性、有效性以及完善性獲得進一步的提升,不僅對土地測繪工作結果的有效應用以及分析具有積極意義,并且還能夠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設發展。
(2)安全性。在進行數字化測繪工作時,和以往的測繪工作相比,需要借助大量的儀器設備來完成,無論是數據信息的收集,還是處理,等多方面內容都需要由儀器設備來完成,降低了人為因素的影響。并且,在借助儀器設備進行測繪工作的過程中,很少會受到氣候環境的不利影響,能夠很好的在各種環境下開展測繪工作,由此一來,測繪工作者便能夠在更為安全的狀態下進行測量,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測繪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促使測量工作更具簡便性,并讓整個測量工作能夠嚴格根據事先確定的規劃方案正常開展。
(3)靈活性。由于數字化測繪技術所采取的操作十分便捷,所以,工作人員可以利用迅速、精準的手段對這一區域地形地貌的主要特性進行充分的調查,借助所獲取的測繪信息數據展開進一步分類,并予以整合,以此獲取更具精準性與真實性的測繪結果,嚴格按照具體情況對信息數據展開深入的分析,以此確保所獲取的土地信息數據能夠具有及時性與有效性。
針對地面數字測圖技術而言,還會被稱作內外業一體化數字繪圖,早已是現階段我國在開展國有土地測繪工作時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措施。地面測繪測圖技術具有一定的精準性,多數情況下該技術的測圖精準性能夠確保在5cm范圍之內,因此,在沒有原圖或是測圖比例尺標準相對較高時,借助該技術措施開展土地測量工作十分適宜[2]。
長期以來,測繪數據信息的收集工作都是國有土地測量工作的核心構成之一,其能夠對國有土地測量工作質量與效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與土地測量精準性之間也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信息數據采集時,借助數字化測繪技術展開相關工作,能夠從某種程度上進一步提升國有土地測量效率。在對地形點展開測量的過程中,將數字化測繪技術融入其中,并合理應用,可以很好的減少測繪時間,并且還可以確保土地測繪的精準性與有效性。在展開測量工作的過程中,僅需要對某一地物展開測量,便能夠做好后期全部地物測量活動,由此不僅可以減少內業數據信息轉換周期,還能夠防止因為繪點數量較多,造成特殊問題發生,從而加快國有土地測量的整體效率。
待測繪數據信息采集完畢以后,把測繪數據信息傳輸至計算機之內。因為所應用的測量儀器有所差異,所以必須把全部數據信息的輸出格式逐一轉換成規范的SCS格式,由此為接下來的數據信息處理工作提供便利。做好數據信息轉換工作以后,便能夠展開地圖繪制工作。相關工作者能夠嚴格按照房屋、樹木以及街道的實際打點流程對初步數字化地圖展開繪制工作。做好內業數據信息處理工作以后,那么地圖繪制工作便已做好一大部分,其余的工作僅需要將原先的數字化地圖進行打印,并將其和實際情況展開全面的比對,在部分空白位置進行打點填補處理以后進行有效的連接即可,而這所有的地圖繪制工作便已做好[3]。
對于測量數據信息所展開的精準性控制水平,會對國有土地測量最終結果的有效性以及質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對繪制精準度景型控制的措施通常會借助以下兩種來完成:首先,在進行野外數字化測繪活動時,因為測量位置的范圍較廣,所以為了取得更具精準性的信息數據,往往應該進行轉戰處理,然而轉戰頻次并非越多越好,多數而言連續轉戰頻率應該確保在3次之內。其次,在進行數字化測繪工作時,許多細節方面的數據信息獲取都具有許多難度系數,必須借助碎部測量來完成,因此,必須對碎部測量展開更為嚴格有效的管控,然而立鏡長期以來作為碎部測量之中的核心裝置,在應用立鏡時,必須展開進一步的控制,避免違規操作的現象出現,并且還應該對地物外圍展開全面的測量,在獲取其參數信息以后,對地物內部展開進一步的測量,該方式主要是由制高點朝著地物打散點,并借助丈量的措施,對碎部測量的最終結果展開對比和優化,以此保證碎部測量工作的精準性以及有效性。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國有土地測量規劃管理中,為測繪人員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克服了傳統技術中的諸多不足,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國有土地測量工作與現實土地狀況的割裂局面,使國有土地測量更加科學精準,保障了我國土地規劃和管理科學實用和可操作性,在未來數字化測繪技術必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為我國土地規劃管理工作帶來更大的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