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競杰
電子支付是指電子交易的當事人,包括消費者、廠商和金融機構,使用安全電子支付手段,通過網絡進行的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
電子支付的本質是以電子信息的交換代替傳統貨幣的交換。
電子支付有以下特征:(1)電子支付可以使支付更加經濟、高效和便捷。(2)電子支付需要在一個系統平臺中運行,如網絡。(3)電子支付采用先進的技術支付手段。電子支付使用電子數據流,通過先進的通信手段完成支付信息傳輸。(4)電子支付對于所支付使用的設備技術要求高。
1985年,“中銀卡”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成為我國首張銀行卡。1986年,“長城卡”由中國銀行發行,成為我國國內發行的首張信用卡。1998年,我國第一筆網上銀行業務成功交易。1998年,“一網通—網上支付”業務通過招商銀行推出,我國第一家網銀成立。1999年,邵亦波建立易趣網,該網也成為國內第一家C2C網站。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借由VISA的技術人才支持,國內民眾開始廣泛接受銀聯支付。2003年,馬云創辦的阿里巴巴開始啟用支付寶支付。2004年,支付寶從淘寶中脫離,成為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2013年,微信支付功能上線。
總結以上發展歷程,我國的電子支付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網銀時代、第三方支付機構崛起時代和全面移動支付時代。
(一)獨立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指一些獨立機構與各大銀行簽約,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對接的平臺支付的網絡支付方式。比如快錢、易寶支付等。
(二)國內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價值鏈延伸的在線支付工具,比如支付寶、財付通、百付寶等。
(三)銀行陣營,比如中國銀聯的ChinaPay以及各個銀行自己的網上銀行等。
(四)以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為代表的移動支付企業。
(一)支付寶電子支付龍頭地位穩定
根據近日App Annie的數據顯示,支付寶是全球最大的非社交類App。日前,從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4季度》的數據資料可以看出,2018年最后一個季度,第三方平臺支付完成了我國國內高達47.2萬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這其中,支付寶占了53.78%的市場份額,繼續維持著行業內龍頭地位,并且,支付寶的電子支付份額和2018年第三季度又擴大了8個基點。
支付寶、騰訊金融(含微信支付)分列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的一二位,兩家總共可占整個移動支付市場92.65%的市場份額,比第三季度提升了12個基點。其中,支付寶提升的基點幅度更大。2018年第二季度為53.63%、2018年第三季度為53.70%,2018年第四季度擴展到53.78%,可以說,支付寶所占據的行業市場份額在逐季攀升。
支付寶能夠穩住第三方支付行業中的第一,還不斷擴大與行業第二之間的距離,這與支付寶的多維場景支付和相關服務拓展息息相關,也同支付寶活躍用戶的增長密不可分。
從支付寶公布的最新用戶數來看,目前支付寶和其合作伙伴的全球活躍用戶人數已經高于10億人,僅僅在國內,支付寶的年用戶數增長比率可達50%以上。
(二)由“雙寡頭”到“三足鼎立”
1、“云閃付”的出現攪動市場格局。2017年年底,銀聯攜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共同打造出了銀行業統一APP“云閃付”,希望借此共同打造移動端統一入口。
2、“云閃付”的優缺點。優點:(1)“云閃付”APP將大量的銀行賬戶加以利用并整合,僅僅通過一個簡單的APP,消費者便可以綁定并管理自己的各大銀行賬戶,從而使用各家機構的移動支付功能和用戶權益優惠。(2)消費者可以享受“云閃付”提供的二維碼掃碼、Ⅱ、Ⅲ類賬戶開戶、收款轉賬、手機NFC支付、遠程支付等各類支付功能以及公共繳費服務。(3)“云閃付”融合并支持各類支付工具和支付場景下的折扣、激勵金等各種優惠營銷活動,可以提供國內100多家銀行營銷活動和重點卡產品權益展示。
缺點:(1)銀行的移動支付產品更加偏向于功能性,工具化性質較重,強金融、弱場景的屬性導致難以出現業務發展的爆發點。(2)銀行受制于強監管,不能像互聯網巨頭一樣用資本去收購和大規模建設從屬于自己生態的場景。
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的加緊和銀聯自身的實力優勢,銀聯或有機會打破現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雙寡頭壟斷的市場,未來中國電子支付市場或將出現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2019年5月6日,《中國移動支付發展報告(2019)》在福州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移動支付總指數前十強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北京、武漢、重慶、天津、深圳、廣州、溫州、南京。從分類項看,北京在移動支付信息化基礎指數排名第一,上海在移動支付商業消費指數排名第一,杭州在移動支付政務民生指數排名第一。
從報告看,中國移動支付發展水平呈現東高西低的階梯狀分布,一線城市領跑態勢明顯,移動支付十強城市集中分布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區域內。在商業消費的帶動下,其他城市發展勢頭強勁,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使用電子支付時,可以免去現金支付使用時的麻煩,攜帶更加方便和安全。
(二)電子支付轉賬速度塊,即使便可到賬。
(三)電子支付配合網購使用,使購物方式發生巨大變革。購物時更加方便快捷。
(四)商家可以通過移動支付界面來擴大商品宣傳效果,通過各種活動提高盈利,增加商品營銷性,促進商家的品牌和口碑的建立。
(五)電子支付更加環保。在紙幣在流通的過程中,會出現紙幣損耗,紙幣破損現象,過一段時間銀行就需要回收紙幣,進行銷毀,大量的銷毀無疑會對資源跟環境造成破壞,移動支付的出現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一)問題
1、與電子支付相關的監管制度尚不完善。
2、銀行機構用于支付的創新能力仍舊需要提升,非銀行支付機構所持有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尚需加強,清算機構業務邊界有待厘清。
3、保護消費者權益力度有待加強,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尚需加大。
4、支付產業全面開放格局的構建任務要不斷完善。
(二)對策
1、完善與電子支付有關的規章制度,如制定該行業的法律法規,保障付款者的財產安全和提高交易時的支付效率。
2、支付技術要不斷革新,用以確保付款者的財產和信息安全,如簽署安全協議,安裝防病毒軟件,將數據進行加密,生成動態驗證等。
3、建立起完整、高效的電子支付監管體系,防范金融風險。
(一)海外支付拓展方式
2017年之后,支付寶旗下的螞蟻金服開始注重布局各國本地錢包,不斷研發出了中國香港版支付寶、菲律賓版支付寶GCash、印度版支付寶Paytm、泰國版支付寶Truemone,希望用此來吸引本土用戶。
微信則是基于社交功能,嵌入電子支付功能,來增加用戶黏性。
(二)海外拓展所面臨的挑戰
在海外市場,中國的電子支付方式都面臨著NFC方式付款的威脅,特別是來自占據NFC支付90%份額的Apple Pay與當地銀行直屬開發的二維碼支付的威脅。如何消除當地政府的壁壘,是我國電子支付平臺向海外進軍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一)刷臉支付加速普及。
(二)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支付中的應用將大有可為。
(三)支付行業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管持續收緊。
(四)第三方支付業務迅猛發展,而銀行的電子支付業務增長開始趨緩。
(五)行業洗牌或加速,電子支付各參與方對支付場景的爭奪呈現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