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路
(重慶悅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渝北 401120)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建設,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植物的吸收、富集和生化功能使其能夠涵養水源、防洪防澇、降塵降噪、凈化水質和空氣以及修復生態環境。吸收、富集作用是指植物能吸收、降解水中的營養物質、有害物質、農藥、金屬離子等,抑制有害藻類的繁殖,從而確保水域的生態平衡。生化作用是指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1]。
1.1.1 吸納、滯留、存蓄、凈化雨水
植物的根系、葉脈具有一定的儲水能力,在道路兩旁保留生態滯留地,種植小型灌木或喬木,能夠在多雨天儲蓄雨水,減少徑流系數。
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園林植物發達的根系使得土壤中的空隙較大,在雨雪降落后,能夠讓雨水更快更多地滲入地下。大小不一、光滑程度不同的植物葉片減緩雨水的流動速度,增加了雨水在地表的滯留時間,使雨水最大程度地滲透到土壤中,減弱了雨水對表層土壤的沖刷力度,對保持水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大面積的園林植物能夠有效緩解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減少城市內澇出現的幾率。
園林植物蓄水的方式有四種。一是林冠截留雨水,枝條、樹葉、樹干在雨水下落過程中可截留部分水流,約占降水量的10%-30%。二是地表落葉枯枝吸收水分,可達本身重量的2-4 倍。三是土壤蓄滲水,取決于土壤空隙的多少與大小,而這與林木的根系、腐根、洞穴有關。四是地表林木阻擋地表水流失,增加下滲的地表水。
1.1.2 凈化水質和空氣
雨水是為人們補充淡水資源的重要手段,但是雨水的成分比較復雜,除了水分,還包括金屬物質、有害物質等微量元素。植物莖葉在吸收雨水的同時,能夠吸收植物需要的營養元素,降低金屬物質、有害物質的含量,避免含氮、磷的營養物質以及粉塵等雜質直接流入水中造成河流、湖泊等水體的富營養化。
對于城市而言,城市污水的排放依賴市政管道,直通市內湖泊河流,對水質和水中生物造成毀滅性打擊。但是挺水、沉水、浮葉、漂浮等類型的水中植物能有效調節水質、氣候, 還能凈化不同程度的污水。較為茂盛的水草等擁有發達根系的水生植物大量聚集在一起,能夠形成過濾層,能夠有效吸收不溶性膠體。植被的生化作用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加,在土壤表層形成厭氧區和好氧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繼而有效改善水質,形成良性循環。
海綿城市的建設主要是借助植物對水資源環境和生態環境中的調節作用。園林植物在維護生態環境、調節旱澇、保護水資源、維護水土平衡、實現雨水凈化等多個方面有重要作用,能夠修復人類居住的城市生態并對環境加以凈化。
園林植物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應用實踐在雨水花園。雨水花園是一種雨洪控制與雨水利用設施,它的本質是生物滯留區。現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公園、小花園基本上都采取了雨水花園的做法。當前,園林植物建設從地域氣候等自然特征出發,也不僅以人文美觀出發點。
植物生態作用的發揮程度與植物總葉面積、綠量等相關。多種類型的植物組合在一起有助于保障地區生態平衡,合理配置植被的類型、層次和數量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植被的生態作用。
城市中在道路兩旁設置綠化帶、種植景觀植物除了裝點城市、供人欣賞之外,主要目的在于減弱城市噪音、凈化空氣、改善城市環境,此外,對于道路交通安全、抗震減災也有一定的作用。重慶街頭和社區內常見夾竹桃、月季、玉蘭、柳杉等能夠吸收二氧化硫氣體,紫薇、桂花、樟樹等吸收氯化物。
園林植物在海綿城市中的應用模式包括雨水花園、人工濕地、屋頂綠地、下凹式綠地,一個海綿城市項目可能同時包括前述幾種模式。
重慶地區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較為成熟的經驗是悅來新城,即國博中心海綿城市改造,較有代表性的是國博中心西側的雨水塘和國博中心東側的中央廣場。
雨水塘項目的主要目標是控制大面積硬質鋪裝產生的面源污染問題、提高酒店旁沿濱江大道的景觀品質。針對第一個目標,設計人員將雨水塘上游匯水面積分為兩部分,一是臺地部分產生的徑流,二是酒店部分產生的徑流,分別采取措施。針對第二個目標,雨水塘在打造時以四季有花、四季有綠作為景觀植物搭配標準,在種植海綿植物再力花、鳶尾、水蔥、香蒲的同時,種植垂絲海棠、梅花、紫玉蘭、香樟等,結合木平臺步道,讓附近居民提升居住品質。該項目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果,有效調蓄容積2400 立方米、年凈化雨水量9 萬立方米,同時提高了景觀品質和居民的舒適度以及該片區的宜居性。
中心廣場改造目標有二,即控制大面積硬質鋪裝導致的局部積水、解決本匯水區面源污染問題。因此,設計人員將與廣場相接的邊帶改造為下凹式綠地,通過植物、土壤的過濾、攔截以及微生物的凈化,年凈化水量約4.5 萬立方米。
總之,海綿城市概念是為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應運而生,對促進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將海綿城市建設和植物景觀相融合,既能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作用,又能起到改善環境的作用。在建設過程中,應用恰到好處的手法構建植物景觀,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地形地貌等選擇適宜的植物,以此實現海綿城市的功能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