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晉城市城區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山西 晉城 048000)
之所以要保護老城風貌,主要在于老城各個街道建設,有很多歷史遺跡和文物、古建筑,這些屬于重點保護的風貌區域。因此,在完善老城基礎設施的同時,應將老城風貌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更新融合起來,將二者相結合,才能確保老城風貌建設合理、科學。
從多個方面分析對老城風貌保護的意義,主要體現出以下幾點: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前,先了解老城整體布局,明確城市街道和道路兩盤都有哪些古建筑物、古樹、歷史遺跡等等,清楚各個區域道路實際狀況,進行評估和規劃設計,并制定道路建設方案,按照方案提出的要求,盡可量避免移動古樹,保護珍貴的樹木。建設中落實保護老城風貌的理念,以及遵守保護整體風貌的原則,始終重視保各個胡同兩側的古樹、文物等等,保證建設的老城風貌煥然一新,并具有參觀瀏覽的價值。二、建設期間對保護道路兩旁的院落進行保護,要求修繕年久失修的庭院和格局獨特的房屋,修建過程中注意按照道路方案內容,將保護老城風貌與完善基礎設施結合起來,在保護院落的基礎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使道路周圍有明亮的路燈和花草樹木,不僅綠化了老城街道,還保留了原始的建筑形態,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旅游和欣賞,可見,對老城風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老城風貌保護是對老城城市建設更新提出的工作重點,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更新的同時,要對區域周邊的老城風貌、建筑、文物、樹木等進行重點保護,在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既要保護已有的風貌格局,又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怎樣解決好保護與建設之間的關系與沖突,使二者有機融合,是老城建設更新的關鍵[1]。下面針對于老城風貌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更新的融合對策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探討,以推動城市的快速發展,實現社會經濟的快速推進。
結合當前城市發展政策及要求,需要進行風貌保護評估及論證工作。在此之前,專業評估主要應用于文保建筑的評估及保護區規劃的現狀分析,道路改造類項目未有涉及。在整個評估過程中,風貌評估的視角從建筑保護調整為道路方案與建筑相關聯,對片區現狀及建筑形態進行細致的調查分析,結合道路設計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出與道路方案相結合的院落保護建議,充分體現道路方案與風貌保護之間的有機銜接[2]。
當前,建設老城基礎設施時,應結合發展目標建設老城街道、建筑物等等,重點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地方,修建路燈、安裝分類回收的垃圾桶,以及建設公交站點,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老城發展需求,高度重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注意保護老城的歷史遺址,要求不允許破壞珍貴的文物和古樹,有利于更好地建設老城各處設施[3]。
現如今,翻新老城成為城市發展中最為主要的任務之一,為了建設滿足需求的老城,修建之前,先根據老城風貌特點和院落格局,劃分出重點保護的區域,要求完善基礎設施時,一邊擴建一邊保護四合院,以保護歷史原址為主,確保古老的院落保存完好,同時提高老城風貌翻新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擴建老城各個街道時,為了保護老城風貌,必須實地考察老城內都有哪些珍貴的古樹和歷史遺址,明確各個街道有很多胡同和四合院,院落周圍也有很多古樹和涼亭,要想保存完整的院落,應針對性地擴建和修繕,使庭院內基礎設施完善,并且,整體風格在保留傳統風貌的基礎上融入了創新思想,不僅保護院落,還拓寬了庭院面積,同時增設一些裝飾物,使老城庭院古香古色,有濃郁的文化氣息,以及具有現代建筑物的特點。
在城市建設中,應該確立經營城市理念,創造新型城建模式,打破過去城市建設由政府單一投入的模式,走出一條政府領導、市場運作、資金籌措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行為企業化的新路子。運用級差地租原理、政府信用貸款、地方政府債券、BOT 和TOT 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為及時推進建設特別是重點工程建設籌措大量資金。通過道路橋梁建設改造,改善周邊用地環境,促進土地增值升值,采取以房養路的辦法,順利實施等多條城市干道及其橋梁的改造、建設;鼓勵“誰投資,誰受益”,用市場運作的方式,改變長期以來市政公益事業由政府單一出資建設的模式,推薦市政公益事業建設、經營管理的市場化。
綜述,對于老城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和建設時,應格外注重結合老城發展目標,建設有特色、有文化氣息的老城,不僅使老城幡然一新,還保護老城風貌特有的院落、古樹等等,將保護老城風貌作為建設原則和發展目標,融入到基礎設施修建中,能夠保留老城歷史遺址和古建筑物,有利于取得最佳的建設效果,促進老城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