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志亮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0
建筑幕墻主要存在于經濟發達的城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審美觀念的進步,許多中小城市也出現了許多建筑幕墻,給城市的面貌增添了許多色彩。建筑幕墻具有安全適用、美觀大方、施工簡單等優點。當然,隨著建筑幕墻的出現越來越頻繁,建筑幕墻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在這方面,設計師需要根據自身的功能和建設項目的要求,進行專業的幕墻設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發揮幕墻的作用,使建筑更加美觀、適用。
雖然采用玻璃幕墻后建筑整體照明效果明顯改善,但由于透水面積的增加,空調耗電量也會增加,以保證其保溫效果。只要保證玻璃幕墻的保溫性能,就保證了夏季室內溫度。玻璃幕墻保溫性能差,溫度不會升高,冬季玻璃幕墻保溫性能差,室內溫度不會降低。這樣,室內溫度就可以保持在一個舒適的范圍內,而且耗電量也不太高。
如果房間內的溫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玻璃幕墻可以遮光。這樣,太陽照射在幕墻上的時間就會減少,室內溫度也不會很高。玻璃幕墻一般有幾種遮光方式。首先,在房間里安裝一些遮陽物。這也是為了防止陽光直射在玻璃幕墻上,一般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以減少陽關的進入范圍。二是在屋外搭遮陽棚。可以使用室內遮陽板,也可以使用室外遮陽板。只要選擇合適的遮陽板,就可以防止陽光直接照射玻璃幕墻,使室內溫度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第三,選用材質玻璃,遮光能力強的玻璃直接阻擋熱量進行室內,使室內溫度恒定,節約能源[1]。
對于玻璃幕墻的具體使用,自然通風是非常重要的。通常,玻璃幕墻廣泛應用于辦公建筑中。自然通風不良導致內部通風問題。同時,因為這個地區有很多人在工作,他們很密集。密閉環境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節能設計必須考慮自然通風。如果有更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室內通風系統將減少能源的使用。從為了防止窗戶少造成通風不良和窗戶多造成溫度損失的問題,還應綜合考慮合理的窗戶數量。同時,為了使玻璃幕墻的節能效果更好,還應保證外窗的緊密性。
建筑幕墻在建筑外圍結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在裝飾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在功能上也起著重要作用。一般來說,它不僅能承受自身的重量,而且還會阻礙地震和風力。但事實上,幕墻本身不必承受地震和風荷載對建筑主體的影響。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建筑幕墻設計的要點:建筑幕墻設計的功能必須是剛度和穩定性,穩定性反映在所承受的重量和幕墻的重量上。穩定性反映在幕墻的位移上。除剛性和穩定性外,還應注意幕墻的防水,特別是玻璃采光屋頂的幕墻工程。施工技術人員應保證玻璃的密封性和玻璃的質量。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應及時更換。施工結束后,應對玻璃的防水性進行測試,以防止頂部出現漏水現象。
(1)幕墻結構本身應具有吸收平面變形的能力,即平面內變形。其性能取決于幕墻的層間位移角。在非抗震設計中,指標值不應小于主體結構彈性層間位移角控制值;在抗震設計中,指標值不應小于主體結構彈性層間位移角控制值的三倍。
(2)鋼、鋁型材幕墻梁、柱的厚度要求不同,明、非明型材的厚度要求不同;有螺紋連接的幕墻梁、柱局部截面的厚度要求應嚴格按R執行相關標準和規范。
(3)幕墻柱應盡可能設計成軸向受拉結構,避免設計成軸向受壓結構。
在幕墻設計的全過程中,為了保證建筑的安全,必須做好幕墻防雷系統的配置工作。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必須做好防雷系統的設計工作。為了達到防雷的目的,在防雷系統的設計中,涉及到閃光器、接地裝置、引下線等多個部件的配置工作,如果采用垂直龍骨連接防雷網絡,則雷電能量可直接傳給地面。當閃電再次出現時。下一步。幕墻防雷系統配置時,為了提高防雷的整體效果,必須嚴格按建筑物類型規劃防雷網絡的網格尺寸,如:按其規格,<5m*5m( 或 66m*4m)、<10m*10m( 或 121212m*88m)、<20m*20m(或244m*16m)等。可以選擇多種形式,也可以選擇許多其他形式。只有選擇最佳的網格尺寸,才能優化防雷效果。同時,在進行接地電阻測量時,應注意接地電阻的設置[2]。
(1)在建筑結構和幕墻處,主體結構樓板梁處的水平防火封堵設計必須嚴格密封,防火封堵應保持在建筑幕墻橫梁后方以外,確保防火巖棉塊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0 mm,a并用適當的鍍鋅鋼板支撐,連接處必須用防火膠嚴格密封,嚴禁有冒煙現象。
(2)在幕墻設計過程中,經常忽略幕墻橫梁和主體結構洞口的防火封堵設計。我們必須按照有關標準,幕墻橫梁和主體結構開口的防火封堵厚度應大于100 mm。
(3)注意建筑幕墻的垂直防火設計。一般來說,建筑幕墻垂直防火設計的界面厚度應大于10 mm。應注意主體結構垂直防火隔離層的設計和建筑幕墻柱的位置。設置科學的垂直玻璃幕墻柱和主體結構入口的防火隔離層,完成建筑幕墻的防火、防煙設計工作[3]。
在現代建筑工程中,幕墻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幕墻設計已成為建筑行業的關鍵內容,是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我們應遵循有效的原則,充分把握幕墻設計的要點,力求從根本上提高幕墻設計的有效性,為以后的質量控制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