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興振
瓦房店市交通運輸事務服務中心 遼寧大連 1 1 6 3 0 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物質需求的不斷增大,大大增加了道路橋梁的負荷能力,從而導致道路橋梁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病害問題,這些病害問題的出現,不僅會對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造成影響,嚴重時還會對其結構造成破壞,出現橋梁的塌陷事故,從而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此,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對于施工技術的監督,另一方面更要加強對于道路橋梁的維護,能夠針對不同問題制定維修方案。
鋼筋結構銹蝕問題是道路橋梁工程的多發性病害,產生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車輛的反復碾壓與荷載,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致使鋼筋在受力的作用下產生不均勻的裂縫,雨水和空氣順著裂縫進入整個鋼筋結構,產生氧化反應,導致鋼筋結構出現銹蝕問題。
道路橋梁使用過程中混凝土的損壞問題是造成橋梁出現病害最主要的原因。混凝土產生裂縫通常是由于道路橋梁受到過量負荷和應力所造成的,這種裂縫往往分為直接應力和次應力作用兩種情況。所謂直接應力造成的裂縫往往是由于過重負荷所導致,它產生的原因一是在于最初橋梁設計時,由于對數據計算上的錯誤,導致實際施工的技術不能符合最初計算模型的設計要求,存在可行性不足的問題;二是在于施工過程當中,對于施工設備的放置和運行完全沒有考慮橋梁本身結構的承受能力;三是在于橋梁在交付使用之后,由于超載車輛的過度碾壓,以及風雨雪、地震等自然災害對其造成的影響。所謂次應力造成的裂縫就是與直接應力相對應的,不是由于直接原因所造成的裂縫。它產生的原因在于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橋梁的挖掘、開洞和施工過程中過度震蕩所造成的裂縫,或是由于實際的橋梁建設情況與最初設計存在差距造成的[1]。
橋梁墩臺基礎類病害按成因分析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受到水文條件變化及季節交替發生的基礎性病害,季節交替與水文變化產生的橋梁墩臺病害多發生在橋梁深層基礎。二是由于超限超載車輛過多,橋梁墩臺受到應力分布不均產生的應力性裂縫。三是橋梁墩臺施工過程中遺留的施工性缺陷。這三種橋梁墩臺基礎類病害最為常見,也是橋梁基礎墩臺類病害危害后果較為嚴重的橋梁養護病害。
加固鋼筋結構避免出現鋼筋銹蝕問題,首先要注重改善鋼筋管道。當普通鋼筋、鋼絞線與豎向預應力筋之間發生沖突以后,要做好局部調整工作。在調整過程中,應該先調整好普通鋼筋,接著做好精軋螺紋鋼筋的調整工作,固定好縱向預應力筋。其次,對于縱向預應力管道,應精選材料,確保波紋管的質量,確保波紋管表面光潔無孔洞。在安裝預應力管道之前,應結合標準的施工圖紙科學定位坐標,在安裝過程中,必須用鐵絲把井字形定位鋼筋和管體綁扎在一起,然后焊接好主筋點與定位鋼筋,并在平均每60cm的區域設置一道定位鋼筋,在曲線地段,需要為平均每30cm的區域設置一道定位鋼筋。其次,要注意保持墊板與管道軸線的垂直關系,避免管道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上浮和變位問題,而且要為縱向波紋管設置內徑較小的優質塑料管,做好波紋管成孔作業。再次,在金屬波紋管的接長工作中,要選用尺碼較大的同型波紋管來充當接頭管,并將接頭長度控制在30cm以上,對于接頭轉彎處,要用膠帶進行密封,這樣鋼筋的結構會更加緊密[2]。
對于橋梁的日常養護,一是要加強對于橋梁的日常檢查工作。主要檢查橋梁預設的排水管道是否阻塞,在橋梁兩側的欄桿是否處于良好堅固的狀態,出現裂縫的位置是否有大量積水堆積等等。另外,道路橋梁的養護部門要安排專門人員定期對橋梁進行檢查,對于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記錄和處理,定期總結和分析檢測結果,如果發現重大問題,要及時采取隔離措施,進行及時處理。二是要對于橋梁的基本信息要進行準確的掌握。包括橋梁最初的設計圖紙、所用建設施工中混凝土和鋼材型號、施工工藝和施工時間等等,對于這些信息的掌握有助于在日后維修養護過程能夠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簡單來說面層強化加固法就是在原橋面系上直接加鋪相應厚度的混凝土。這種處理方法只能應對橋面系簡單的混凝土剝離與裂縫較集中區域病害治理。必要時可以在面層加固時直接鋪設鋼筋網,通過提升橋面系的抗張拉能力而保證橋面系的使用質量。橋面系面層強化加固法應使用整體現澆混凝土施工方式。在施工期間不能受外力行車擾動,所以面層強化加固法在施工期間要求修筑橋梁臨時通行輔道。面層強化加固法能有效的提升橋梁面層整體承載能力,但是要求修筑臨時輔助行車通道,一般情況下養護單位受到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不采用此種方法加固橋梁[3]。
綜合以上分析,在對道路橋梁使用的過程當中,由于受到前期施工水平以及后期外部環境條件、交通狀況、維修養護資金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一定會造成道路橋梁在維修養護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除了能夠在維護期間利用科學的辦法進行補救之外,如果可以在問題發生之前,比如說勘測或是設計之初就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那么一定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道路橋梁的正常運轉和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