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闊磊
青島聚創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 6 6 0 0 0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環境問題越發凸顯,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由此人們對于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在城市建設規劃發展中要求能夠合理的栽培綠色植物,達到維持當地生態平衡的效果,從而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對于園林綠化而言,其主要是通過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改造地形地勢,種植植物,營造一個自然生態環境,使其同周邊的建筑物形成一個整體,為當地的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隨著園林學科的發展,當前園林綠化的內涵和外延范疇越來越大,不僅僅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屬于園林綠化范疇,一些公園瀏覽區以及休養勝地都屬于園林綠化范疇。因此,做好園林綠化植物栽培研究具有的現實指導意義更加明顯。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園林綠化植物栽培工作也需要建立一整套的信息化管理軟件,建立起植物綠化檔案,進行植物種植栽培情況的匯總分析,從而實現對植物栽培養護的動態管理。如在澆水的時候,利用信息技術,展開自動噴灌或是漫灌[1]。
園林綠化植物栽培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對其動態管理,定期修剪,進行病蟲害防治。因此要求能夠重視對園林綠化帶的整形、修剪等工作。
定時定期對植物進行檢疫、防治等。根據植物的習性不同,在栽培時要注意樹種的選擇搭配,避免將都是轉主寄生的兩種植物靠近栽培。
園林植物種植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工作,確定適時的種植季節是提高種植成活率,盡早發揮園林綠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適時種植主要考慮如下3個因素:一是苗木本身的生理活動。一般選擇苗木地上部分活動緩慢或處于休眠狀態,而地下部分根系活動仍然較旺盛時進行種植。因此時植物根系再生能力強,吸收水分多,而地上部分蒸騰小,苗木易保持水分平衡。二是氣候條件。選擇適宜于根系吸水生根所需要適宜的溫度條件和充足的水分條件,并盡可能避免不利于保持水分平衡的極端因子(如干旱、高溫、霜凍等)。三是病蟲害的規律及勞力狀況。避免在病蟲害高發或猖獗季節種植,同時要保證有足夠的勞力[2]。
水分和土壤都是園林綠化植被賴以生存的物質,不同種類的園林綠化植被,對于土壤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進行園林綠化植物的種植前,一定要先分析和調查好當地的土壤性質。如土壤的酸堿程度和含水性等,在掌握這些基礎上,再采取措施來滿足園林綠化植被具體的土壤要求。土壤中缺少綠化植被生長的礦物質時,一定要選擇含有較高的礦物質的肥料,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園林綠化植被在健康的環境下生長[3]。
城市園林的栽種應當因地制宜,選擇適合在當地生長的植物品種進行栽種,如海南省的氣候比較適合種植椰子、檳榔、油棕樹等植物,在城市園林建設中選擇種植這些植物,不僅可以美化城市,還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且,這些植物是當地的特色植物,在城市中種植,有利于宣傳城市的特色,展示城市的文化。此外,種植當地特色的植物品種,能夠給外地游客帶來與眾不同的感覺,使其感受到海南的獨特魅力,得到視覺上和心理上的審美享受。
因地制宜栽種管理,要求不僅要注意植物品種的選擇,更要注意選擇在合適的地區重視適宜的植物品種,比如比較濕潤的土壤區域,可以種植一些需水量較高的植物品種。而且,樹木栽種后要注重管理,及時剪掉殘枝落葉,澆水施肥,除草等。要及時對園林進行檢疫,如果出現了大面積落葉,要考慮是否缺乏營養或得了什么病,并及時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其蔓延。要加強栽種人員對城市園林的日常維護和保養,不能一種了之。園林專家和園林設計師們可以共同研制相關的園林設計方案,既達到一定的美觀效果,又能有效促進城市園林可持續發展[4]。
在園林綠化植物的水分養護過程中,除了要定期澆水外,還要根據氣候上的差異性補充土壤中的水分。灌溉過程中,一定要遵循適度的原則,要嚴格按照植物生長實際所需,選擇灌溉的方式和次數,才能夠確保園林綠化植被合理吸收水分。而在養護工程相對比較大的情況下,就可先灌溉一些新樹、小樹、灌木,而對于樹齡相對比較大、生命力頑強的園林綠化植物,可后灌溉。而從季節上分析,還要調整園林綠化植物的灌溉方式和時間。在夏季,午后陽光更充足,氣溫也較高,灌溉效果不佳,而在這種情況下,可選擇9-10點或者下午3~4點灌溉。除此之外,也要嚴格把控灌溉量,雨水較多的季節,可適當減少次數,避免園林綠化植被,因過度灌溉而死亡,違背了園林綠化植物種植的原則,也會浪費人力,物力和資金。反之,在雨水少的季節,就要適當增加灌溉的次數[5]。
總之,在園林植物種植過程中,應視工程的實際情況、現有的技術力量、當地的經濟條件等因素盡量采取先進的施工技術,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選擇合理實用的施工方案,以期達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操作上安全,指標上優化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