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
福清核電有限公司 福建福清 3 5 0 3 1 8
根據核安全行政法規《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核電廠應做好環境放射性監測工作,為采取核事故應急對策和應急防護措施提供依據。對于福清核電廠,應急環境輻射監測的相關工作貫穿于所有應急狀態。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標準一般安全要求第GSR Part 7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第5.32條提出:核電廠營運單位必須作出安排,以迅速評定及預測:照射和放射性釋放以及其他有害物質的釋放、廠內及適當時廠外的放射性狀況。這些評定可能用于后續的一系列行動,包括廠內外采取的防護行動等。《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也指出“核電廠的核事故應急機構”“應當做好核事故后果預測與評價以及環境放射性監測等工作,為采取事故應急對策和應急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對福清核電廠,不同階段下開展輻射應急監測的目的也不相同。對于廠房應急情況下,為保證廠內未受到放射性污染,開展驗證性監測;對于場區應急情況下,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為場內非應急人員的撤離路線提供建議,二是為場內應急人員的防護行動提供劑量率水平的參考;對于場外應急的情況下,主要是對廠外人員可能的撤離路線上的劑量率水平進行監測,對已采取的防護行動進行修正以及配合場外核應急組織開展相關巡測[1]。
目前福清核電廠應急輻射監測隸屬于安全防護組,主要由環境監測與評價助理組織開展應急輻射監測,包括環境監測隊員與評價隊員,負責包括:環境巡測、在線系統監視、后果評價、實驗室分析等任務。福清核電廠環境監測與評價助理負責組織應急輻射監測開展,包括確認事故狀態下氣象信息、巡測路線的確認、監測項目的確定、事故后果的評估及防護行動的提出等。為確保完成應急輻射監測相關任務,還需要各個細分專業的支持,負責確認氣象信息及在線輻射劑量率監測信息監視的在線系統觀測員,負責對開展應急巡測及取放樣的巡測隊員,以及負責根據事故發生的源項開展事故后果評價的環境評價隊員。上述組織結構在應急輻射監測相關的文件中進行落實[2]。
總體來說應急輻射監測設施設備可分為以下四類:
(1)實驗室分析設備。主要包括常規的輻射分析儀器,包括γ譜儀、液閃譜儀、流氣式正比計數器、熱釋光劑量計等,主要用于分析γ譜分析、氚、碳 14、總α、總β、鍶 90等。
(2)便攜式監測與取樣設備。主要的便攜式儀表包括表面污染儀、就地γ監測儀、便攜式γ譜儀等,取樣設備包括:氣溶膠取樣器,氣碘取樣器,水樣、土壤、生物取樣等樣品的盛裝容器。同時,為確保應急輻射巡測正常開展,還需配備應急巡測車輛,車輛一般配備有發電機、UPS等,方便一些取樣設備的用電。
(3)在線設備。在線監測設備的主要有電廠固定式在線監測子站、配有在線巡測裝置的應急巡測車輛,以及福島核事故后,增配的應急拋投式在線連續監測子站,主要用于應急情況下,γ劑量率的連續監測。
(4)評價系統。福清核電設置有事故環境后果評價系統與操作干預評價系統,用于應急情況下事故環境后果的評價與防護行動的干預建議。
具備了應急輻射監測設備及滿足應急輻射監測工作開展的人員后(前文2.2條),應急輻射監測還需明確以下幾個方面:
(1)應急輻射監測開展的時機。一般情況下,一旦進入應急狀態,對于巡測人員就需要確定好設備、系統、車輛的狀態,攜帶相應的物資,隨時可開展應急巡測;在線系統觀測員則隨時關注廠址風速風向、劑量率水平等情況;評價隊員則需確認相關輔助決策評價系統的狀態;實驗室分析員除做好分析設備的檢查工作,還應準備好相應的設備防沾污措施[3]。
(2)監測項目的選擇。在事故的早期,一般考慮確定煙羽的沉降、煙羽的范圍等,所以監測項目一般選擇可迅速出具結果的γ量率及表面污染水平,必要時取氣溶膠與氣碘樣品;在事故的中晚期,可根據釋放情況,考慮更大范圍與更多介質的取樣。
(3)監測路線及點位。一般情況下,廠內監測路線應選擇釋放點周圍及下風向,盡可能覆蓋廠內人員撤離路線,能夠迅速摸清廠內劑量率水平。當然,在廠內γ輻射在線監測設備工作正常的情況下,也適當考慮減少監測頻次,以減低巡測人員及設備的污染的風險。
(4)數據上報。對于直接可讀取數據的監測項目,可通過在線傳輸設備或者便攜式通訊設備實時報送至應急指揮中心,實驗室分析結果出具后也應及時傳輸至應急指揮中心。
對于應急輻射監測來說,時刻保持應急輻射監測能力尤為重要,目前福清核電主要從人員培訓、設備定期試驗及檢查以及定期的應急演練等方面來保證監測能力。同時,實驗室的主要分析設備還遵守相關輻射監測規范質保相關規定,以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與可靠。
福清核電目前現有的應急輻射監測體系可在應急情況下,迅速啟動響應,并能對廠內外的放射性釋放情況給出評估,以供應急決策。后續隨著監測技術等發展,可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升應急輻射監測水平:
(1)進入場外應急后,應急決策權轉為場外核應急組織,實施應急輻射監測時,電廠自有監測力量與省核應急組織監測力量如何協同與更高效配合需進一步研究討論。
(2)目前電廠自有的應急通訊方式通常為公網或專網,需要通訊基站等基礎設施支持,若在通訊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時,可能失去通訊功能,后續可考慮為核電廠應急輻射監測重要數據傳輸配置衛星傳輸功能,以進一步保證傳輸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