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又三
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學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傳統幾何紋樣是由點、線、面三個元素組成,通過反復、重疊、交叉處理后形成的規則或不規則的幾何形式的裝飾性紋樣。它主要是通過抽象、簡化、概括化的方式來對現實生活中的動植物或者圖騰等事物進行變化,其美感符合形式美法則。自新石器時代彩陶紋樣至今,它一直是中國傳統服飾中的重要裝飾紋樣,一般以抽象為主,也有較為具象的紋樣形式。商周時期主要以點線面的單個元素單獨出現,但紋樣風格日趨生動活潑,幾何紋樣亦趨完善;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有了通過各種排列組合、變幻而形成的不同的新型圖紋;漢朝時期形式更加豐富,種類也越來越多;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繼承了漢朝幾何紋樣的形式基礎之上將漢朝的波紋夸張增大;唐朝時期幾何紋樣發展滯緩,居于次要地位;宋朝時期開始大量出現在絲織品中,且影響力尤為突出,整體更趨于規范化;明清時期沒有太顯著的發展,大多沿用古法,伴隨著時代審美意識的變化發展,幾何紋樣的應用前景光明。因此,本文將針對中國傳統幾何紋樣在小童裝中的應用進行探索和研究[1]。
我國傳統幾何紋樣最大的特點就是視覺沖擊力強,而且簡潔明了,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眾多的幾何紋樣中,仍有許多紋樣依舊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所以在小童裝的設計中有許多傳統幾何紋樣形式我們可以合理、適當的直接加以應用。
在小童裝的設計之中我們依然可以找到許多色彩豐富、構圖巧妙、線條多變的傳統幾何紋樣,這些紋樣最好能含有一些好的寓意,那么就可以稍加提煉之后直接應用到小童裝的產品之中,這樣一來小童裝不僅被賦予了紋樣的寓意,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2]。
選取中國傳統幾何紋樣中造型線條干凈利落且富有特點的紋樣,結合小童裝基礎結構線代入實驗。在進行小童裝設計時,還要考慮到幾何紋樣的大小、比例、構圖、顏色等因素,在因素符合條件之后可對紋樣進行直接加工或以單位形式變化提煉造型線條使其能夠巧妙地用在小童裝的廓形上。其實只要用的巧妙,往往直接應用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中國服飾上的傳統幾何紋樣不僅記錄了當時的生活風貌,而且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寄托和高深的審美情趣,是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設計者在傳統幾何紋樣中尋找靈感,開創了新的設計,促進了小童裝的發展,為小童裝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中國傳統幾何紋樣要豐富其表達方式,主要是圍繞紋樣展開聯想賦予新的意義,如何將其巧妙地運用到小童裝結構造型上的再設計具有很高研究價值的。
化繁為簡是指將原本瑣碎,看似“亂如麻”的傳統幾何紋樣進行“理順”和去掉“多余的亂麻”,在保留其原有紋樣的蘊意和骨髓的基礎上,適度去掉不影響主干的繁瑣圖形線條,將紋樣的主要元素進行對應變化,用簡化、抽象、概括的手法再次進行加工,要保留、突出紋樣的主體和特點,使紋樣主體更顯著、干練,色彩突出,更加簡化,凸顯出化簡、精簡的造型,進而使紋樣既簡單、突出又可以保留原有紋樣的特征和美感。中國傳統幾何紋樣歷經歲月的長河,通過不同時期人們對它的發展和利用形成了其獨特的風格和內涵。結合當代人們對飾紋不再繁瑣,提倡簡約、舒適的需求,對其進行化繁為簡的加工處理之后應用于小童裝的設計中,呈現出新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實用和研究價值[3]。
夸張變形是指對傳統幾何紋樣的點線面、布局、設色等設計元素的設計過程中借助創造力,對想要突出的元素進行夸張變形,強調所改變了的紋樣的藝術表現效果,使新紋樣形象特征更加符合設計所需,但仍然保留原有紋樣的主體感受。夸張變形的方式很多,可以只夸張變形局部:針對傳統幾何紋樣中的某一個局部,可以是幾個單元的全部元素,也可以是一個單元的一個元素,對其比例和形態結構進行夸張變化,以突出所想要表達的主題,增強裝飾效果;也可以整體夸張:這種變形方式要對紋樣的整體進行考慮,不局限于某一個元素,以整體為單位進行變形,強調紋樣變形過程中的整體性,所要表達的效果通過整體表現,增強節奏感;還可以進行動態夸張:這種夸張方式是針對具有動感和韻律感的傳統幾何紋樣,比如:回形系列紋樣等,主要是通過對紋樣形成的韻律感來進行夸張變形,改變原有的運動規律,增強或減弱原本的動感和韻律感來達到預期效果。
元素解構再重構是指把原幾何紋樣中的元素全部或者部分打散,解除原有關聯關系,提取能夠達到設計預期的特征明顯的局部元素,也可以使用全部元素,根據設計思路運用通過反復嘗試、實驗,打破原紋樣規律變化重組重構,重構在設計中所需要的新幾何紋樣,這種方法可以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新幾何紋樣,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這里所謂的“元素解構”主要是指改變傳統幾何紋樣的傳統組成方式,打破固有思維的認知,進行重新分解,元素解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不受原紋樣形態束縛,提煉出對新設計的有用組成元素等。所謂“重構”就是元素在經過解構之后,會分離出來的各種元素塊,通過篩選、重新組合而形成新的幾何紋樣。但經過重構的幾何紋樣絕不是設計者的憑空亂想,也不是東拼西湊,而是要在承繼傳統紋樣精華的基礎之上對已解構的元素進行新的設計,這是需要對原紋樣透徹了解之后才能產生對新紋樣設計的巧妙設計和把握。有些新紋樣看似與原紋樣差距甚遠,但通過比對仍然能夠看出新幾何紋樣是被傳統幾何紋樣賦予時代精神,創造出的充滿當代藝術風采的新產物。
文化交融是指在當代設計中,在對自身傳統紋樣的底蘊了如指掌的基礎之上,在不改變原有韻味的同時廣泛地接納并吸收外來文化在紋樣運用上的優點,通過巧妙的手法充分結合兩種或多種不同文化,運用到自身紋樣的創新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實現優勢互補,激起設計師們的創作熱情,發現各種的文化之間的互補元素。新紋樣在被賦予新結構新形態之后,會呈現出比原幾何紋樣更加飽滿的視覺效果,這是當下開放的社會環境所提倡的,這樣一來,傳統幾何紋樣在當代小童裝設計運用當中能夠擁有更為豐富的創新點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一點在小童裝產品開發中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傳統幾何紋樣因為其變化多端,極具簡約之風,一直是服裝設計中經久不衰的設計元素。傳統幾何紋樣僅僅以抽象的點、線、面提煉,就能表達極富意義的情感傳統幾何紋樣元素設計出的鮮艷的色彩玩味的新線條圖案,給人趣味十足的感受,極富有童趣。再加之傳統幾何紋樣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極高,它所附帶的價值相比之下比其他傳統紋樣高,所以傳統幾何紋樣的前景非常光明[4]。
從古至今,童裝既是保護兒童的庇護品,也是兒童開始接受社會秩序的最直接的物件,父母對孩子的期盼也會體現在童裝之中,最顯著的一種表現方式就是通過圖案紋樣來表達他們對孩子的情感。加之小童期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是兒童對周圍事物的一個認識和對三觀的啟蒙時期,對兒童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上面所講到的傳統幾何紋樣的含義正是對這個時期的兒童重要的傳遞良好的觀念的載體之一,它不僅蘊含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對兒童的審美培養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對自身文化的自信不斷加強,他們需要一個簡單的載體既能滿足對孩子的有力影響又能滿足其自身對文化的自信,人們對于“高質量”童裝的需求呼之欲出,這樣一來加速了傳統紋樣在童裝上的運用,我們應該積極尋找傳統文化同當代兒童以及傳統文化同時尚元素的契合點,尋求創新,才能更好得完成傳統文化的傳承使命,例如:童裝品牌推出與一些著名博物館文物的聯名款;在服裝結構上可以采用寬松的廓形以及趣味的服裝圖案和服裝結構,讓兒童可以潛移默化學習和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他們更方便得記憶,更能讓傳統文化在他們心里種下一枚小小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