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勍
中國重汽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0
裝配式建筑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對于直接成本,預制率愈高成本就會增加愈多,間接成本主要是PC構件的采用,降低了施工企業的后期維修成本,同時企業聘用工人時,減少了工人的流動率,節省了施工企業的管理成本。
根據一份完工的建筑資料分析,裝配式建筑的用料量比傳統的建筑降低了35%-45%,裝配式建筑在材料使用量上具有優勢,與此同時裝配式建筑需要的鋼筋、模板、設備等方面的使用量也明顯低于傳統的建筑。
用30層裝修交房的項目相比,裝配式建筑的部品和構件均在工廠加工、現場組裝,水電及內裝修均可以在主體施工階段穿插進行,這都明顯降低了裝配式建筑的用時。需要說明的是,我國的裝配式建筑仍然處在初步階段,其建筑的建造工藝還處在摸索的階段,所以對于毛胚房的建設,裝配式建筑的用時并沒有太明顯縮短,有時甚至比現澆結構用時較高。進一步分析建筑成本的構成包含了綜合建筑技術、管理費用、人工費、建筑工程的配套設備加上材料運輸費與其它因素的影響,因此與傳統建筑結構成本對比發現,裝配式建筑以及預制的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造價總體分別增加了7%到15% 左右[1]。
設計是成本控制的源頭。設計師不僅僅要考慮立面效果、平面布局,還需要考慮生產線如何排布、是否能夠脫模、施工吊裝組織等等。把構件生產、運輸、儲存、吊裝多方面因素,都融入到方案、擴初、施工圖中,才可能控制住成本。
在編制招標控制價時,預制構件通常情況下按成品采購+運輸+吊裝+稅金及其他組價。因此預制構件成本實際包含生產+運輸+吊裝費用。現有PC生產方式一般為兩種:固定模臺和流水線。固定模臺對于生產超大型構件、異形構件、預應力構件等具備相應優勢;流水線生產方式,對于生產疊合樓板、墻體等構件具備優勢。龐大生產線管理難度大、質量控不住成品率低。構件生產工廠不必追求“大而全”,做到“小而精”,就能降低質量和管理成本。PC構件在運輸過程中特別講究,要滿足構件的放置、吊裝、構件長度、高度以及重量等要求,必然增加構件運輸成本。運輸成本控制的關鍵點還在于特殊運輸車輛的開發,提高運輸效率,減少運輸頻次[2]。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全力應用BIM技術和大數據。通過BIM技術在某個項目中對生產、施工進行多維度優化和數據化管控,提高工業化建筑的造價、進度、質量、安全四個方面的管控,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通過法律法規的改革途徑進一步的提升建筑質量的管理,相關的管理部門需要加快健全監管體制發展的步伐,在企業項目的招標和投標上、對地形的勘察與研究、制定價格等方面實行嚴格的標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更需要重視的是加強生產方面的管理,這是重中之重,裝配式建筑所需要的零配件質量能否達到規定的要求,這一點對接下來工人們的組裝工作是否可以正常實施的前提。建筑的質量檢測要體現在建筑施工的各個方面,對各種零配件所生產的廠家實行實時記錄,還要同時結合計算機系統對建筑構件生產后的流通方向進行記錄。與此同時增加對零配件的生產、營銷、對施工情況的監督、建筑質量、工程驗收等方面的監管,健全建設建筑流程的策劃,還要保證在每個環節責任分配到規定的人員,質量要保證達標。同時,有效的節約施工用水、用電以降低生產成本,避免生產技術種類繁多,制作工藝區別大,生產指標嚴格,設備調整的頻率高,工人技術不夠熟練,生產專業化程度低、效率低下等缺陷,制定合適的生產計劃降低成本。
無論哪種產業,想要進一步發展,選拔出優秀的人才才是首要任務。裝配式建筑的進一步發展和穩定,需要從高職院校開始進行培養,設立相關的專業和課程,積極地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或者通過借助建筑這一專業進行相關的課程結合,和傳統的課堂相結合,進一步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培養模式,不斷優化未來的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用理論推動實踐的進行,教育的發展帶動職業的高效發展。用長遠的眼光分析現狀,完善建筑從業人員的評價體系,完善從業人員的考核制度,努力的培養建筑行業的專業者[3]。
從裝配式建筑的世界范圍發展來看,成本低是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優勢。但我國目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卻高于現澆建筑,有的地區或項目甚至高出30%以上。大多數開發商出于短期的成本考量,并不愿意積極主動地選擇裝配式,施工企業更無可奈何。因此解決裝配式建筑成本問題才能最大限度的推動裝配式建筑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