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憲峰 韓逸凡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遼寧大連 116052
金融創新是金融業發展的靈魂,對金融業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在互聯網金融的帶動下,我國金融業發展迅速,各種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金融機構的發展模式,豐富了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種類,有效滿足金融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金融需求。然而,我國金融創新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可能導致金融風險。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金融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金融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進行了市場創新和制度創新,以提高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這些措施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金融企業的發展,但也給金融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難度。這就要求金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有效控制金融風險,提高金融風險管理水平。金融創新主要是指從廣義上對金融業相關內容的創新,包括市場創新和制度創新,主要是從狹義上對金融工具的創新。首先,金融創新要采取有效途徑,在特定范圍內對各類金融要素進行重組,在深化金融業改革的背景下實現發展,提高金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其次,隨著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各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越來越密切。外資金融逐漸參與我國金融業的發展,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金融企業的發展。這就要求金融企業在主營創新業務上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但在業務發展過程中,要加強風險管理,有效應對金融創新業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風險[1]。
目前,我國金融企業的創新主要表現為兩個特點。第一,多樣化。目前,我國許多商業銀行已經開始經營證券和保險業務。采用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不僅有效地促進了銀行業務之間的溝通,而且有效地促進了銀行業務與其他業務之間的溝通,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銀行業務的拓展,提供了銀行資金的運營效果。二是國際化。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業流動性明顯不足,人民幣難以實現充分兌換。同時,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影響,我國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進入國際金融市場開展境外代理業務,同時保持境內業務的穩定運行理財業務有效提高了我國資本的流動性,對完善我國銀行業的業務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不同的金融體系相互碰撞,在短期內增加了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在金融業發展中,應充分認識到金融風險防控的重要性。金融創新是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發生的主要途徑,通過金融工具和金融創新項目的創新,完善和優化相關金融業務,不僅可以有效抑制金融風險,而且可以避免潛在金融風險的發生。
目前,社會已進入網絡信息時代,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金融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實現真正的創新,更好地為金融企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動力。此外,在金融創新過程中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有利于降低金融創新成本,提高金融工具的有效性。因此,金融業發展金融創新的需求帶動了金融技術的發展,金融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金融創新向更高層次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
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不斷成熟和完善,金融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采取不同的發展方式,以有效緩解發展壓力,實現經營目的。在發展過程中,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降低業務發展的交易成本;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利用金融工具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獲得快速發展。此外,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一些新的業務領域勢必對傳統優勢金融業務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金融創新,有助于促進各項業務的均衡發展[3]。
從哲學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金融創新也不例外。通過金融創新,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同時,金融創新也會帶來新的金融風險。因此,在金融創新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多種金融要素,最大限度地規避金融風險。但要注意金融業的特殊性,這只能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不能完全消除金融風險。當財務風險產生時,可以將財務風險分散到多個部門或企業,通過多個部門和企業的共享,有效降低財務風險的影響。同時,金融企業要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積極開展金融創新,規避金融風險。
有效的金融監管對于規范金融業發展,促進金融業健康穩定具有重要作用。現階段,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斷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提高核心競爭力。為有效防范金融創新過程中的潛在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部門也應積極參與金融創新。同時,金融監管部門要積極推動相關金融法律法規的完善,為金融創新創造良好環境,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要合理把握對金融業的監管,既要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創新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又要積極鼓勵金融創新,為金融創新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金融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嚴懲金融創新中的違法犯罪行為,充分發揮金融監管部門的約束作用,引導金融企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金融技術直接影響著金融機構的健康、穩定和安全發展。因此,在進行金融創新時,首先要保證金融技術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礎上,從金融機構的結構入手,對金融技術風險進行全面防控。比如,電子銀行除了自身的技術風險防范外,還涉及審計、風險管理等多個部門,因此要從銀行整體財務結構上保證科學的財務風險管理[4]。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經濟實體全面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給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使我國金融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金融業的環境更加復雜。為全面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給國內金融業發展帶來的風險,國內金融企業應主動尋求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合作,如簽訂合作監管協議等。一方面要借鑒國際金融市場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要實現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全面監管。
完善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是金融企業實現風險管理、促進金融創新的重要保證。因此,金融企業應充分考慮外部金融環境,有效結合自身情況,優化和完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一方面,在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中,要明確各部門的權責,確保金融活動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管理體制和審批制度,加強金融企業內部控制,提高金融風險管理水平。此外,還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確保金融企業信息的透明度,完善會計制度,詳細記錄金融業務,促進金融業務的順利發展。
基于我國特殊的國情,政府引導在金融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尊重市場發展規律的同時,也要加強政府對金融創新和金融風險的重視,通過一系列政策為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引導金融業發展。同時,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只有有效控制風險因素,才能得到政府更好的政策支持,進而促進金融業的開放和發展。對金融企業來說,也要不斷提高自我協調能力,充分認識到內部自律的重要性,通過不斷的自我優化和改進,提升內部管理水平。需要指出的是,金融企業的自我完善并不等于金融企業的自由發展,而是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找出企業的不足,實現金融企業的創新管理。此外,要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監督管理,為金融機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金融業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存在諸多風險,必須加強對金融業自身風險的管理。對企業來說,要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觀,做好金融創新下的財務管理和監管,制定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實現我國金融業更好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