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冠華 韓逸凡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遼寧大連 116052
對網絡金融概念的有效界定和闡述需要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進行。廣義上講,是指互聯網提供的所有具有基礎服務的金融產品,如電子銀行、手機銀行、借貸平臺等,如果從廣義上研究互聯網金融涉及面廣,那么全文將從狹義上進行論述,即來自各非金融機構依賴互聯網進行相關金融服務或產品[1]。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互聯網發展迅速,互聯網應用技術在通信、城市交通、金融服務等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逐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進一步有效地實現了信息的高效交換,使人們發展成為一個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平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商業模式和組織模式的發展。網絡金融以其自身便捷、人性化、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受到廣大民眾的高度追捧,在經濟市場上蓬勃發展。此外,隨著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的形成和發展,一些互聯網金融產品相繼問世,并迅速延伸到經濟市場和日常生產生活中,形成了目前的互聯網金融體系。
傳統金融包括以下業務板塊:金融貸款、結算和存款,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金融運營機構是商業銀行。此外,傳統金融還擁有廣泛的業務服務網點、風險控制體系、制度和監管體系。縱觀國內金融市場,網絡金融和傳統金融都有一定的優勢和劣勢。首先,從它們提供的業務形式來看,業務類型既有重疊,又有細節上的巨大差異。一是互聯網金融業務以移動支付為主,傳統金融業務以企業貸款為主。二是業務重疊:互聯網金融提供的投融資產品類似于傳統金融提供的銀行存款利息。不過,這兩個市場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80后、90后和00后,而傳統金融提供的小額貸款主要用于中老年人[2]。一方面,他們沒有真正接觸到互聯網金融,也沒有享受到相關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中老年人將更傾向于風險低、熟悉度高的傳統金融機構。因此,從目前互聯網技術和金融環節的發展來看,互聯網金融可以占據部分經濟市場,開展的業務也可以替代傳統的金融服務業務,但只是一小部分。
(1)金融平臺。互聯網企業堅持“共享、平等、開放、自由”的發展理念,構建電子信息技術平臺,為公眾提供有效服務,有效實現平臺與用戶、用戶與平臺的信息互動建設目標。因此,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先進的網絡平臺,掌握了大量的市場資源。例如:阿里巴巴集團,對應的金融平臺有:淘寶、天貓、支付寶、天貓超市、聚劃算、高德地圖等。
(2)數據分析。互聯網金融企業持有的信息資源主要通過互聯網平臺、云計算、云數據等相關技術獲取。總之,在企業物聯網平臺提供的基本服務模式下,用戶將個人信息在后臺提交和登陸,享受服務[3]。金融企業只需通過相關的數據計算工具錄入數據,銀行的有效分析和挖掘就可以形成具有參考意義的數據支撐,從而鎖定潛在客戶,以低成本的方式進行金融服務的宣傳和有針對性的提供。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數據采集和利用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3)成本支出。事實上,網絡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并不需要花費太多,而傳統金融機構的建設和運營則需要花費很多,比如:銀行的設立,無論是規模還是運營,都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對于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數據計算平臺可以有效實現其主流客戶群和相關信息數據,并對采集到的信息數據進行綜合存儲,生成數據庫,在后續業務流程中產生規模效應,不僅降低了成本支出,而且提高了交易率。
(4)用戶體驗。基于互聯網技術提供的金融服務將不受時間、空間、地域和語言的限制,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金融服務,使客戶坐在家里購買金融資金或實現各種金融資源的有效整合站臺。由此可見,互聯網不僅影響著國內市場經濟商業模式的改革,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加舒適、便捷、貼心的服務體驗。
(1)穩固的核心價值體系。首先,在法律、政策、制度等諸多方面,銀行在支付結算體系中的重要性和貨幣功能的創造是顯而易見的[4]。其次,中央銀行沒有停止控制通貨膨脹,其相關職能具有行政作用。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傳統金融機構可以調整市場經濟結構,市場經濟是維系國家宏觀經濟的重要樞紐。
(2)強大的財務優勢。根據相關研究,中國經濟市場產生的利差收益仍然存在于中央銀行,而傳統金融在互聯網金融的競爭發展中,仍有三個主要業務領域占據了主要市場,其中,銀行占據了較大的優勢。金融企業融資業務,進而體現金融企業的智力價值。
(3)完善金融環境監管體系。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金融機構在發展中逐漸積累經驗,從而建立起相對完善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和金融服務體系,并在法制建設和相關金融監督管理體系的作用下,提高傳統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形成穩定發展的市場。然而,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由于發展迅速,產品種類繁多,不可能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其金融服務的安全。
(4)豐富的市場。根據相關研究,中國的中、農、工、建銀行在世界經濟組織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內銀行和金融機構已達4000多家,金融從業人員近500萬人。與過去相比,中國銀行業和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呈直線上升。因此,傳統金融在中國仍然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豐富市場。
互聯網金融業自上市以來,一直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這是因為互聯網金融提供的金融產品比傳統金融產品更加個性化、人性化,深受公眾喜愛。此外,互聯網金融在國外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和應用,在我國形成了互聯網金融的井噴式發展。近10年來,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時刻。隨著無線網絡和智能生產技術的全面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業的融合和廣泛應用。公眾越來越喜歡支付寶、京東、淘寶等互聯網金融提供的產品。憑借絕對優勢,它正在改變國內金融服務的類型和模式。
(1)對中間業務的影響。銀行之間的清算是以中央銀行的清算系統為基礎的。因此,不同銀行之間的清算應通過與中國銀行掛鉤的清算系統進行。互聯網金融提供的三方支付平臺改變了這種結算模式,使傳統的金融結算系統面臨嚴峻挑戰[5]。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互聯網金融提供的三方支付平臺已逐步取代國內銀行的國內結算和現金產品,成為成本低廉、操作簡單的支付流程。
(2)對信用的影響。互聯網金融主要根據客戶交易信息和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因此,在開展信用業務時,可以縮短用戶信用貸款的審核時間。與傳統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相比,它省時省錢,管理效率更高。在很大程度上,它有效地實現了傳統金融貸款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對傳統的信貸業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對資本成本的影響。互聯網金融推出的金融產品只需要低成本,卻可以更快地轉化為資產。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迫使傳統金融機構以提高金融產品收益率的方式吸引投資,大大提高了成本支出。這種“殺敵一萬,自毀三千”的做法最終將影響傳統金融機構建設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它進一步有力地推動了金融業的現代發展,形成了現有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它提供的金融產品更具大眾化、個性化、便捷化的特點,并逐漸占領經濟市場。因此,為了進一步探索網絡金融與傳統金融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對網絡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希望能為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