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超
大連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116000
植物的種植設計是一座天然的蓄水設施,好的景觀種植可以做到鎖住水資源,并且可以做到防治地表的土壤流失,從根本上上解決土壤問題,改善土地資源,豐富地質營養。在如何有效合理的選擇適宜植物并將其設計在景觀當中,是雨水基礎設施怎樣長期并且有效發揮功能的關鍵。而雨水基礎設施當中的植物選擇并不同于其他常規植物搭配,除了要考慮景觀功能以外,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去觀察植物,它在其特殊的生態環境下有無不同的生長狀況,以及在生態的雨水設施中有沒有植物的特殊功能。
根據項目所在地區的自然氣候條件以及降雨水文條件、土壤類型等前期條件來選擇植物的種植種類。本著物種豐富、科學合理的種植原則,選擇生長條件符合當地的樹種。盡量減少使用外來樹種,避免選擇含有入侵性或破壞性的根系物種。
位于大連甘井子區大連灣西側的梭魚灣公園,整個公園處處貫徹著海綿城市理念,在植物的選擇上選用了大量的本土樹種,例如在公園邊緣種植了大量本土樹種楊樹作為背景林。以及國槐、柳樹、刺槐、火炬松等具有超強的本地適應性,較低的維護成本,并且能夠穩定的構建生態群落的樹種[1]。
根據海綿城市景觀營造的特性,有針對性的來選擇具有耐旱性、耐淹性、耐鹽堿、耐污染性及貧瘠土地等各種各樣不利于自然環境的植物。其中,應重點考慮對于禾本科目植物的篩選。此類型的植物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廣泛、其本身的抗逆特性強、種植景觀價值高、易繁殖,是較好一種生態雨水設施的種植材料。
在設計中應當注重植物的色相變化搭配,保證做到綠化上的植物四季景觀常綠、三季可觀花、兩季可觀果,季季都有不同的景觀觀賞價值,搭配種植設計。具備季節更替的變換感。觀葉、觀形、觀花、觀枝、觀果、賞香等不同觀賞類別。結合生態性原則,盡量在植物配置上做到形式上多種多樣,物種豐富、科學合理[2]。
大連梭魚灣公園通過豐富的植物品種的運用,特別是在小氣候較好的區域,采用科羅拉多藍杉、美國秋紫蠟、北美紅針櫟、金桐櫟等樹種,以及紅葉石楠、紅花檵木等綠化新品種。再加上一石、一花、一草、一木的精心選材、巧妙搭配,形成了或開敞或靜謐或精致的綠化景觀,切實提升了兩岸的環境品質。
我國幅員遼闊,多數地區因分布面積廣闊而所處于的氣候帶不同,例如我國北方與南方的氣候差異性均較大,因此在針對我國城市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除了嚴格遵循海綿城市理論以外,必須注重各個區域的氣候、季節濕度、溫度以及植物生長環境所帶來的地域性和差異性[3]。
大連梭魚灣公園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在選擇植物的時候要考慮植物的耐逆性。此外,大連地區的風比較大,還要考慮植物的根系的深淺,根系太淺的植物容易被大風刮倒。因此在設計時必須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措施,保證植物選擇的合理性以及城市對于植物蓄水的需求性等,達到全面優化設計內容,提升城市海綿作用。
雨水花園的景觀設計屬于在保證自然生物滯留的生態綠色設施中,典型的雨水景觀設施,在非降雨時期,雨水花園中幾乎是無水的,其植物的設計應該結合凈化雨水水質的目標,并且考慮有水及無水條件下不同的景觀種植效果,選用可凈化污染,既耐濕又耐干旱的花灌木以及草木的植物種類。在降雨時期,雨水花園中水流較大,因此,設計植物選型應選擇深根性、抗污染、抗逆性的植物種類。梭魚灣公園有好幾處雨水花園的設置,配植有千屈菜、八寶景天、高低不同的觀賞草等,既消除了場地的凹陷,又使植物層次分明,營造了生態的景觀空間。
植草溝的植物種植應當選擇具有一定的抗沖刷特性的草本地被植物,若是其植株過高則會產生一些由雨水沖刷等問題引起的植物倒伏現象,在種類上,應當選擇部分根系較為發達的深根性植物種類,可有助于凈化水質污染還能加固土壤,用來防止土壤的流失現象。選擇可承受雨澇災害以及可長時間耐干旱的植物種類。
下沉式的綠地的植物種植設計應該注重其下凹的深度,也要注重根據植物其耐淹的性能以及土壤的吸收滲透能力,一般設置深度為10-20CM。在不同的下凹深度中配置不同耐旱耐濕性能的植物,應優先選用種植根系發達且凈水能力以及抗污染能力強的植物種類,采用喬灌草結合的群落種植結構,形成季相豐富變換的綠地景觀。
對于綠色屋頂而言,其選用的植物一定要適應當地的溫度、氣候,能夠保證該植物旺盛生長,同時植物的選擇還要根據屋頂結構進行選用,要保證該類植物能夠適應屋頂架構和土地的生長條件等?;谌缟锨闆r,在進行植物選擇時,必須選擇耐寒、耐高溫的植物,同時還要能夠抵御風沙侵襲,而且在植物選用時要選擇根系較淺的植物,這樣能夠減少自身對雨水的吸收,存儲更多的水分。
植物對環境是比較敏感的,景觀設計者要對植物的敏感性予以高度重視,將其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看待。要根據實際自然地理情況來選擇、配置植物群落,要合理選擇植物種類,科學確定其比例,不僅要考慮其美觀性,還要考慮選擇耐旱性和耐澇性的植物,所選植物既要具備收集雨水引入地的能力,也要具有緩解內澇的功能。要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作用,助力海綿城市理念,緩解當地生態壓力,提高城市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凈化空氣質量,營造優美的城市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