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山東鄴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0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內城市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對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建設和維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給排水系統規劃設計不到位,就會導致管道不暢,而且污水外溢,嚴重影響了城市健康發展。在市政給排水系統規劃設計實踐中,應當立足實際,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為指導,使給排水系統更加完善[1]。
①做到綠色環保規劃和設計的原則。城市無論怎么規劃和發展都需要在保證環境不受到影響的前提,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都提倡低碳,環保,節能的生活理念,城市市政規劃也直接關系到了城市居民的相關利益,整個項目的規劃設計都需要在保證不對環境有所污染為前提,做到綠色環保的原則理念,為了使得給排水規劃設計方案更具有時效性,就需要設計師們的理念更前衛對于生態保護更認同。保證城市經濟發展的前提就是對城市環境生態進行全方面的保護,達到城市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相互協調,才能持續的發展下去。②對城市用水的要求要完全符合的規劃設計原則。現在城市人口是出于持續增多的一個狀態,那么對于水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這樣就會導致水資源出現緊張趨勢,這對給排水規劃設計是否合理就有著很高的要求。合理分配和利用城市用水是給排水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考慮到對于水資源的二次利用和合理分配問題,還要考慮到滿足城市用水的需求,基于這兩點城市給排水規劃必須全方位的考慮空間上的運用,達到方案合理化和實際運用相結合[2]。
目前市政工程給排水系統設計的過程當中要加強綠化帶的設計。結合城市海綿城市理念,綠化帶設計過程當中要切實保障綠化帶具備以下幾方面的作用:①綠化帶要起到過濾雨水的作用,某些城市基本上每年都會大量降雨,而雨水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雨水利用過程當中應當加強對雨水過濾以及后處理工作,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綠化帶當中設置自動化過濾雨水系統,這樣,一旦降水的話,自動化過濾雨水程序就可以對雨水進行自動化的過濾;②目前綠化帶設計的過程當中要保障具備收集雨水功能,在路面上可以鋪設具備良好滲水性材料,這樣雨水就可以通過滲水材料順利進入到地下,這樣就可以對于雨水口的分布進行人為的調節,切實保障雨水口均勻分散,同時可以保障雨水能夠對于綠化帶進行灌溉;③如果降雨量過大,暴雨季節情況之下,雨水口難以承載雨水,這就需要通過選擇一些地勢較低的綠化帶來輔助儲水。
現階段,城市車行道大部分采用硬化路面,不具備透水性,這也是造成雨季徑流量大、道路積水、城市內澇、地下水補給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當中,車行道道路上層要采用具有透水性的材料,以達到滲水效果,減小雨季徑流量,防止積水內澇現象的發生,而為了保護路基不受破壞,對于道路中層、下層則相應地要使用非透水性材料。另外,要想使排水效果達到最佳,還應合理設計路面坡度,橫向坡度保持在1%-1.5%,縱向坡度保持在0.3%-5%,保證雨水可以順利流入道路兩側的溝渠之內,達到預期目標。
人行道設計是市政工程規劃設計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行道設計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出行安全。原有的城市道路都是采用不透水的地面,這種不透水的地面可以很好的起到保護路基、路床的作用,提高人行道的使用壽命,但是這種不透水的人行道的弊端也非常明顯,在雨季因為人行道不能及時將路面的水排水,很容易造成路面積水或者濕滑,給人們出行安全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在海綿城市理念下的人行道設計中提倡人行道路面選用透水性的材料,這樣雨天能夠迅速通過路面滲透到地下排水管網或者地下土壤中,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路面積水的問題,為在雨天出行的人們提供了安全保障。這種人行道設計方式除了有利于路面排水以外,還可以幫助調節城市的濕度和溫度。隨著城市道路硬化面積的擴大,很多城市的平均氣溫逐年升高,導致人們生活中所需要的能耗激增,在人行道使用透水性好的路面,不僅可以幫助排水,而且還可維持城市的自然生態。人行道設計成透水性路面之后,路基的材料、施工工藝等都需要進行改進,提高路基的排水能力,如果路基材料的透水性不好,則需要加鋪排水管道,方便排水,避免路面含水率過大而破壞[3]。
綜上所述,生態城市的發展是為城市可持續發展而努力打造的結果,而市政給排水技術在不斷努力的學習和研究下,積極地創造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從而不斷的提升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的現代化水準,設計中結合理論,施工中結合技術,讓城市的低碳,節能,環保的理念深日人心,把城市打造的更生態化。作為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市政給排水建設,直接關系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是否便利,對于環境是否得到改善。做好市政給排水規劃和設計,才可以為城市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人們城市化生活提供便利的條件。促使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