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
中國農業機械科學化研究院 北京 102206
如果從哲學領域來看待意識形態的話,可以將其看作是對某種事物的思想認知,它是人們價值觀念的集成。意識形態始終站在國家政治安全的最前方,如果將意識形態作為一場戰爭的話,那一定是一場靜默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意識形態與我黨長久穩定的發展以及民族的凝聚力有著密切的關聯。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建設長久發展的重要支柱,如何積極開展國有企業的意識形態工作,促進企業生產經營項目的良性發展,是當下企業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
一是責任落實有偏離,不扎實。雖然制定了領導干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和重點崗位的責任清單,但在具體落實上,還是存在抓具體工作多、抓思想教育少;靠文件安排多、靠主動落實少;關注工作結果多、關注員工思想少的“三多三少”現象。二是方式方法偏陳舊,不創新。在政治理論學習、政策宣講等意識形態工作上,停留在開大會、掛標語這些老辦法,缺乏更好運用新媒體等有效形式的意識。三是思想認識有偏差,不主動。對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宣傳發動等存在著片面的理解,往往是把讀讀報紙、念念文件、講講要求等同于做工作、抓落實,一定程度上有著意識形態工作“務虛論”,即使是開展了工作,也不能聯系實際、貼近事實,與員工群眾的真實想法不能產生共鳴。四是專業隊伍偏業務,不全面。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工作人員多為兼職,存在重業務輕理論的普遍現象,具備一定寫作功底和理論水平的人才數量不足,極度缺乏專業的互聯網和新媒體人才。五是政治素養偏弱化,不敏感。國有企業干部大部分有愛黨、愛國、愛企的政治覺悟,但對于社會上的流言蜚語、網絡上的灰色文化,缺乏正確的辨別力,容易人云亦云,不會從政治的角度認真分析研判,顯得迷茫甚至無知,往往是事實澄清后才恍然大悟,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錯誤思潮的擴散[2]。
堅持戰略思維來認識、把握、處置意識形態風險,其一,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充分認識意識形態風險關涉國家安全、關乎社會發展道路的選擇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進而增強防控意識形態風險的自覺性、主動性;其二,要把意識形態風險置于當前國家面臨的風險總體中考量,把握意識形態風險與其他領域風險的關系,密切關注和研究不同領域風險之間的相互誘發、相互刺激;其三,要對意識形態風險進行具體分析,把解決具體問題與解決深層次問題、解決現實問題與解決潛在問題、解決當下問題與解決長遠問題、解決內生問題與解決外部誘導問題等有機統一起來。
企業黨組織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制度體系,牢牢壓實政治責任,將意識形態工作完成指標納入考核范疇,形成長效機制。建立一個全面的、完善的意識形態制度體系,時刻關注政治責任,并將其落實到每個人身上,領導干部還要注重對意識形態的考核,使其成為一個長效機制。做好意識形態的研究部署工作,領導干部要有先進的意識形態思想,敢于直面對意識形態產生異動的聲音,敢于承擔責任,將意識形態的管理權利始終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對觸碰紅線人員及時進行糾正,敢于進行處置,將意識形態的管理權始終把握在自己手中。從而更好地帶領企業職工推動企業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積極吸取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大力挖掘和發揮互聯網新媒體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企業APP等新媒體陣地的作用,加快信息的交流溝通,提高主流媒體的覆蓋面、傳播率。要創新傳播手段,拓寬傳播渠道,提升宣傳思想工作影響力、公信力,充分運用大眾化、通俗化的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方針政策和企業戰略舉措轉化為員工群眾易于接受的生活話語,切實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區別不同宣傳對象的思想狀況,精心設計新的活動形式,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吸引力。
其一,堅持和弘揚黨在意識形態工作方面的優良傳統,包括黨管媒體、“政治家辦報”,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視引領文學藝術的創作導向,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等等;其二,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創新,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以高度邏輯自洽展現科學性;其三,努力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轉化、話語創新,實現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的融通,彰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親和力;其四,通過宣傳教育、文化建設和群眾性實踐活動在全社會營造積極向上的思想氛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社會思想領域的主導地位、強勢地位奠定基礎[3]。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意識形態工作是國有企業各項工作正確順利開展的基礎。經濟建設作為黨工作的中心環節,而意識形態則是黨工作順利開展的指導方針,需要國有企業高度配合黨的這一重要工作,在生產經營中很好地落實意識形態工作,從而帶動社會經濟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