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龍
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內蒙古包頭 014010
通過GIS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預測地質災害的發生,這里主要可以分為如下的兩個方面。
第一,探測滑坡災害?;聻暮钠浔举|上來看,是一種發生在地質表面且同時具有時間及空間范圍特征的地質災害。對于滑坡災害而言,空間大小以及時間上的快慢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就可以利用GIS技術進行滑坡災害的信息管理工作,并借助于統計分析其時間及空間因素,實現有效控制滑坡災害的目標。通過GIS技術其中的空間定位及其數據管理分析能力,就可以實現分析斜坡穩定模型及計算對應山體的土石掉落速度等操作,這一研究的出現以及廣泛應用對于滑坡災害探測的進一步精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
第二,用于探測砂土的液化災害。砂土液化本質上是因為地震或者是地震負荷所導致的一種自然災害。之前使用的分析方式可以分為定量以及定性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各有千秋,但依舊是一種傳統的手動性質的地質探測方式,不僅僅工作效率低下,同時精準性上也有著一定的缺陷。但在GIS技術得以應用之后這些缺陷都被避免,實現了目標區域內砂土液化災害的可視化管理目標。
針對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評估,就需要對地質災害的活躍程度進行相應的綜合性質分析,通過使用檢測及調查等手段將其破壞性予以預估。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通??梢苑譃闅v史性質的災害危險性以及潛在性質災害危險性。但是在之前的檢測環節中,因為受到當時專業知識、技術水平以及能力等因素的限制,致使在地質災害的預防效果上始終無法令人滿意。而GIS技術的應用就可以將這些問題予以有效的解決。通過GIS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的將危險因子的實際分布情況予以明確,并且可以從每一種危險因子出發建立對應的因子圖層,通過綜合性質的分析將其中每一種因子的危險貢獻率予以計算。與此同時將之作為基礎經過加權平均算法,結合上相應的計算機軟件將地質災害的風險、破壞性等評價圖繪制出來,以此將地質災害的防治體系予以完善,在保障地質災害的精準預測的同時進行對應的預警及評價,將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降至最低[2]。
在正式開展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之前,可以借助GIS技術進行安裝環境的綜合性分析工作,并根據其檢驗工作的結果,將安裝環境中的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將之優化,以此確??辈旖Y果的精準性。勘察所用的設備需要從技術需求、電源需求、專業化作業等方面進行選擇,確保其用電安全性。與此同時,需要針對設備的應用環境進行及時的清理工作,并輔以相應的防潮以及防塵處理。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部分的勘察工程因為身處特殊的環境條件下,就導致GIS技術相關的設備會經常性的出現銹蝕的問題,這也就是說需要對設備進行相應的防銹蝕處理。與此同時還需要注重細節工作的合理安排,在保障技術規范化使用的基礎上實現參數精準性不斷提升的目標。
GIS技術應用到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許許多多的線路以及元件,并且還需要在工作現場進行布置,因為GIS技術自身的專業性較強,因此在工作現場安裝相應的線路及元件的時候需要交由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專業人士來負責,避免因為元件以及線路布設失誤,導致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情況的發生。同時布設環節中現場必須開展相應的清理工作,并嚴格按照規程要求布設線路及元件。
在設備安裝環節中需要注意如下的幾點:第一,需要從產品自身的技術要求出發選擇合適的吊裝設備以及吊點。同時在發現吊裝元件出現中心不平衡問題的時候在使用吊鏈將之平衡之后予以吊起。第二,裝配過程的程序化,就是需要完全按照制造廠所規定及設計的程序進行裝配工作,并且其中的安裝單元需要從按照相應的順序進入安裝區域內。第三,不得在安裝環節中將制造廠裝配好的電氣元件進行拆解檢查。如果有必要開展這項工作必須在制造廠同意之后在廠方專業化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在設備完全安裝完畢之后,就需要建設相應的工程勘察信息系統,主要包括如下的幾個方面:第一,數據錄入系統。同時這一步也是GIS技術應用在巖土工程勘察中的第一個環節,也就是在全面深入調查用戶數據的基礎上,將系統的輪廓及目標予以明確,并得到龐大的鉆孔信息,同時為了達成在最大程度上使用當地地質勘察資料的目標,可以將表格中的數據輸入其中。第二,對應軟件的應用。在得到目標地區地圖及其他相關信息之后,可以通過MapX等軟件在地圖上予以應用。第三,二次開發工作的合理開展。針對所選擇的軟件或者是其中的插件進行適當的二次開發工作,就是將幾種使用頻率較高的指令打包放在工具欄中,最終將之打包成為目標區域所需的程序[3]。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使用的傳統方式在效率以及精準性上都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而GIS技術的出現為其指明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通過合理的前期準備工作、現場設備的合理布設及系統的建立,才可以更好的將之應用到地質災害探測以及地質災害的危險性的評價及預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