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疆 呂昌
中核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北京 1 0 0 0 7 1
我國的建筑工程行業主要由政府主導,各個省市縣等都有其土地整理中心,專門負責建筑工程項目。但是,由于近些年建筑工程行業發展迅速,部分地方管理部門及有關單位在進行監管時,工作落實不夠到位,對于當前國家地方和行業規定的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傳達不到位,未進行具體的工作安排部署并加以落實。檢查工作只停留于表面檢查上,并且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和辦法;各地方政府對建設施工方的引導工作欠缺,相關的法律條款滯后未進一步完善;監督機構、部門沒有充分發揮監管、處罰等措施辦法的作用,使得對建筑工程行業的安全管理與監管力度大大降低,未能及時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改[1]。
建筑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生產生活環境落后,施工單位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安全宣傳和教育培訓,導致在安全管理、安全責任、安全隱患排查等方面的意識認識不足,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產生的影響重視不足。同時,在施工安全管理過程中,施工方未切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相關安全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實到負責人,對于安全管理的意識仍然比較淡薄,而且安全責任體系也不夠規范、健全。此外,對于安全生產組織機構方面,部分施工單位未設置安全管理機構,無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監督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行業施工具有規模大,工作條件復雜,工期較長,涉及點多面廣等特點,難以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出現缺少車輛、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管理以及水電操作方面的管理措施辦法,施工組織設計工作計劃不合理,安全管理策劃及保證措施針對性不強等情況。此外,在現場安全管理中,存在未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進場材料的復檢、抽查工作未落實,未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日常檢查及節假日前安全檢查不到位,安全防護措施不足等狀況,均增加了施工現場的安全隱患[2]。
這個系統是為了使用更加科技的方法,對建筑工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使管理者能夠有效的對于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特別是進行施工的時候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比如說塔吊,電梯,腳手架等進行有效的監控。在施工場地進行監控的時候,需要使用現場監控的攝像頭以及無線網絡,將當時的情況全面通過互聯網輸送到遠端接入的系統平臺里,安全監控工作人員和管理者在辦公的地點就可以實時監控施工的狀況。能夠對現場情況進行遠程指揮,對于安全情況也能做到遠程監督。
對于監測信息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并且對于當時的數據進行有效的記錄、存儲,將數據信息結合起來,進行統一分析調查,對于預警信息的發布,是非常重要的步驟。根據實際施工的需求進行判斷分析,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對建筑工程的實時情況進行全面的反饋,可以依據這些收集來的消息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故進行初步的預測。對于不同的管理層所需要的不同數據報告也可以進行快速提取,使得管理層可以更準確有效的下達管理要求,能對施工現場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的監控。降低了施工現場和管理層之間由于信息交流不及時而產生的管理困難,安全工作品質提高。讓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操作更加全面,標準,有效[3]。
第一,除了對原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之外,為了防止施工方對材料的惡意替換,項目管理人員要成立考察專項小組,對工地的施工情況進行實時報道;第二,有些施工人員為了減少自己的勞動量在施工過程中偷懶,減少混凝土的使用量、泥沙混合物比例不達標等,這些現象同樣對后期的建筑安全產生隱患。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項目組要對施工方的團隊進行嚴格的審核,不能為了省錢找一些沒有經驗的人,同時,項目組還要每天對施工團隊進行監督與鼓勵。只有從根源抓起,才能更好地把風險降到最低。對建筑業來說更是如此,只有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出更禁得起風霜雨打考驗的樓房,打好了地基,后面的建造過程才會更加順利、更加安全。
各部門之間溝通困難、出現了問題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解決也是造成建筑安全隱患的一大突出問題,為了保證建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封頂大吉”,公司在項目投入建設前期就應該規劃出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上到管理層、下到施工組,每個層級之間不僅要有完整的分工,而且還要打破層級之間溝通閉塞這一問題,實現跨部門的有效溝通機制。我們都知道在辦一件事情時出現的工序越多,越容易造成失誤。在一棟大樓開始實施建設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多個部門的介入,假如下層人員在建筑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但是卻不知道該向誰匯報問題,這就屬于管理模式上嚴重的失誤。就像國家一樣,有專門的熱線、日報等渠道為人民服務。建筑業雖然不似國家那樣龐大,但是也應該有專門服務于基層的組織出現,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上傳下達[4]。
綜上所述,預警管理對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及效果方面發揮出的顯著作用。建筑施工企業應積極引進預警管理技術,構建適用于本企業的安全預警管理信息系統,強化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建筑行業生產的安全性,促進我國建筑行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