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截至2019年4月1日,第十九屆中央巡視組第三輪巡視的15個巡視組已經完成了對3個中央單位和42家中管企業的進駐工作,至此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全面展開。此次巡視緊盯國有企業,為國有企業發展把診問脈,凸顯了國有企業的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經實現了對國有企業黨組織巡視全覆蓋,發現了國有企業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問題并敦促黨組織進行巡視整改。因此,在第三輪巡視全面進駐之際,系統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對接下來的巡視整改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組織力
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2016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功勛卓著,功不可沒”。我們既要看到國企的功勛和功勞,也要看到國企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針對國有企業的專項巡視的通報,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導弱化、治黨不力和腐敗問題不斷引起關注。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組織要走出領導弱化、治黨不力的困境,必須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升國企黨組織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匡正選人用人風氣,保證黨的建設總要求落實落地,把國企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筑牢推進國家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
一、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的演進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地位經歷了一個從“領導工作——保證監督——政治核心——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發展過程。十二大黨章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中黨的基層委員會和不設基層委員會的總支部委員會或支部委員會,領導本單位的工作。顯然,這凸顯了國企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中的領導作用,確立了黨組織的領導地位。而隨著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企業黨組織也面臨著具體工作的難題,中共十三大報告指出:企業黨組織的作用是保證監督,不再對本單位實行“一元化”領導,而應支持廠長、經理負起全面領導責任。事業單位中的黨組織,也要隨著行政首長負責制的推行,逐步轉變為起保證監督作用。
198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討論并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明確指出:黨在企業的基層組織處于政治核心的地位。其主要任務是:搞好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領導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堅持企業的社會主義方向。由此,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地位由保證監督變成政治核心。中共十四大報告指出:全民所有制企業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廠長負責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2016年10月,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緊緊圍繞全面解決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就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在這次會議上總書記豐富了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內涵,在政治核心的基礎上,又提出了領導核心這一新論斷,至此,長期以來的政治核心拓展成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學術界稱為“雙核心”機制。
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通過的新《黨章》第三十三條規定:國有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依照規定討論和決定企業重大事項。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中黨的基層組織,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與以往相比,十四大到十八大黨章只強調基層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而十九大《黨章》對基層黨組織做了特別規定。一是國有企業的黨委(黨組),要發揮領導作用,領導作用發揮的方式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二是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中黨的基層組織,他們發揮作用的方式是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做。在雙核心的基礎上又有發展,單獨強調黨委(黨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發揮領導到作用,凸顯黨對國有企業的堅強領導。
二、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導弱化、治黨不力的具體表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嚴峻復雜的反腐敗斗爭形勢,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局出發,把巡視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全面體檢”,以找出“病根”,進而“對癥下藥”。梳理巡視報告,發現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導弱化、治黨不力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指各級黨委(黨組)、政府(行政)及其職能部門的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應當承擔責任的制度。2015年8月24日下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國企改革指導意見》)指出,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切實承擔好、落實好從嚴管黨治黨責任,黨組織書記要切實履行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黨組織班子其他成員要切實履行好“一崗雙責”,結合業務分工抓好黨建工作。從巡視反饋報告來看,多數企業都存在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2016年6月3日,中央第二巡視組向國家煙草專賣局黨組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是指出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黨的領導弱化,全面從嚴治黨不力,貫徹執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措施不力,重業務、輕黨建比較普遍,管黨治黨寬松軟問題突出。同樣,2016年6月15 日,中央第二巡視組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指出:黨組織管黨治黨不嚴,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不力,一些領導人員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淡薄,違規違紀問題時有發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從綜合情況來看,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成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紀委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紀委要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找準職責定位,強化監督執紀問責。2015年8月24日下發的《國企改革指導意見》要求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切實落實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兩個責任”。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好反腐倡廉主體責任,紀檢機構要履行好反腐倡廉監督責任。建立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與企業考核等掛鉤,實行“一案雙查”。推動國有企業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從巡視反饋意見來看,多數企業黨組織都存在監督不到位問題,“導致頂風違紀時有發生”,“奢靡浪費問題突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差距較大”,尤其是對“對領導人員管理監督不夠嚴格”,這就導致了國有企業黨組織了領導弱化,從而形成了治黨不力的不良局面。
(三)黨的宗旨意識淡薄,“四個意識”落實不到位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為人民服務。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巡視反饋報告中發現一些領導干部把國家資產當做私人領地,任意妄為,毫無黨性原則,宗旨意識淡薄。還發現國有企業黨組織“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差距較大”,“貫徹執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措施不力”,這就說明國有企業黨組織政治意識、規矩意識不強,落實“四個意識不到位”。從2012年至今,即使經過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的洗禮,即便經歷過全黨反對“四風”的浩大聲勢,但是仍然有國有企業在整治“四風”問題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奢靡浪費之風時有抬頭,公款吃喝時有發生。
(四)選人用人存在不正之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標準落到實處。鄧小平曾經說過,“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實現要靠組織路線來保證,組織路線是保證政治路線貫徹落實的。”[5]選人用人不夠規范,“買官賣官”“帶病提拔”“近親繁殖”問題比較突出。“帶病上崗”“帶病提拔”時有發生。
三、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導弱化、治黨不力的原因
(一)黨作為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夠鮮明,“融入”和“內嵌”存在一定的挑戰
國有企業雖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但是歸根到底,國有企業是經濟組織,具有經濟組織的特性,企業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忽視了國有企業應有的政治功能,從而沒有很好的發揮“雙核心”作用。雖然要求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但是在現實執行中難免存在偏差。而黨的健設工作屬于政治范疇,強調的是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同時要兼顧經濟責任,這兩者在功能定位上、目標任務上存在差異,以至于巡視報告中頻繁提到“重業務,輕黨建比較普遍”。因此導致領導核心的作用不能彰顯。發展經濟和重視黨建這一矛盾致使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存在挑戰。
(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突出,面臨觀念多元化、利益訴求多樣化的挑戰
1955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的科學論斷,這是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并且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搞好經濟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證。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觀念逐漸多元化,利益訴求逐漸多樣化,人們不僅關注物質生活,而且越來越關注精神生活。這就給新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挑戰。部分國企黨組織開展活動時的主題與黨員的生產生活和思想狀況聯系不緊密,不能有效的結合實際,黨員教育工作只接“天線”卻不接“地氣”,導致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枯燥乏味缺乏針對性和感召力。從而導致一些黨員干部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淡薄,違規違紀問題時有發生。巡視發現諸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些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理想信念不堅定,宗旨意識淡薄,沒有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問題。
(三)黨的建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面臨黨的建設制度落實落地的挑
雖然建立了黨建責任工作制,但是個別國企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的責任意識不強,導致一些制度還只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存在基本制度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基層黨組織沒有很好的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沒有很好的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沒有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因此導致黨組織在國有企業中定位模糊,職能作用發揮不明顯,從而導致黨不能管黨,不敢管黨,以至于出現黨的領導弱化、治黨不力局面。
四、國有企業黨組織走出領導弱化、治黨不力困境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因此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發展的重大政治保證。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一是要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只有明確了身份地位,明確了黨組織的職責所在,才能有效發揮領導作用。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二是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總要求,突出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地位,只有切實加強集團黨建工作和自身建設,才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才能把握企業發展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管理好企業發展的大局,才能落實好黨中央的方針政策。
(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國企干部隊伍
國有企業的干部隊伍一是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認真貫徹好新時代組織路線,選拔忠誠干凈擔當的優秀干部。二是要加強干部日常監督管理,牢記對干部的嚴管就是厚愛,堅決對“買官賣官”、“帶病”提拔、違規用人等問題嚴肅追責,營造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三是要根據行業特性,注重培養選拔專業能力強、專業精神足的干部,以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同時還要強化黨組織在企業干部隊伍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中的責任。
(三)國有企業黨組織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履行“兩個責任”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務必要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首先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紀檢監察機構要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其次,對國有企業來說,全面從嚴治黨既要管好國家級機關總部,又要管好全系統。因此既要加強對行業一把手的監管,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挺起來、嚴起來,最重要的是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又要注重對子系統的教育監督。各級紀檢部門要以黨內政治生活為抓手,要切實履行好監督責任,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凈化政治生態。最后,還要用好巡視利劍,尤其是要深化政治巡視,確保國有企業不變色,確保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確保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四)提升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
國有企業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提升組織力,凸顯政治功能要以黨支部建設為基礎,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首先,要配強配優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支部領導班子,加強自身建設,同時還有擔負起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其次,還要完善基本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企業黨組織的“三會一課”制度要突出黨性鍛煉,凸顯政治功能。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創新黨的基層組織和活動方式。要讓支部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而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因此,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徹底解決黨的領導領導弱化、治黨不力的問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舒厚婷(1994.02- ),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團員,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