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怡
【摘要】課外作業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延續,是課內知識的外向擴展,同時也是語文教師了解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在此教學環節投注較多的精力,以在充分發揮其教學輔助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外作業設計方面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其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不符合新課改的精神,也不利于小學生實現全面、健康地成長。基于此,本文將結合筆者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對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優化途徑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作業;優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直以來,雖然大多小學語文教師都給予了課外作業教學環節充分的重視,也一直積極地利用其來助益于自己有效教學的實現,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依舊將課外作業環節的作用局限在了鞏固課上所學知識這一點上,總是為學生布置一些機械重復性的作業,進而導致很多學生都難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然而,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就為語文教師的作業布置指點了方向,所以我們在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上,應該依照新課標的指引,去不斷地進行改良與創新。
一、了解學生能力,合理進行學生分層
每個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都不同,有的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業,有的學生就不能,有的學生背課文幾遍就能背下來,有的學生就會比較吃力。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還一視同仁地進行作業的布置,就會阻礙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更進一步的空間,也會影響基礎不好的學生學習與進步,所以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有差異地去布置作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設計是在現代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強調學生積極、自主學習,并通過對作業布置的改革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作業的布置時,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我們可以減少其機械抄寫的作業,以能力提升為主;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我們可以讓其以扎實基礎為主,進而逐步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筆者會先將本班學生按照學習程度劃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甲組就是學習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乙組是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丙組是學習成績略差的學生。然后在一些題上面,筆者會讓甲組學生自己給自己提出新的問題并試著解答。對于乙組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筆者會布置與內容相關的作業。這些學生屬于中等生,在做題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時我們可以讓其將問題保留下來,之后再借助同學或者家長來交流解決。同時,筆者會適當布置一些中難度問題給這些學生,幫助其加強自己的能力。對于丙組的學生,筆者會布置抄寫的作業,還有一些鞏固復習的功課。如修改病句等,并督促、鼓勵學生完成。如此,通過將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就能有效地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二、結合學生實際,規范作業設計形式
要從根本上促進小學生語文作業的規范化,就必須以語文作業設計的科學化、規范化為前提和基礎,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濃厚興趣的基礎上認真完成語文作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小學生各年級、各階段的基本特點,來控制語文作業的總量。同時根據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來進行語文作業量、完成作業時間、作業難易程度等方面的分層和整體設計,使語文作業包括記憶類作業、考查類作業、趣味類作業、觀察類作業等多個方面,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減少原有語文作業機械重復的狀況,進而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求知欲與探究欲,并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為了發揮作業所具有的真正的價值,筆者首先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分析。當面對知識漏洞比較多的部分時,筆者會針對該部分設計探究作業,以此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提升。另外,筆者在布置作業時,會根據學生在課堂學習情況分析,把握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課上給予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當然,在作業難度與否的問題上,筆者會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展開分層布置作業任務。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筆者會適當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而面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筆者對布置一些較為基礎的作業,循序漸進。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作業規劃過程中,筆者通過從學生實際出發,就有效地將作業設計變得規范化,不僅實現了作業的真正價值,也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
三、布置實踐作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隨著新課標的提出與不斷推行,語文教學的功能實現了進一步的豐富與拓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科基本知識的傳授,而要不斷拓寬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形式和渠道,讓學生在更加廣闊的時間與空間里實現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具體到課外作業布置這一環節,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適當地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以益于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完《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以后,筆者在作業布置環節,除了要求學生完成關于基礎知識的作業練習以外,還為學生布置了一道實踐性的作業,即要求每個學生在課下的時候通過實際調查或者是上網查閱等方式搜集一些違反自然之道的事例,比如,生活中很多小朋友不忍心看到蝴蝶在破繭成蝶前苦苦掙扎,于是就幫助它將束縛剪開,期待它快速擺脫痛苦,但這樣出來的蝴蝶卻根本飛不起來,并迅速死亡等。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深刻理解課文中傳達的寓意,同時還可以在動手操作實踐過程中逐步增強自己在觀察、分析信息篩選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實現全面成長。
四、設置協作作業,增強學生團體觀念
當前小學階段的孩子大多都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基本上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滿足,但是相對應的,他們也都有些自私,缺乏一定的共享與協作觀念,而這種觀念卻正是當前社會工作所必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的時候就需要著重為學生布置一些協作性的作業,以促使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增強自己的團體觀念,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筆者在為學生布置寓言《守株待兔》這一課的課后作業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鞏固課上所學的基礎上增強集體意識,就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協作性的作業。綜合每個學生的意見,筆者將全班同學分為了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將本篇課文改編成一個生動的故事,并且可以適當地進行創新與拓展。在此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從中選取一個角色,并對角色的臺詞進行創新設計,最后大家共同就每個學生的設計進行分析與討論,以確定最優選擇,最后就要一起進行表演練習。第二天,筆者從中抽取了一個小組,讓他們上臺進行表演,同時鼓勵其他學生對他們的表演進行評價,以指出不足的同時學習他們的優越之處。如此,通過以上形式的作業練習,學生就可以慢慢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優勢,從而在互幫互助中逐漸增強自己的團體意識。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索出小學語文多種形式的作業布置的方法,激發學生課后作業的興趣,提升學生課后作業的有效性,并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相關課程,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認知能力和水平,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彥梅.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J].學周刊,2019(14).
[2]詹天才.做樂學、善學、創新的“花”——“花韻”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中段作業設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4).
[3]朱攀攀.小學中段語文家庭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