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會
一、果樹栽培的特點
果樹有較強的栽培周期,主要是因為果樹大多都屬于木本植物,無法當年結果。大部分果樹都需要2~5年才能進入結果期,并在之后的2~3年進入盛果期,個別果樹甚至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進入盛果期。期間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對種植戶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為盡快見到收益,選擇果樹一定要綜合考慮果樹的生長周期,并平衡好果樹栽培的長期與短期效益。
二、果樹栽培的技術要點
1.矮化密植技術
利用矮化密植技術可以使果樹實現體積上的矮小化與緊湊化,在種植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果樹的種植密度與產量。提高了果樹的種植密度,在提升果品產量的基礎上降低了種植戶栽培管理工作的難度。
2.良種化技術
科學合理應用良種化技術是果樹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種植人員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果樹生長環境要素的優化整合,進而構建一套先進的、高技術含量的果樹栽培技術管理體系。其關鍵點在于對果樹生長環境要素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在降低果樹病害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實際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盡可能選擇抗旱、抗寒性能好的果木品種,還需要加強病蟲害管理并做好澆水、施肥等工作,這樣才能夠為果品的優質、高產打好基礎。
3.控制生長技術
“控制生長技術”主要體現在控制果樹根部生長、控制果樹枝干生長兩個方面。首先,種植果樹時要盡可能控制好種植深度,栽種過深或過淺都會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其次,要“起壟”,即在果樹生長期間通過抬高其根部的高度來抑制果樹根部的垂直發育。這一環節可以使果樹向著枝干緊湊、樹冠矮小的方向發展,即使不需要對果樹進行復雜的管理,果樹也會開花結果。
三、果樹栽培管理對果品安全的影響因素
1.果樹栽培環境
我國疆域遼闊,地區氣候差異較大,不同地區果園的土質、降水、溫度、濕度以及光照時間均有差異,對果樹生長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需要加強對果樹種植環境的優化分析,準確了解種植區域環境特點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果樹品種,之后再加強栽培管理。
2.果樹品種
即便是同一類型的水果,不同品種間的果樹也會存在差異,合理選擇果樹品種是保障果樹健康生長的關鍵。假如沒有對樹苗品種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果樹苗木可能會難以適應種植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導致結果數量少、果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嚴重浪費人力、物力資源。
3.病蟲害的影響
病蟲害問題是影響果樹生長的重要問題,如不進行有效控制,可能會導致果樹減產或絕收等種植事故。過去,果樹栽培種植人員并沒有對病蟲害防治給予足夠的重視,往往很小的問題都會演變成“大災難”。
四、果樹栽培管理措施
1.做好果樹種植選址工作
果樹栽培管理工作中,做好果樹種植的選址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果樹正常生長需要良好的生長環境,如土壤酸堿度、水分或地勢海拔等因素,因此種植人員要從果樹的生長特性出發,確保選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首先,選址要重點關注土壤問題,優先選擇那些營養充沛、透氣性好、蓄水性較強的土壤。其次,選址時要考慮灌溉水源問題,優先選擇靠近水源的區域,確保果樹灌溉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大限度減少水源灌溉所帶來的經濟開支。最后,避免選擇污染嚴重的區域,特別是要遠離化工廠、鋼鐵廠等,避免果樹受到污染物的影響,確保果樹栽培的整體質量。
2.合理選擇苗木的種類
栽培果樹時要選擇那些無病、長勢健康的苗木,提升苗木的存活率。在合理選擇苗木種類的基礎上,嘗試引進國外品種,引進外來品種時要做好檢疫事項,發現病苗及時清理。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顏莊鎮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