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崗位設置和崗位聘任作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在推動學校事業發展,激發人才活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崗位結構設置不合理、崗位職責任務不明晰、分類管理未實現等問題,科學設置、動態調整、分類管理、聘期考核是關鍵。
關鍵詞:人事制度;崗位設置;崗位聘任
1996年,教育部在《關于當前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教人〔1999〕16號)中提出:高校要“強化崗位聘任,打破‘鐵飯碗和平均主義‘大鍋飯,破除職務‘終身制和人才‘單位所有制,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勵競爭機制,努力創設有利于優秀人才盡快成長和發揮才干的制度環境,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和整體水平?!比缃?,高校的崗位管理已經走過了二十幾個年頭,在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進一步轉換用人機制,激發人才活力,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崗位結構設置不合理、崗位職責任務不明晰、聘期考核未執行等問題。文章將剖析高校崗位管理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破解崗位管理工作難題。
一、高校崗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崗位結構比例的設置不能匹配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
根據對高校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高等學校專業技術崗位一般不低于崗位總量的70%,管理崗位一般不超過崗位總量的20%。其中,專業技術高、中、初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示范骨干高職院校一般應為4:4:2。這一結構比例的設定在首聘的時候基本可以涵蓋所有的職稱等級,但經過幾年的發展,低崗位等級的教師慢慢成長起來,學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也逐年增多,高等級崗位出現緊缺。以重慶某高職院校為例,該校專業技術高、中、初崗位的控制數為:正高65,副高152,中級217,初級109。2009年首次崗位聘任時,學校的職稱結構為:正高11,副高48,中級78,初級33。經過10年的發展,到2019年時,學校的職稱結構為:正高44,副高170,中級190,初級107。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學校加大了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高級職稱崗位的人數不斷增加,正高職稱人員增加了3倍,副高職稱人員增加了2.5倍,中級職稱增加了1.4倍,崗位的結構比例已經不能滿足職稱晉升的需要。
(二)各專業間崗位結構矛盾突出
學校各二級學院間,學科結構不均衡,有些學科高級職務比例已超過國家40%的控制標準,而有些學科的高級職稱比例又偏低,幾乎不到10%,且現有人員的科研、學術能力較弱,短期內很難晉升。學校在進行崗位職數的二次分配時,基本時按照標準學生數計算崗位總量分配給各二級學院,這就會導致某些學科高級崗位不足,而有些學科高級崗位空缺較多的矛盾。
(三)專業技術崗位人員未實現分類管理
高等學校的專業技術崗位分為教師崗位和其他專業技術崗位,其中教師崗位是專業技術主體崗位。教師崗位包括具有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工作職責和相應能力水平要求的專業技術崗位,其他專業技術崗位主要包括工程實驗、圖書資料、編輯出版、會計統計、醫療衛生等專業技術崗位。雖然《高等學校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學??筛鶕處熢诮虒W、科研等方面所側重承擔的主要職責,積極探索對教師崗位實行分類管理,在教師崗位中設置教學為主型崗位、教學科研型崗位和科研為主型崗位”。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多學校并未對教師崗位進行分類管理,不同學科、不同專業間仍然按照相同的職責任務進行統一設置,未達到崗位分級分類管理的標準。
其他專業技術崗位的界定更是模糊不清,存在同一工作崗位,聘任不同序列專業技術職務的情況。如某高校,教務處既聘任教師序列職稱,又聘任了工程、經濟等其他序列的職稱,圖書館既聘任圖書序列職稱,又聘任了工程等其他序列職稱,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結構非常復雜,崗位類別模糊,仍存在因人設崗的現象。
(四)各個崗位職責任務不明確
根據崗位的分級分類管理要求,每一級別崗位的任職條件、職責任務應是崗位設置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人才評價的標準和聘期考核的依據。但大多數學校的崗位設置,并未對各級各類崗位設定崗位職責、目標任務。有些學校即使設置了,也未對照執行。聘期考核流于形式,依然存在以前的“一聘定終身”的模式,不能真正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崗位管理模式。
二、改善高校崗位管理工作的對策
高校實行以崗位設置和崗位聘任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就是為了建立新制度,實現新體制用人,激發教師開展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夠更好地吸引人才、培養人才。高校崗位管理工作要順利實施,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崗位管理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對于轉換用人機制,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茖W的崗位管理,有利于優化各類人員結構,提高整體辦學效益。崗位管理也是高校校推行績效工資制度,進一步加強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時,崗位聘任涉及到每個教職工的切身利益,教職工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是搞好聘任的基礎和前提,學校黨委和行政要高度重視崗位設置和聘任工作,成立崗位設置與崗位聘用工作領導小組,由書記校長任組長,各二級單位協同配合,通過講座、談話等方式,廣范宣傳崗位管理的重要意義,消除教職工疑慮,領導帶頭改革,職工積極參與,穩步推進。學校出臺崗位設置和聘任的指導性文件,各部門根據工作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學校崗位設置和聘任總體方案,必須充分醞釀,征求全體教職工的意見,反復修改,并經教代會、校長辦公會、黨委會審議通過后發布實施。
(二)合理進行崗位設置,實現崗位結構動態調整
在上級政策范圍內,合理分配各學科專業間的崗位結構比例,因事設崗,按需分配。要對各單位進行崗位分析,按學科建設設崗,按發展速度加崗,按任務變化調崗,按比例結構控崗,特別是正高級崗位應體現動態管理。 對于重點龍頭專業,高級崗位要充足,為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和校內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留足空間。
(三)實行崗位分類管理
要充分考慮學校內部不同學科的特點,根據教師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所側重承擔的主要職責,實行分類設崗。在教師崗位中設置教學為主型崗位、教學科研并重型崗位和科研為主型崗位。其中,教學是教學為主型崗位的主要職責,科學研究是科研為主型崗位的主要職責,而教學科研并重型崗位是則是教學、科研并重。不同崗位類型的聘用、考核也根據崗位分別設置,體現不同學科對教師工作性質的不同要求。
(四)明確職責任務,加強聘期考核
各級各類崗位須設置明確的上崗條件、職能職責和任務,嚴格對照條件實行競聘上崗,加強聘期考核。聘期考核結果作為下一個聘期崗位聘任的主要依據,真正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激發用人活力。
參考文獻
[1] 顧志蘭.普通高校崗位設置與崗位聘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36).
[2] 張建祥.對崗位設置管理與人員分級聘任的深層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9(15).
[3] 吳海濤.以崗位設置與人員聘任推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128).
作者簡介:賴凡,女,重慶人,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