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仔浩 劉熙宇 馮晨


摘要:介紹了農村綠色金融發展對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意義,指出農村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綠色金融供給主體價值驅動不足、需求主體需求不足、征信和監管成本較高以及綠色金融產品種類較少與創新不足等問題和挑戰。對此提出了從政府、金融機構和鄉村居民3個層面構建農村綠色金融的發展路徑,以期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生態系統協同發展,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綠色金融;鄉村振興;路徑
中圖分類號:F830.3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9-017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9.036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rural area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introduced. It'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uch as insufficient value-driven of green finance suppliers, insufficient demand of demand subjects, high cost of credit collection and supervision, few types of green financial products and insufficient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green finance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ural resi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cosystem in rural areas and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green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path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1-3]。在政治建設方面,隨著全面從嚴治黨、掃黑除惡等行動在鄉村的展開,鄉村政治建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文化建設方面,農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費逐年增長;在社會建設方面,鄉村居民幸福感指數不斷提升;但在經濟建設方面,由于中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城鄉經濟發展差距逐年擴大,推動城鄉公共基本服務均等化仍存在較大困難;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雖然農村環境治理水平有所進步,例如2017年農藥使用量與2016年相比減少了5%,但是由于一些客觀原因,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較大的不足,2017年化肥施用量與塑料薄膜使用量與2016年相比只減少了2%~3%[4,5]。由此可見,當前中國鄉村振興各方面建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鄉村振興各方面建設需要大量且日益增加的資金需求,尤其在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進程中,需要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的投入;二是在建設過程中要始終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改變以往的粗放式發展方式[6]。
綠色金融是指為環境保護、綠色建設等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金融服務,是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生態協同發展的重要途徑[7]。從已有文獻來看,一些學者已經對農村綠色金融進行了探討,吳志遠[8]指出了中國農村綠色金融發展的基本邏輯,為農村金融政策與改革實踐作了理論指導;王勁屹[9]針對農村金融機構引入綠色金融服務時面臨的困難,探索了中國農村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路徑;童雪松[10]研究了農村綠色金融的具體實踐——“光伏電站貸”。通過對現有關于農村綠色金融研究的梳理發現,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對農村綠色金融理論與具體實踐的探討,但未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討論農村綠色金融問題,也沒有將推進農村綠色金融發展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相結合。基于此,本研究從推進農村綠色金融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必要性出發,針對其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從政府、金融機構和鄉村居民3個層面構建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綠色金融的發展路徑,以期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生態系統協同發展,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1 ?農村綠色金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中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導致城鄉差異不斷擴大,城鄉基礎設施分布不合理,“重城市,輕農村”特征顯著[11],同時鄉村資源不斷流向城市,使得城鄉經濟發展差距仍在不斷拉大。但是相對于城市,廣大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問題卻日漸嚴重,呈現城鄉二元環境結構。面對不斷擴大的城鄉經濟發展差距與鄉村環境污染問題,以農村綠色金融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顯得尤為必要。
1.1 ?鄉村振興戰略的經濟建設目標
1.1.1 ?農村綠色金融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發展 ?農業是鄉村的根本產業,而現代生態農業是指利用先進的機械設備、科學技術、管理方法和傳統農業有效經驗結合起來的,具有獲得較高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功效的現代化農業。然而現階段中國農業生產單位主要仍是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并且采用較為落后的傳統生產方式,單獨的農戶家庭缺乏足夠的資本采用先進設備,引進成熟技術,同時也缺乏聘請管理人才的需求,農戶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和塑料薄膜。在目前的農業生產方式下,農業產出效益較差,造成環境污染嚴重,因此發展現代生態農業顯得尤為迫切。但是發展現代生態農業需要大量和多元化的融資支持,以滿足支撐集中土地、購入機械設備、引入成熟技術和聘請管理人才的需求。
1.1.2 ?農村綠色金融推進農業集約化發展 ?集約化農業是指在單位面積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并且最大效率地利用以增加單位面積的收益。集約化農業按發展層次主要包括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3種類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中國集約化農業所處的層次與類型主要為有形投入的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但隨著鄉村年輕勞動力與資本不斷向城市外流,鄉村土地出現大量荒蕪或粗放經營的現象。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07 hm2,與世界平均水平0.23 hm2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采取技術密集型集約化農業的土地經營方式是必然趨勢。然而中國農業科技領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重研究、輕推廣”現象,并且農業技術研發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綠色金融在提高農業技術應用水平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發揮資金支持作用,更要利用金融的“主動風險管理”能力發揮對技術的導向作用,實現技術先進性轉化為經濟合理性的關鍵步驟。應通過綠色金融與農業技術的結合,將綠色金融的風險規避高效性與農業技術產出高效性相結合,切實推進技術密集型集約化農業進程。
1.1.3 ?農村綠色金融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城鄉居民共享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與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由于中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以及鄉村的零散分布特點,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供給上存在長期的“重城市,輕農村”現象。由表1可知,2014—2018年鄉村固定資產投資僅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左右,甚至出現了下降的傾向,因此造成鄉村基礎設施落后匱乏的問題,直接造成了鄉村的教育、醫療、養老和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務落后于城市的現狀。基礎設施建設耗資巨大,如何融資成為了一個困擾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難題。并且由于鄉村面積廣大、分布零散以及政府財力有限,還需要額外的渠道獲取融資。同時,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會給地質、水資源、空氣和植被等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在堅持新發展理念前提下進行,因此綠色金融成為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必然選擇,也成為了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然選擇。
1.2 ?鄉村振興戰略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1.2.1 ?農村綠色金融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 ?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農民缺乏足夠的環保意識以及缺少科學的生產指導,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和塑料薄膜,對土壤、水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也直接影響了最終產出農產品的質量。根據《中國環境統計年報(2015)》數據,中國廢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見表2。由表2可知,2011—2015年廢水主要污染物排放農業源遠超工業源,且占排放總量比例較大,化學需氧量農業源占比呈上升趨勢。面對日趨嚴重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僅靠政府財政緩解是杯水車薪,還需要廣泛、多元化的資金支持,綠色金融顯得尤為必要。
相對于城市而言,鄉村居民居住分散,生活污染處理基礎設施落后,也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在生活垃圾方面,鄉村缺乏統一集中處理或回收利用垃圾場所,居民通常采用集中堆放的方式,集聚到一定量時即采用露天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產生大量有害人體、環境的氣體。在生活廢水方面,鄉村缺乏污水處理系統,居民通常就近直接排放,對河流湖泊造成了較大污染。因此,急需加強對鄉村生活污染處置設施和回收利用產業的建設,但這也存在回收率低、回收周期長等問題,除政府財政外,需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的多元化創新工具的作用。
1.2.2 ?農村綠色金融推進工業點源污染治理 ?鄉鎮企業大多為電鍍加工、紡織印染和化工等勞動密集型、高污染型的中小企業,技術落后,設備陳舊,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通常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給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壓力。近年來,國家環保立法逐漸完善、環保執法逐漸加強,但是中國的環保立法存在城市本位主義的現象,立法基點主要面對城市的環保問題,忽略了農村環保的特點與難點。同時,由于城市環保執法的逐漸加強和鄉村環保的監管薄弱,出現了城市高污染企業向鄉村轉移的現象,《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指出,城市污染向鄉村的轉移有加速趨勢。城市污染的轉移已成為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大壓力。工業污染的治理需要大量資金,然而近年來中國對工業污染治理的投資卻呈現出下降趨勢,對于相對缺乏政府財政支持的鄉村工業污染治理而言,農村綠色金融是其重要的融資途徑,并且綠色金融的信貸制度可以有效改變鄉鎮企業的生產方式,抑制城市污染的轉移。通過利用信貸制度的“環保一票否決”制,斷絕鄉村高污染企業的資金來源,從經濟層面上根除其成長的土壤,如此以往,鄉村高污染企業只有選擇改善、轉移或關閉的結果。
2 ?農村綠色金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問題和挑戰
盡管綠色金融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鄉村居民環保意識薄弱、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業務方面價值驅動不足等問題,綠色金融在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
2.1 ?綠色金融供給主體價值驅動不足
金融機構具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特質,鄉村振興建設進程中的綠色金融服務也存在收益率低、收益周期長的特點,同時由于中國商業金融機構的綠色理念與國外相比尚缺乏一定的高度,金融機構對農村綠色金融服務價值驅動不足。目前,開設農村綠色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主要以國有的幾家全國性的涉農銀行為主,地方性農村金融機構很少參與。地方性農村金融機構規模較小,資金較少,抗風險能力低,并且綠色金融近幾年才在中國試點推行,能否盈利仍需進一步觀察,因此地方性金融機構普遍保持觀望態度,價值驅動力不足。
2.2 ?綠色金融需求主體需求不足
相對于城市而言,鄉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較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8》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鄉村居民家庭戶主文化程度達大學以上的僅占1.4%,直接導致了鄉村居民環保意識較弱的問題,其對綠色金融產品不會給予過多關注。鄉村土地分散,多數以家庭單位運作,農業生產缺乏規模性、專業性和合作性,并且與外出務工相比,農業生產的收益率較低,鄉村居民對土地耕作缺乏熱情,耕作方式通常較為粗放,導致農業生產很難產生較大規模的資金需求。
2.3 ?綠色金融征信與監管成本較高
當前,中國金融機構征信信息收集渠道主要來自環保部門,雖然此種征信方式的成本較低,但是采集到的信息通常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且位于鄉村的高污染企業通常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與就業的重要角色,為當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當地政府對其實行地方保護主義,環保部門在進行信息采集時會受到一定的掣肘,因而通過環保部門渠道采集的信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性。所以,綠色金融征信信息的采集需要金融機構的自行評估。但是鄉村地域廣闊,鄉鎮企業分布零散,工作環境也更為復雜,加之鄉鎮企業的監管過程中也需要設置監控設備,配備專業監管人員,較高的征信和監管成本對于規模較小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來說難以承受。
2.4 ?綠色金融產品種類較少與創新不足
綠色金融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歐美出現,并且其發展中不斷創新開發綠色金融產品。與國外相比,中國綠色金融發展起步較晚,2015年才是綠色金融發展元年。發展綠色金融需要集金融、環保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并沒有相關專業,在綠色金融人才儲備方面相對不足。面對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需求綠色金融的多種情況,綠色金融產品種類相對較少,創新能力相對不足,不能根據各類金融機構的特點充分發揮其作用。
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綠色金融的發展路徑
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在綠色金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參與和支持。本研究主要從政府、金融機構和鄉村居民3個層次探究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綠色金融的發展路徑。
3.1 ?政府層面
一是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發揮好引導作用。中國綠色金融起步較晚,發展比較薄弱,尤其在農村綠色金融方面,面臨著收益率低、收益周期長等與金融機構的利潤最大化主旨相矛盾的問題,政府必須要給予農村綠色金融一定的財政補貼。在補貼的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積極引導農村綠色金融向鄉村最急需的領域。通過政府的模范帶頭作用吸引廣泛多元的地方性金融機構與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綠色金融,為鄉村振興的各項建設提供充分的資金支持。
二是加強對鄉村的監管基礎設施建設與人員配備。在綠色信貸制度的推行過程中,監管是關鍵環節,但是面對監管基礎設施建設與專業人員配備需要的大量資金,薄弱的地方性機構無力承擔,因此只能依靠政府。一方面,政府可以為農村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基礎設施的支持,另一方面,也為地方環保部門對鄉村環保的監管提供了便利。
三是大力培養綠色金融相關人才。農村綠色金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教育部門需要未雨綢繆,在大學建立相關專業,培養綠色金融發展和服務的專門人才,豐富綠色金融相關領域的人才儲備。創新是發展的驅動力,人才又是創新的根本,擁有充足的人才儲備才可以強有力地提升綠色金融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解決綠色金融產品不足的問題。
3.2 ?金融機構層面
一是根據自身特點提供具有特色的綠色金融產品。中國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分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其中銀行金融機構包括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此外還有一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不同層次的農村金融機構因實力和自身定位的不同,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提供不同類別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鄉村振興建設。例如大型農村金融機構可以利用PFI、PPP等項目融資模式為鄉村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小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則可以利用BOT等項目融資模式支持鄉村生態旅游項目建設。
二是金融機構可與環保部門建立信息雙向反饋機制。面對綠色信貸征信困難的問題,農村金融機構除了依靠政府幫助外,自身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農村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評估具有實時性的特點,而環保部門的征信信息具有全面性的特點,二者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建立信息雙向反饋機制,一方面金融機構提供實時信息反饋到環保部門,彌補環保部門征信滯后性的缺點,另一方面環保部門接收到實時信息后更新自身擁有的信息,再為金融機構提供全面的信息,二者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減少征信過程的成本,提高效率。
3.3 ?鄉村居民層面
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目的是為鄉村居民服務,但是又依靠鄉村居民,失去了村民的支持與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終是無源之水;而離開了鄉村居民的支持,農村綠色金融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也就成了無稽之談。鄉村居民應大力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充分認識到鄉村生態環境與自身密集相關,主動參與到維護鄉村生態環境的行動中去。第一,可以為農村綠色金融機構提供存款,增加農村綠色金融機構的實力;第二,也可以為鄉村高污染企業制造壓力,形成對高污染企業的擠壓效應,也為政府和金融機構的監管減少成本;第三,也使鄉村居民在生產生活中產生對綠色金融的需求,增加綠色金融需求主體的金融需求。
4 ?結語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展開,鄉村振興各方面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面臨資金不足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因此推進農村綠色金融發展將會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產生重要意義。農村綠色金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綠色金融供給主體價值驅動力不足、需求主體需求不足、征信和監管成本較高與產品創新與種類不足等問題與挑戰。面對這些問題與挑戰,政府、金融機構和鄉村居民都應積極發揮自身的作用,為農村綠色金融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力量。在農村綠色金融助力下,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生態系統協同發展,穩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楊瑞珍,陳印軍.中國現代生態農業發展趨勢與任務[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5):167-171.
[2] 向 ?晶,唐 ?亞.集約化農業及其環境效應[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05(6):81-87.
[3] 甘愛平,柳 ?亮,陳可楨.人民幣貸款對工業污染治理的貢獻度及支持政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S1):75-77.
[4] 翁智雄,葛察忠,段顯明,等.國內外綠色金融產品對比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6):17-22.
[5] 張藏領,王小江.關于綠色金融發展瓶頸期的思考[J].環境保護,2015,43(24):58-61.
[6] 馬 ?駿.論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J].金融論壇,2015,20(5):18-27.
[7] 姚景超,何文虎,王永鋒,等.綠色金融視角下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定位、邏輯及模式研究[J].西部金融,2017(11):44-50.
[8] 吳志遠.我國農村綠色金融發展的基本邏輯[N].中國經濟時報,2017-06-16(5).
[9] 王勁屹.中國農村構建綠色金融體系路徑探索[J].現代經濟探討,2019(1):128-132.
[10] 童雪松.開創綠色金融新模式 ?打造農村聚財“金屋頂”——江蘇江都農村商業銀行“光伏電站貸”助推綠色新能源發展[J].中國合作經濟,2018(7):61-62.
[11] 姜明棟,沈曉梅,王彥瀅,等.江蘇省河長制推行成效評價和時空差異研究[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8,16(3):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