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建煌
【摘 要】本文主要以全方位育人視野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培育為重點進行闡述,從把學生作為中心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培育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大學生校園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場域進行拓展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樹立正確三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全方位育人視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168-02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載體。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不斷發生改變,并且受到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的影響,以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都需要其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因此,高校需要給予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以足夠的重視。在全方位育人視野下,高校需要通過多種手段,對各種教育載體進行充分利用,進而加強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使其可以成為更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接班人。
一、把學生作為中心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培育模式
第一,高校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育方式進行創新。結合大學生價值觀形成規律與特點,構建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模式與方案,對知識文化教育體系的探索進行轉變,轉變成為對價值觀教育體系的探索;對文本語言的對象進行轉變,轉變成為對教學語言的探索,并且還需要對各個課程和思想課程共同發揮協同效應進行探索。高校需要盡可能地保證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性與針對性,貼合學生和生活。
第二,需要注重建設互動式課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備課,還需要備人,做到因材施教、因時施教[1]。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可以獲得知識的渠道較多,但是學生獲得的知識具有明顯的碎片化特點。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困惑點,激起學生進行思考和辨別,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思想碰撞,形成良好的理想信念。
第三,發揮專業課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功能。發揮專業課堂價值觀教育作用。大學專業課堂是根據大學的課程計劃、教學大綱,以教師作為主導開展教學的活動,有時間長、空間大等特點,與大學生學習的總體過程相關。不單是傳播專業知識的場所,更是育人的平臺。所以大學生的專業課堂,除了幫助學生完成專業的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承擔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任。在專業課堂教育教學中,需要堅持理論加實際融合,與學生的生活更接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至大學生專業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以此更好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科學來服務社會。同時,增加專業課教師價值觀的意識。大學生專業課的教學工作重心應該是在針對學生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方面,在練習學生思維力以及提升學生智力水平中。但是教師的另一個根本任務是育人,所以所有課程教師需要賦予育人的共同使命,還需要重視在專業上的解惑,并且關心其價值觀的培養。
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大學生校園文化氛圍
想要有效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這就是環境育人[2]。首先,需要把校園制度文化作為保障。校園制度文化,主要是對大學生學習行為與日常行為進行規范,高校需要把制度文化建設作為切入口,加強對學生誠實守信、立志成才、勇于擔當、遵紀守法等良好習慣的培養,創建把校園制度文化作為基礎,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培育的新形態。其次,需要把校園物質文化作為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校園物質文化可以反映出高校的辦學理念和辦校歷史沉淀,其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高校可以對校內圖書館與歷史人物雕塑等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指引學生對傳統進行繼承,對未來進行創新。并且,高校需要為學生營造寧靜、整潔、優美、干凈的校園環境,進而使學生可以形成潔身自好和潛心學習的行為習慣。再次,需要把校園行為文化作為舉措。高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文化活動、公益活動、專業競賽、文體活動等等,進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校園行為文化,使學生形成擔當與責任精神,使大學生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踐行。最后,需要把校園心理文化作為支撐。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關懷與心理疏導。高校需要利用心理文化,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校園環境,進而使學生可以形成健康、積極的心態。
三、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場域進行拓展
一是高校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開展勞動的熱情。勞動熱情也稱之為勞動情懷,指的是學生可以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作為理念[3]。多組織學生開展專業的實踐與運用,讓大學生能充分運用自我所學的專業創造社會的財富,通過如“魅力校園”這類的勞動活動,讓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兩只手改造美麗的校園。
二是高校多組織開展青年志愿者的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要敢于擔當。特別是最近的這些年,無論在重大的比賽現場或是搶險救災現場,均可看到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所以高校要借用這些契機,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的公眾活動中和青年志愿者活動中,以此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服務以及公德意識,讓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得到明顯的提升。
四、以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契機,活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的方式
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知行合一的工程,不管是國家層面的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平等、自由、法治,或是個人層面的友善、誠信等均要落實到實處。第二課堂活動是大學生實踐的一個重要平臺,高校需要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以第二課堂活動作為社會實踐、大學生理論的平臺,更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提供更多的幫助。因此,在培育以及實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需以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契機,活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推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程。例如,高校可通過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題的微電影比賽,組織大學生特別是大學生黨員觀看他們的作品。如電影《開國大典》等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愫,引導他們以實際行動發揮愛國作用。
五、構建校園網絡,開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渠道
以健康網絡資源來充實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網絡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資源,特別是教育的信息與資源,給大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精神食糧。校園網絡資源的豐富以及多元化,讓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受到空間、時間的制約,特別是政治理論課涉及有關知識的網絡新聞、視頻等,進一步深入高校理論課內容。巧妙運用網絡的資源,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式更具創新,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全方位的育人視野之下,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還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因此,高校需要給予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足夠的重視,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多種形式的手段,利用各種教育載體,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進而使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深入心田,使學生可以自覺把自己和國家以及社會的發展進行聯系,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戴觀波.校園文化視野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8,v.38;No.170(04):188-189+282.
[2]姚春梅.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性研究——基于“互聯網+”視角[J].黑河學院學報,2018.
[3]潘堪達,徐靈.高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 2018,No.24(0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