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創 鄭燕梅

【摘 要】本文通過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中文數據庫檢索在我國醫院重癥監護室感染的預防管理文獻,發現相關研究內容主要是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醫院感染信息化上報平臺的應用、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分析、醫院感染的預防管理四個方面,提出醫院感染上報系統應開發出更加智能和便捷的動態監測平臺、預防監測模式還應有其他創新和改進等建議,為重癥監護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提供借鑒指導。
【關鍵詞】重癥監護 ?醫院感染 ?預防 ?管理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C-0054-03
醫院感染又稱醫院獲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或在醫院內獲得在出院后發生的感染。醫院感染的主要對象分別是住院患者和醫護人員,而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是醫院管理極其重要的環節,是反映醫院護理質量好壞的一個綜合體現。重癥監護室(ICU)的環境及接收的患者特殊,患者往往是病情危重、身體虛弱、抵抗力差、使用多種抗菌藥物的人且身體留置多項侵入性設備儀器,這就使得ICU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這些感染會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甚至會奪去患者生命,因此預防和控制ICU醫院獲得性感染非常重要。經文獻查閱并未查見目前針對ICU醫院感染的研究綜述,本文綜述我國醫院重癥監護室感染的預防管理控制的文獻狀況,為重癥監護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提供借鑒。
一、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的原因
(一)無菌操作不嚴格。醫護人員、患者家屬的手和患者進行接觸,醫械的使用都會傳遞病原菌,手、衣物、器械的清洗消毒顯得尤為重要,而手的清洗消毒不到位是造成院內感染較常見的原因。重癥監護室醫護人員每天都要頻繁接觸病人,如果消毒不及時不徹底很容易造成手醫護人員接觸患者后忘記洗手、不認真洗手、消毒不充分,造成病原菌傳播。
(二)抗生素濫用。目前抗生素的濫用在國內非常常見,尤其是前幾年,雖然近些年我國已經相繼出臺禁止濫用抗生素的相關文件,但不得不承認抗生素的濫用的確是醫院感染防控失敗的一個原因。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病原菌出現耐藥性,有諸多調查顯示重癥監護室呈多種耐藥菌交叉感染,即使使用抗菌藥也不一定能及時控制感染。
(三)大量侵入性操作。醫院有很多侵入性操作,比如手術、檢查、治療等。醫療器械表面、醫護人員的手、患者本身甚至包括空氣,如果消毒隔離不徹底均會造成院內交叉感染。尤其是對于患者本身,如果消毒不充分,侵入性的操作會把病原菌帶到患者體內造成患者感染。
(四)易感人群。如白血病人、免疫力缺陷疾病人等這些免疫力低下的人成為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此外,年老體弱、長期住院治療的病人也屬于易感人群之一。大量研究均證實重癥監護室里最常見的醫院感染易感人群是年紀大且長期住院的患者。
二、重癥監護中醫院感染的相關研究綜述
截至2019年6月,利用中國知網、萬方和維普中文數據庫,使用“重癥監護”的主題詞檢索到的論文有19254篇,使用“院感”的主題詞檢索到的論文有471篇,在此基礎上使用“院感”和“重癥監護”的主題詞檢索到的論文有19篇,每年發表的文章篇數見圖1。從2009年才出現相關文獻,到2014年開始逐年增加,直到2018年保持每年至少3篇的發表量。
經文獻分析其研究內容主要是重癥監護室感染危險因素分析、醫院感染信息化上報平臺的應用、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分析、醫院感染的預防管理等四大方面。現將重癥監護中涉及醫院感染的研究應用進行綜述。
(一)重癥監護室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張建美等運用回顧性分析對400例神經外科的重癥患者年齡、住院天數、手術情況、營養狀況、是否氣管切開、合并傷、顱內壓高低以及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因素進行分析,探討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其感染與高齡、住院天數延長、腦室引流、營養不良、多次手術、術前有合并癥、合并其他臟器損傷、氣管切開、大廳式集中管理以及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關。黃惠等通過對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新生兒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其近五年的醫院感染情況,結果顯示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感染的發生率逐年下降,醫院感染部位由消化道染轉為呼吸道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耐藥菌感染日益增多。王海靜、岑沅萍等采用目標性監測方法分析醫院感染的發病率并分析其感染誘因。結果顯示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細菌的多重耐藥性及醫院管理環節薄弱均可能導致醫院感染。
(二)醫院感染信息化上報平臺在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質量的應用。茅艇華等采用醫院感染信息化上報平臺對某院醫護人員的洗手方式、洗手次數、洗手液用量進行干預,證實它能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洗手依從性,降低ICU醫院感染發生率及多重耐藥菌的檢出率。趙琳琳亦研究了醫院感染信息化上報平臺對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選擇的是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醫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危重患者14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措施,觀察組患者使用醫院感染信息化上報平臺,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70%/13.51%),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4.59%/78.38%),證實應用醫院感染信息化上報平臺能夠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提高護理管理質量。
(三)重癥監護室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分析。米荷音等通過對該院神經內科重癥監護室獲得性銅綠假單胞菌病人進行細菌來源、感染人群構成及藥敏試驗分析,以探討其臨床致病特點。吳小燕等應用咽拭子采樣監測分析某院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分布情況,并對檢測前后醫院感染菌株構成比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感染菌株前三位為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證實下呼吸道感染菌主要是多重耐藥菌。張畢明等選取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長沙市某醫院重癥監護病房內MRSA感染164例患者,分析其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等監控措施,結果發現實施相應的監控措施后ICU患者的MRSA感染率較實施監控措施前明顯下降,控制感染實施干預措施后ICU環境院感監測MRSA檢出率較之前明顯下降。證實對ICU實施消毒隔離等監控措施能有效降低MRSA感染率。
[12]鄭益嬌,吳件姿,陳玉葉.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的臨床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0(8)
[13]胡雪元.ICU醫院感染的觀察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12)
[14]朱冬敏.重癥監護室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臨床肺科雜志,2010(10)
[15]李秋娟.探討重癥監護室(ICU)醫院感染的原因及預防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44)
[16]李娟.探討重癥監護室(ICU)醫院感染的原因及預防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58)
[17]卜小紅.探討重癥監護室(ICU)醫院感染的原因及預防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69)
[18]賀雄飛.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13(8)
[19]漆凌萍,黃詠紅,李蓉.ICU醫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0)
[20]李西娟.重癥監護室患者ICU綜合征發生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D].長春:吉林大學,2014
[21]王海霞.重癥監護室(ICU)醫院感染的原因及預防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19)
[22]張建美,趙瑞英,戰俊,等.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院感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5)
[23]黃惠,薛志輝,肖思科.新生兒醫院感染分析與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1(25)
[24]王海靜.重癥監護室的院感監測及防治[J].中國醫藥指南,2014(5)
[25]岑沅萍,王道靜.重癥監護病房的院感、護理質控管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9)
[26]茅艇華,李陽洋,蔣卓娟,等.院感信息化上報平臺對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7(10)
[27]趙琳琳.院感信息化上報平臺對重癥監護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J].飲食科學,2018(5X)
[28]米荷音,郭洪亮,胡文立.神經內科重癥監護室院感銅綠假單胞菌獲得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防治對策[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6)
[29]陶亞蘭.重癥監護病房的院感與護理質控管理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87)
[30]劉春蓉.重癥監護病房的院感與護理質控管理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34)
[31]李雪梅,劉燁.重癥監護病房的院感與護理質控管理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4(14)
[32]陳紅琴,周俊.重癥監護病房醫院內感染與護理質控管理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10)
[33]陳曉瑩,劉火容,廖小玲,等.院感監督對ICU護士落實標準預防的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4)
[34]莫紅平,李穎雅,肖秀紅,等.醫護院感品管圈在降低 ICU 患者 VAP 發生率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4)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衛健委自籌課題研究項目(Z2016351);廣西壯族自治區衛健委自籌課題研究項目(Z20190709)
【作者簡介】李道創(1983— ),男,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危重癥護理學。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