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冠生

隨著氣溫逐步轉涼,又到秋季腸胃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而對于罪魁禍首之一——大腸桿菌,該怎么防范?
“慣犯”大腸桿菌O157
自從1982年美國在因食用漢堡引起食物中毒的病人糞便中分離出大腸桿菌O157以來,它屢屢犯案、劣跡斑斑:不少國家都曾發(fā)生過由大腸桿菌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1996年,世界上最大的一起由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在日本爆發(fā)流行,從岡山、廣島等縣幾十所中學和幼兒園相繼發(fā)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開始,到后來波及到日本的44個都府縣9000多人發(fā)病,導致19人死亡,導致上百所學校關門停課。
通常情況下,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內的正常菌群,是腸道中最主要、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細菌。正常情況下,大腸桿菌與機體是互利共生的關系,不僅競爭性抵御致病菌的進攻,同時還能可以合成維生素K。但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吃下去被大量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食品時,就會發(fā)生食物中毒。目前,已知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有腸產毒性大腸桿菌、腸侵襲性大腸桿菌、腸致病性大腸桿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和腸粘附性大腸桿菌,大腸桿菌O157是其中的一種。大腸桿菌O157的致病性非常強,它產生的志賀樣毒素能引起出血性腸炎。5歲以下的兒童容易感染大腸桿菌O157,主要癥狀是劇烈性的腹痛、便血,嚴重者會出現(xiàn)溶血性尿毒癥。
根據(jù)大腸桿菌O157以往導致的暴發(fā)流行的主要原因分析發(fā)現(xiàn),食物導致的感染是大腸桿菌O157致病的主要途徑:食源性感染占71%,其中52%的為牛肉制品,大部分與快餐店中的漢堡包有關;14%的為水果、蔬菜;5%來源于未知食品;人與人接觸感染占16%;水源性感染占12%。
如何預防感染大腸桿菌O157?
1防止致病菌污染食品
加強對肉類、禽蛋類食品生產企業(yè)的衛(wèi)生監(jiān)督管理,家畜、家禽宰前宰后的衛(wèi)生檢驗,以及加強衛(wèi)生管理保持地方及器皿清潔防止肉類食品在儲藏、運輸、加工、烹調或銷售等環(huán)節(jié)受到污染,尤其是熟肉類制品被帶菌者、帶菌容器或生食物污染。
2控制食品中致病菌的繁殖
低溫儲存食品、生熟食分開保存、加工后的熟肉盡快食用或低溫存儲并縮短存儲時間。
3、徹底加熱殺滅致病菌
這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關鍵措施。食物的所有部分均加熱到75°C,就可以消滅大腸桿菌。肉類應徹底煮至75°C2-3分鐘。加工后的熟制品長時間放置后應再次加熱后才能食用。禽蛋類則需要將整個蛋洗凈后帶殼煮或蒸,煮沸8~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