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通知》以行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直面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問題,提出了6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一、全面推進電子化注冊管理改革。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含中醫藥主管部門,下同)要把推進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管理改革作為深化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快建立審批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二、優化醫療機構診療科目登記。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醫療機構可以委托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療消毒供應中心或者有條件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醫療消毒供應等服務。三、規范營利性醫療機構命名。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名稱應當符合企業、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和醫療機構命名的有關規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銜接,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提供有關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名稱信息。四、簡化醫療機構審批申請材料。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全面組織清理醫療機構審批申請材料,凡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可以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五、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除三級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外,舉辦其他醫療機構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六、合并婦產科醫師執業證書和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根據《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等相關規定,婦產科醫師通過母嬰保健技術培訓并考核合格后,在醫師執業證書上加注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不再單獨發放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
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醫療機構、醫師的審批工作,按照本通知要求,結合實際細化出臺配套實施細則,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及時更新完善相關事項的服務指南和辦理流程,力爭讓相關機構和人員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