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曜誠
摘?要:愛德華·維亞爾是納比派代表性藝術家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作者在納比派時期繪畫色作品彩研究,主要分析其納比派的色彩理念,色彩形式語言和色彩表現技法。
關鍵詞:納比派?愛德華·維亞爾?色彩研究
一、引言
在印象主義之后,受思潮的影響下,19世紀末在法國產生一個重要的藝術團體“納比派”,愛德華·維亞爾(1868-1940)是該派重要成員之一。“納比派”主要表現題材為室內、庭院、工作室、家庭生活場景,也被稱為“內景主義”或“家庭情景畫派”。本文以1891年納比派成立到1899年解散為時間節點,對納比派時期的維亞爾繪畫色彩進行研究。這一時期維亞爾在創作中往往以詩人的感知,敏銳地觀察身邊的事物,運用曼妙的筆觸,拉近色彩明度,描繪所熟悉的詩意生活,創造出一種充滿優雅的裝飾色彩風格藝術新天地。
二、維亞爾納比派時期的色彩理念
從時間上看納比派處于“后印象派”到“現代主義”之間,是西方繪畫從傳統向現代過渡的重要紐帶。“納比”(Nabis)源于希伯來語,意為“先知”,在西方“先知”被認為是神的委派,傳達神的旨意或預見未來的人,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個名稱,是儼然自詡為非凡的“啟示者”。納比派受19世紀末期印象派、后印象派和東方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在藝術表現上追求裝飾性、純美性和象征性。莫理斯·德尼(Mdouard Vuillard)總結一段話:“繪畫在成為戰馬、女裸體或什么軼聞典故之前,在本質上首先是一個平坦的平面,覆蓋著具有特定秩序的色彩。”成為納比派的藝術宗旨,強調畫面的裝飾效果、色彩的平面效果和視覺秩序。同時納比派反對古典主義的模仿和寫實觀念,強調畫面的裝飾意味,注重運用詩意的色彩和主觀的造型,借鑒高更的異國情調畫風和浮世繪東方畫風,營造一種詩意的現實,將作品與現實裝飾相結合成為室內裝飾的一部分,其中維亞爾是深受納比派藝術理念影響的畫家之一。
三、維亞爾納比派時期的色彩形式語言
維亞爾在納比派時期,作品主要來源于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者人物,表現具有親切感的真實景象。在作品色彩表現上具有強烈的裝飾性、模糊性和平面性。第一,裝飾性是受納比派的宗旨和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作品注重實用的裝飾功能,積極探索將純美學和裝飾趣味融入作品中來,成為室內裝飾空間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幅孤立的繪畫作品。同時弱化三維空間感,采用多點透視,注重畫面的平面布局和色塊分割,利用膠彩畫、石版畫等技法轉換運用,借鑒高更的綜合主義、英國的拉斐爾前派、日本的版畫和浮世繪、大眾廣告圖片、文學和戲劇中的象征主義等,如在1984年創作的三聯畫《公園》整幅作品啊描繪巴黎公園一角,作者借鑒修拉的點彩技法,將畫面中物象點化處理,主體人物則采用大色塊,形成對比強化畫面的裝飾效果。 第二,模糊性是受繪畫技法的影響,他的作品大部分是亞麻布膠彩畫、紙板膠彩畫和油畫等,在創作時會在畫布上或者制作一層與主色調接近的或者補色底色,通過灑脫的筆觸將降低明度的色彩組合成畫面,使得畫面顏色呈現一種亞光的效果,畫面中刻意的保留底色,為畫面整體起到有效的緩沖和調和作用。第三,平面性受東方浮世繪藝術風格的影響,關注平面圖形組織形式,不再關注物象的光影,而是采用大色域平涂的方式處理畫面色彩,在色彩冷暖和明度對比中尋求作品的統一和裝飾性。
四、維亞爾納比派時期的色彩表現技法
在繪畫技法上,維亞爾作品不局限一種技法,經使用膠彩技法、油畫技法或者膠彩和油畫混合技法等,其媒介主要是膠溶液和汽油。他的作品常在紙板上進行作畫,這類作品往往尺幅不大,利用膠彩膠彩進行直接寫生創作。紙板上膠彩容易滲色,降低色彩的純度和明度,有利于作者拉近色彩之間的明度對比關系,做繪畫保留灰色的底色與圖像形成豐富的圖層疊壓關系,呈現出色彩相互交織,畫面色調和諧統一。如1893 ~1894 年, 他就開始在《公園》中使用這一技法,將熱溶膠液作為調色媒介與色粉進行混合,作畫過程中要保持膠液的高溫狀態,避免冷卻,因此創作時間非常快,在膠液和色粉變干后具有亞光效果和堅硬的石質質感。同時,維亞爾非常注意畫面的形式構成和變化豐富的筆觸,區別色彩微妙的變化,營造出和諧統一的詩意的場景。他通過形和色,來追求感性的事物及充滿趣味性的細節描繪,畫面不再是呈現自然的客體,而是通過深思熟慮的理性處理。如1895年《條紋襯衫》作品中作者杜人物形象采用整體色塊的描繪,而服飾和花卉則用點、線、面、條紋和豐富筆法進行描繪等,看似紛亂,其實色彩層次分明,亂中有序。
五、結語
維亞爾的繪畫色彩研究,有利于掌握西方印象派向現代繪畫轉變的發展脈絡,學習西方藝術變革時期藝術家如何探索和凝練繪畫色彩語言,并對今后筆者的繪畫學習和創作產生影響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劉飛燕.優雅的綻放——維亞爾繪畫的色彩美和形式美[J].創作評譚,2014(06):56—57.
[2]何廣政.世界名畫家全集·維亞爾[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