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建筑企業作為納稅主體之一,其稅負與工程造價及工程成本有著直接的關聯性。以往,建筑企業繳納的是營業稅,建筑企業在工程造價管理中考慮的是營業稅方面的問題,而營改增后,企業繳納的是增值稅,這一稅種的改變對建筑企業工程造價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營改增是一種稅制改革,是指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增值稅。2016 年5 月1 日,營改增稅制在我國建筑行業中全面實行。建筑業增值稅征收主要是將新增不動產所含的增值稅納入到抵扣范圍內。對于企業而言,營改增稅制實施后,有效地避免了重復征稅,減輕了企業的稅負壓力。同時,增值稅彌補了營業稅在退稅、抵扣征稅等方面的不足,更好地符合了企業發展的需求[1]。
在工程造價中,應首先對計價依據做出分析與考量,這也充分體現出計價依據在工程造價中的重要程度。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傳統的造價模式出現了變化,這也促使工程造價中的計價依據也同步發生了改變。在建筑企業進行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時,需要繳納增值稅的項目與內容眾多,不僅包含材料的購買費用和機械設備的租賃費用,更涵蓋人工勞務費用的成本等。這與傳統形式上的營業稅具有極為明顯的差異。對此,建筑企業需要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將增值稅融入到企業生產及發展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在市場價格出現變更的情況下,對增值稅的考慮內容也將更為紛繁復雜。而此種變化既會促使組價難度顯著提升,又會導致組價過程趨于復雜。
工程項目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而工程造價的目的就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在營改增稅制模式下,工程造價中的成本控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為了了解營改增稅制對工程造價成本控制的具體影響,可通過以下例子來分析。一商業建筑,該工程的成本費用是4100 萬元,合同價是4600 萬元,毛利率是10%,利潤是460 萬元。在營業稅模式下,該工程需要繳納的營業稅稅額是4600×3.41%=156.86 萬元;而營改增稅制實施后,由于稅額計算中存在一部分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為(2291.66+180.25)×16%=395.51 萬元,銷項稅額為[4600/(1+10%)]×10%=418.18 萬元,該工程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稅額為418.18-395.51=22.67 萬元。由此可見,營改增稅制實施后,企業的稅負有了明顯減少,而稅務減少,有利于工程項目建設中成本投入的控制。
從建筑工程實際角度來說,和一般制造工業進行比較,存在較大差異,建筑工程在作業過程中,需要由發包方來進行工程圖紙設計,之后由施工企業結合施工圖紙進行施工。因為在建筑過程中,真實的施工環節和施工設計之間存在差異,導致各個工程項目之間有所不同,工程造價方面也會大不相同,使得工程計量上存在偏差。所以,在開展工程計量工作時,工程造價往往放置在預決算之外,并且由第三方部門來核查。另外,因為施工企業在開展工程時,常常會面臨工程款項無法第一時間發放現象,所以,建筑企業在落實“營改增”政策時,將會給其運營方面造成影響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以往較為傳統的工程造價系統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雙重要求,這使得建筑行業中相關施工單位要以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基準,積極營造出符合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工程造價體系。建筑企業在隨后進行的工程造價中,可對“營改增”政策在其他行業及領域中實施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參考與借鑒。
在積極開展成本管理的同時,大型企業應充分利用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積極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成本體系。企業應加強成本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對“企業增收”模式的認識和掌握,不斷學習新的稅務會計方法,同時加強投入稅率會計,積極構建新的成本模式;在施工過程中,要準確控制預算成本和成本。企業必須充分優化自身的發展模式,積極推進企業創新和發展,盡可能減輕勞動力的稅負,全面優化企業結構。
營改增稅制有利于減輕企業的稅負壓力,推動企業的更好發展,但是要想更好地享有營改增稅制的這一優惠,建筑企業必須注重工程造價人員的培訓。一方面,要加強工程造價人員對營改增稅制的學習,了解營改增相關要求,掌握增值稅相關的業務知識,從而確保工程造價人員能夠在項目管理、項目招投標、成本預算、材料采購等環節有效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要強化工程造價人員實務能力的培訓,全面提高工程造價人員的在增值稅計算、處理等方面的能力,進而更好地適應營改增稅制帶來的變化。
“營改增”從根本上避免了重復征稅的現狀,為企業降低了賦稅金額,凈化了建筑行業的市場情況,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市場氣氛。“營改增”顯著改變了造價工程的計量方式,加快實現了價稅分離。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筑企業需要繼續對“營改增”進行分析,積累新的造價經歷,從而最大化地實現企業經濟收入,優化其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