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文 張新政
(1.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湖北總隊(湖北非金屬地質公司),湖北 武漢 430034;
2.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武漢 430000)
據中國砂石協會統計,2013 年,全國規模以上的企業56000 多家。為了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各地政府陸續出臺政策,不斷關閉和淘汰落后的砂石企業,到 2017 年底減少到17000 多家。目前全國已建成了 300 多家集礦山開采、加工、儲運的高度集成化、自動化、規模化的現代化企業,有的企業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能夠生產各種級配、各種性能和質量要求的砂石骨料 ;有的企業延伸產業鏈,已形成集礦山開采、砂石骨料制造、混凝土攪拌站、物流和樹木種植等于一體的企業集團。
十九大后,綠色礦山建設已成為國家意志,上升為國家行動。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礦山建設將不局限于以前的試點地區,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體系,無法達標的企業將被關閉,產品質量好、高效節能裝備和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企業將迎來大發展。
自然資源部將發布《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綠色礦山建設成為基本要求,是企業能否生存的門檻。
工信部擬發布《關于促進機制砂石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擬將砂石作為獨立工業體系來發展。
中國砂石協會將發布《高性能砂石骨料標準》《砂石骨料綠色生產與運輸評價技術標準》《機制砂石生產企業檢驗室基本條件》等標準,產品質量和附加值、資源利用率將進一步提升,不符合綠色生產的砂石企業將被關停,不符合綠色運輸的企業也將退出。
砂石及裝備產業將重新布局,分散開采格局被打破,開采秩序將重構 ;大型資本和國有大企業將全面強勢進入,中小企業兼并重組或合作的步伐加快,企業逐步大型化,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作為新興的工業產品和工業體系,建立行業科研、設計院所、研發中心,建立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監測中心,在高校設砂石骨料專業等。建立砂石材料工程學,從材料科學角度進行深入研究。研究機制砂石的三大屬性 :物理屬性——形狀、表面、級配、吸水性、力學性能等 ;化學屬性——化學組成、活性等 ;工藝屬性——流動性、施工性等。三大屬性的研究涉及到大數據。
機制砂石看似簡單,實則復雜。有很高的技術含量,涉及到很多新理念和高新科學技術,要進行系統設計和深入研究。砂石骨料破碎篩分裝備設計綠色化,工藝材料綠色化,制造工藝綠色化,產品包裝綠色化,處理回收綠色化等。
高效節能環保裝備、皮帶管廊輸送、皮帶輸送物料勢能發電等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逐步實行砂石骨料產品備案制度,開展綠色生產與綠色產品認證工作、節能與綠色砂石生產產品標識,推進砂石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
建設陸運和水運砂石集散中心,皮帶管廊輸送,使用噸包、集裝箱、油電混合車輛、清潔能源車輛、鐵路運輸等多式聯運、共同配送和信息網絡等方式,實施砂石骨料的綠色倉儲和清潔運輸。
智能控制技術促使無人礦山生產逐漸興起。信息化、智能化與石礦開采有機結合,數字化智能化礦山建設、大數據、互聯網、在線監測等應用,逐步實現智能開采、智能生產、智能倉儲、智能裝卸和運輸等。
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尾礦、廢石、建筑固廢資源再生利用及其再生產品應用越來越多。
1.砂石骨料 1.0——建設綠色砂石骨料工廠和綠色倉儲物流工廠。
2.砂石骨料 2.0——延伸砂石骨料產業鏈。在綠色環保砂石骨料工廠后端,建設粉磨站、混凝土攪拌站、干混砂漿、建筑固廢資源再生和綠色倉儲物流工廠。
3.砂石骨料 3.0——綠色建材產業園。在砂石骨料 2.0 的后端,推進混凝土制品、建筑構件、裝配式建筑、保溫材料、海綿城市用固廢再生透水磚等的綠色制造,形成有關混凝土及建材系列產品制造和智能控制的綠色建材產業園。
4.砂石骨料 4.0——建設石礦開采 + 砂石骨料 + 粉末站 +商品混凝土 + 混凝土部品、構件制造 +PC 建筑 + 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及產品、海綿城市透水產品 + 廢棄石礦生態修復等為一體的智能化控制的生態工業園區,并在園區附加土壤改良、生態農業、生態林業、茶業、酒業、歷史、文化、教育、休閑度假、養老及相關公共事業等社會功能的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共享發展的新模式。該模式的設計思想是 :以生態優先,全產業鏈一體化生態發展,所涉及和進入的企業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相互發展,避免了傳統工業園模式帶來的各企業間的競爭,能夠最大限度的集成相關產業,獲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經濟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等,實現砂石及相關產業的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合作發展、融合發展、共享發展、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