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
隨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質量意識越來越強,新時代的企業如何與相關合作者創建與時俱進的關系呢?這是瑞士烏斯特技術公司(USTER)與相關的紡織公司共同提出的問題,烏斯特與客戶的關系就是很好的一例。他們認為,與客戶公司公開探討長遠的共同愿景至關重要,這能促進個人的成功與技術的進步相得益彰。
烏斯特與北美著名紡織生產商英曼紡織公司(Inman)的長期合作,創建了牢不可破的創新關系,通過取長補短,共享信息實現了共生的價值觀。這兩家公司令人自豪的合作模式都是建立在“傳統”價值觀之上,而基于傳統的創新則是他們的重要理念。
英曼屬于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傳統的紡紗公司,其紡紗廠和織布廠遍布美國東南部。該公司創建于1901年,總部位于南卡州斯帕坦堡。之所以要與烏斯特長期研發合作,是因為這家瑞士公司博采眾家之長,集中了全世界最先進的紡織技術、最廣泛的紡織應用領域并持有最新穎的研發理念。最傳統的企業與這樣的機構合作,無一不是最佳的取長補短模式。為保持領先地位,英曼公司需要順應市場的需要不斷標新立異。正因為他們結合傳統的價值觀和原則接納外來因素,這使英曼成為美國行業中的佼佼者,不斷適應和擴大全球市場的需求。
英曼公司實現“質量第一”的方法就是遵循烏斯特路線,目標是減少浪費,生產所需的紗線質量與最有效地使用原料相匹配。盡可能提高生產效率,而不干擾其他制造項目。烏斯特的任務就是利用創新技術,為他們優化最高水平的設備,研發新型的紗線生產模式。
不斷在紗線生產中提高質量意識,提高質量管理,并為工廠質量管理提供技術和結構支持,烏斯特公司為參與客戶的這一理念而感到自豪。一臺烏斯特的設備保障工廠的質量發展,而美國公司只需保證用昂貴的原材料生產紗線,此后烏斯特最新的檢測設備AFIS對生產進行十分嚴格的檢查。在整個軋機的不同階段安裝更多檢測技術設備,促使英曼公司的成本效益最大化。烏斯特實驗室設備允許優化原材料,但它也允許優化加工機械,以盡可能高的速度運行——依然保證高品質。
英曼的成功表明了這種做法在實踐中的作用:“為達到客戶期望的高質量標準,他們真的不得不挑戰極限。投資最好的機器,以及啟用最好的測試設備,以使產品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才是企業的根本。”
烏斯特公司最關鍵是能通過企業的詢問提供最佳答案,讓明智的決策促成明智的手段才能共同創造未來。這當然是個積累的過程,從單個儀器開始,然后根據工廠對質量管理紗線生產的承諾進行擴展。烏斯特在定義紡織工業的未來方面是行業領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驗證表明,企業不僅要合作,更需要耳聽八方眼觀六路。這正好印證了中國人一句古話:“三個臭皮匠能頂一個諸葛亮。”
(據美國《紡織世界》http://www.textileworld.com/textile-world/weaving-spinning/2018/04/traditional-valuesinnovative-spirit-inman-mills-and-uster-share-a-vision-ofprogress/近期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