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院長 張金學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戰略高度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并多次強調“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一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二是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越是走近舞臺中心越需要卓越人才,越需要科技創新;三是相比于國際高水準,中國在拔尖人才培養和原始創新上還存在一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質量還有待提升,尚不足以支撐黨和國家的長遠發展目標。
如何落實新時代黨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如何應對大學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如何真正使“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這是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在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應該一直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化解此問題的“秘鑰”就是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實現從管理育人轉向服務育人。
習近平同志在武漢主持召開省領導干部座談會時強調:轉變作風就是要打破“圍城”“玻璃門”和無形的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接接地氣很好。眾所周知,育人質量提升是我校實現“三上兩創一提高”辦學目標和順利通過本科合格評估的關鍵,全體干部要貫徹《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文件精神,充分與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落實學校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嚴格教育教學管理,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育人質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需要從兩個方面理解和把握:首先從橫向來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方位的,需要實施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作為支撐,而教育強國戰略是基礎性戰略,對其他戰略的實施具有支撐作用;其次從縱向來看,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
因此,我們黨員,我們干部,自始至終思想上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時刻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甘愿做人民的服務員。行動上一是要不斷學習,不斷增強服務本領,提高服務質量。二是積極參加本職工作和各項公益事業,增強服務意識。三是要敢于同工作作風渙散、不思進取,消極懈怠行為作斗爭。
曾幾何時,在歷史的長河中,因為脫離群眾而走向滅亡,甚至步入亡國的政黨、政府比比皆是,明末清初的李自成農民起義,雖然推翻了大明王朝,但成功后的李自成脫離群眾、腐化墮落,最終造成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而失??;孫中山領導的辛武昌起義,由于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依然不能成功,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就其根本原因就是嚴重脫離人民群眾,血的教訓警示著我們的政黨和國家,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是提高執政水準、鞏固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就我們學校而言,黨政干部更應該主動接地氣、眼睛下看、重心下移,多深入基層、多為師生排憂解難,多為學校辦實事、辦好事,真正做到“我在遠東、我有責任。”
高等教育作為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其主要矛盾也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而變化。當前,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體現為高等教育資源的質量性和結構性矛盾、供給的均衡性和多樣性矛盾、發展的全球化與本土化矛盾等三個方面。
我校此方面矛盾更為凸顯。各學院建設不平衡、各專業發展不均衡、行政干部水平、能力不一致,工作中還存在不敢堅持原則,不敢打破“世俗觀”“人情墻”。 “世俗觀”“人情墻”往往很容易成為我們工作中的攔路虎、工作推進中的絆腳石,工作中,我們要聚焦“四風”轉作風。堅持把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發力點放在查找和解決工作作風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列舉了基層領導干部、服務窗口以及基層組織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在我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們必須警醒,決不能見怪不怪、養癰遺患。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著力糾正長期滋生在一些黨員干部身上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弊病,堅決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加大督查和問責力度,切實轉變干部作風,要“服務”二字當頭,做師生的“貼心人”,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擼起袖子加油干。
就像總書記說的那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接接地氣”。面對面,零距離的與師生接觸,還要具備“專業式”的服務:即“極好的服務態度”加“極好的服務水準”,正所謂“技道合一”。不能不癢不痛、過家家,走過場,要“至廣大而精微”。所以只有“內在的價值觀”加“一流的服務水準”再加上“盡善盡美的態度”才是學校師生員工的真正期待。
國家和高等教育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為學校未來發展指明了奮斗新方向,學?!叭蟽蓜撘惶岣摺睉鹇悦枥L了發展新藍圖。學校每個人要發揮“我在遠東、我有責任”的主人翁精神,積極思考并回答“我能夠為評估做什么?我能夠為學校做什么?我能夠為學生做什么?”
事實上,學校、教職工最盼望、最擁護的恰恰是我們各級領導干部始終如一地真抓實干、出招解難,最不愿看到,也是最不滿意的,是少數干部“說套話滔滔不絕、耍嘴皮舌動蓮花”,華而不實,弄虛作假;要么開會只帶耳朵、牙關緊咬,坐在椅子上聆聽,做一個沒有主張的 “太平官”。當前,要以我校開展的“改革創新——崗位建功立業”活動為突破口,深入開展“調研聽訴”“開門納諫”等活動,深入基層、走入課堂、多“接地氣”,廣泛、充分地聽取師生員工意見和建議,聽真話、摸實情,把問題找準,把根源肅清,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查擺問題、提升育人質量奠定基礎。
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為黨育英才、為國鑄利器”的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樹人”。各級領導干部應當警惕和戒除我們身上存在的上述形式主義的不良習氣,不僅不說套話、廢話,還要積極營造一種敢講真話實話、能聽真話實話的政治氣氛,樹立風清氣正的優良作風,并在平時的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始終與學校發展心意相通。只有這樣,才能夠凝聚師生,增強與師生的密切聯系,在攻堅克難中,實現評估和同類院校一流的辦學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鳖I導干部的工作作風、黨性修養不會因黨齡的增長而必然增強,道德修養、思想境界不會因個人職務的升遷而必然提升,加強黨性修養和主觀世界改造,是一個需要終身不懈努力的過程。我們必須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學、系統學、貫通學、深入學、跟進學,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黨員領導干部要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保持清醒頭腦,不取身外之物、不貪不義之財,不為物欲所累、不做出格之事。這既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黨員干部的執政之德,更是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和職業操守。要始終把干凈刻入骨髓、融入血液,戰勝自己、管住小節,增強“免疫力”,抵御拉攏腐蝕的侵蝕和圍獵的侵襲,始終堅守對權力的敬畏之心。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指出,“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各級黨組織應當把信任激勵同嚴格監督結合起來,促使黨的領導干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為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管理監督,堅持用鐵的紀律管黨治黨。要加強黨風廉潔教育,開展警示教育月活動,豐富黨風廉潔教育體系,推動教育常態化。要堅持把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貫通起來,推動構建全覆蓋的監督網絡。要堅持紀嚴于法,始終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懲治極少數、教育大多數。要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管,進一步規范權力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要探索建立不實舉報澄清、誣告陷害查處和黨員干部激勵關懷機制,為敢擔責的干部撐腰,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正名,激發和保護干部師生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一體化推進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不斷涵養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
《中國共產黨廉潔準則》第一條就是“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黨員領導干部在公和私的問題上,要堅持做到公正無私、公而忘私直至大公無私。保證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廉潔修身、廉潔用權、廉潔齊家、廉潔用人,既要靠自律,也要靠紀律。自律會有松懈的時候,意志也有擋不住誘惑的時候。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自覺用紀律規矩的尺子衡量言行,用黨章黨規的鏡子檢視心靈,不斷強化黨章黨規黨紀意識和黨員意識。要積極推動新提任處級領導干部到紀檢監察和巡察崗位掛職鍛煉、開展領導干部廉政檔案建設和政治“畫像”工作,堅持任前廉政談話制度,堅持把黨規黨紀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監督工作,引導黨員領導干部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要時刻提醒黨員領導干部念好紀律的“緊箍咒”、繃緊規矩的“一根弦”,做到嚴格自律、公私分明,莫因貪小而為之,始終守住清正廉潔、遵規守紀的底線。
任何良好的政治品格和道德素養都需要具體實踐去檢驗,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誠坦蕩,表里如一,在干凈廉潔中永葆純潔,在干事創業、轉變作風中體現作為,爭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一個師生信任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