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徐寧 羅 友
(成都體育學院,成都 610041)
大學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對于增強學生體質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本文運用文獻檢索法、邏輯分析法、實地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調查發現雅安校區非體育專業學生在校鍛煉時間與次數較少,課外鍛煉投入少,鍛煉項目單一,鍛煉動機以增強體質與促進心理健康為主,其次是鍛煉前熱身不夠充分,鍛煉后缺乏放松或放松不夠科學,還有場地器材等限制,影響了學生參與運動的體驗感。同時學業的壓力等是影響學生參與鍛煉最重要的因素,根據調查結果,本文最終提出了相關對策方案,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科學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意識,促進健康生活。
課外體育鍛煉是在體育課以外的時間里運用各種身體練習和多種組織形式,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2030 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 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1]。嚴格執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學校教育中強化體質健康指標的硬約束[2]。國家頒布一系列措施目的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青年是國家未來,不僅關乎自我還關乎一個國家的興旺,因此,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我們加強體質建設尤為重要。
以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區非體育專業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文獻檢索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四川農業大學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與調查研究并登錄CNKI 等線上網站進行文字檢索和網絡查詢,為該研究的完成奠定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法,進行科學有效的采集數據。本次調研過程中實際發放問卷200 份,回收問卷188 份,有效問卷180 份,回收率98.67%,有效率98.65%。

表1 雅安校區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情況表
課外鍛煉興趣能夠促使人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為高校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有著較強烈的興趣,男生的興趣多于女生的興趣,大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較大,學生投入也較多,具有良好的校園氛圍,為學生終身鍛煉奠定了基礎,也讓學校能更好地落實全民健身政策,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圖1 雅安校區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態度圖
態度屬于行為的指導和動力系統,對人的行為有很直接、很重要的影響。從圖1 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體育鍛煉是受到自己的心情變化影響的,在遇到心中悲傷與憂愁可以通過體育運動來消解自己的壞情緒,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預防自閉等一些消極情緒。

圖2 雅安校區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頻率圖

圖3 雅安校區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時段圖
大學生進行規律科學的運動對增強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研究證明,每周2-4 次運動較合適,有益于身體放松與體力恢復,大學生將體育鍛煉作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因此,要達到科學有序綜合性的發展,塑造多方面,健康性,學習型人才,課外體育鍛煉十分重要,課外體育頻度應該提高,鍛煉時間也可以適當延長,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圖4 雅安校區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強度情況圖
運動強度可以通過心率檢測呈現出一個人適宜的強度大小,運動強度還根據運動的量個人體質情況相關。個體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

圖5 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動機調查圖
體育鍛煉動機是參與體育鍛煉的源泉,能驅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運動中去,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是希望自己能夠增強體質,強健身體。要將動機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學生才能明白運動帶來的好處,學生應該強化動力。

圖6 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項目分析圖
通過調查發現,雅安校區大學生在體育鍛煉項目選擇上,大多傾向的項目有羽毛球、跑步、乒乓球、網球、足球、跳繩、舞蹈等。這些項目對人數要求不高,大多數能獨立完成,具有可操作性強,易于開展活動。學校里面場地設施也較其他地方安全、方便、設備全面,而且學校學生人數眾多,校園運動氛圍好,體育鍛煉項目類型多,技術復雜,了解學生選擇體育運動的意愿,更有利于促進學校課外體育的發展。

圖7 影響雅安校區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開展的因素分析圖
通過以上數據,發現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區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影響的客觀因素主要有:體育場地設施情況、學業就業壓力較大、校園體育氛圍、學生組織形式變化、選擇項目內容的差異等因素。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意識薄弱,興趣缺乏,技術指導,體育態度及習慣,運動技術水平等。
通過對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區在校大學生的調研,得出了以下結論:學生總體上來看是積極的態度,興趣濃厚,學生參與目的與動機是增強體質,塑造體型,減輕學習壓力,消費水平總體上是較低的,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達到了每周3-4次,體育氛圍較強烈,但男生的參與頻率大于女生的頻率,女生應多加體育鍛煉,調查中發現,基礎知識掌握較為薄弱,缺乏正確的技術指導。同時從調查數據來看,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行動較少,對體育健康知識認識不夠,學校對體育健康宣傳不足,學生體質的下降,體質測試成績逐漸降低,學生要加強對體育鍛煉的行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減少心理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根據國家頒布的一系列政策,針對青少年體質下降問題,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宣傳體育鍛煉,促進校園運動氛圍。學校多組織趣味體育運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的樂趣與熱情,積極培養學生主動鍛煉意識,養成終身體育習慣。
學校的體育場地基礎設施全面,但學校部分場地對學生的開放時間較少等情況。學校應該加大對場地的開放程度,教師要激發學生在體育課的興趣,加強體育技術與理論知識的指導,教師需要進行多方面培訓,以科學有效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學生應強化運動目的,付諸實踐到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