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雄
(黃陵礦業鐵路運輸公司車務段,延安 727300)
鐵路運輸占據了我國貨物周轉量55%以上。在提高運輸效率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方面起到了至關緊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技術的飛速發展,安全風險和隱患也隨之而來,并對正常的鐵路運輸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為了增強鐵路風險管控能力,消除安全全隱患。我們有必要對條路運輸風險進行分級管控。
近年來隨著我國鐵路事業的不斷發展,鐵路運輸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同時在運營中也面臨著較大的安全風險。自從雙重預防機制被國家提出以來,鐵路運輸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并對安全事故的發生起到了有力的抑制作用。因此為了進一步對鐵路運輸安全風險進行管控,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必須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所謂風險,指的是特定危險發生的可能性與帶來的損失的綜合,如果不對風險進行管控,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并造成嚴重損失。風險的危害程度往往由風險的危害量決定,風險系數與風險度數值之間呈現出的是正相關的關系。 從風險發生的原因來看,安全隱患都會是因為對風險缺乏管控造成的,如果不對隱患進行嚴格的治理,安全事故極易發生。所以,我們對鐵路運輸安全風險進行分級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對鐵路運輸進行風險分級,是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有力保障,安全生產標準化是推進企業安全、穩定、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風險分級管理是消除和化解風險的前提和基礎。具體是通過對危險源進行識別、研判,再對風險項點進行定性分析和有效控制的過程。通過規范管理和有效控制安全風險,進而消除各類安全隱患,促使運輸生產環境安全,遏制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主要包括了風險的辨識、研判、評估、分級和管控5 個階段。
首先要對坑發生風險的對象進行確定,即鐵路運輸安全涉及的人員、設施和環境場所進行確定。同時培訓出風險管控專業人員,并對國內外鐵路風險分級管理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匯總,從中起到參考作用。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認為風險的來源包括了人、物、環境和管理,可以將鐵路運輸按照不同的崗位、區域、設施按照單元節點進行劃分,通過對鐵路職工的工作習慣進行了解,對目前的工作方法與管理制度進行比較分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辨識鐵路運輸中存在的風險,采用安全檢查表法辨識對鐵路基礎設施中存在的風險,并匯總歸納在一起。
針對鐵路過程中的不同領域內可能發生的風險,采用作業和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對風險進行定性、定量方面的分析,再針對分析結果,對風險等級進行嚴格的界定,根據危害安全檢查和分析評估記錄,對風險等級進行確定,并就風險系數進行計算。
我們必須高標準、嚴要求的對鐵路運輸風險等級進行判定,一般可以劃分為重大、較大、一般和低風險四個級別,可以用“紅黃藍白”四種顏色來表示,具體如下: 1 級是紅色代表重大風險; 2 級是黃色代表較大風險;3 級是藍色代表一般風險;4 級是白色代表低風險。
根據劃分好的風險等級,要制定出對應的防控措施來對風險進行管控,具體涵蓋了技術、管理、培訓、防護、應急處置五個方面的內容,還可以準備好應急預案,措施必須具備較強的針對性,管控級別要針對風險級別進行確定。風險防控臺賬經過審批后,下發至到基層進行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必須做到全員掌握,并落實到崗。
因為鐵路運輸的特殊性和道路的固定性,所以在鐵路運輸風險分級管控中,風險管控是在動態中進行的,所以對風險源的辨識應當隨時進行,對一些重要的風險點,必須進行專門管理。一旦有風險被識別出來,就必須在評估后落實防控措施,以形成風險管理循環機制,促進鐵路運輸風險管理體制不斷完善。
目前整個鐵路系統的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并沒有徹底建立起來,很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風險項點的辨識不全面、風險等級判定不準確,風險評估的效果依然不夠明顯。若在全國鐵路運營系統中建立全面準確的風險管控管理機制,并對鐵路運輸實現全流程、全區域的覆蓋,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對風險的取值、評定等復雜性較強的工作,相關專業人員依然不足,造成鐵路運輸風險源辨識有待完善。
圍繞我國鐵路運輸風險分級管控問題,我們必須在風險劃分、識別、評估、防控等一切環節中,做好推廣工作,出臺與鐵路安全運輸特點相符合的標準和落實指南,并加強全體員工對風險管理的培訓工作,指導我國鐵路運輸更深入、更系統地把風險管控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由上可知,在我國鐵路系統的運輸管理過程當中,為了保障不出安全事故,對風險進行分級管控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做好風險等級的評價和防控,才能把風險消滅在萌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