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翔 李 霖 張 熳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 450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鄉村振興戰略真正在基層落實,村干部的個人能力與綜合素質起著關鍵作用。目前,地方村干部隊伍建設情況仍存在著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相適應的方面,在發展中不能抓住機遇,影響了戰略的具體實施。本文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以河南省清豐縣為例,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村干部的隊伍建設現狀進行探究。
2018 年6 月,河南省清豐縣完成了歷時三個月的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的換屆工作,全縣503 個行政村形成了新一屆的村“兩委”班子。目前,清豐縣村“兩委”干部共計3 104 人,其中有329 人在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同時任職。
此次換屆使清豐縣村干部隊伍建設整體情況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綜合能力明顯提高,群眾的滿意程度也不斷提升,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良好的組織基礎。在當前,清豐縣村干部隊伍建設情況整體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在隊伍結構方面,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有年齡結構不合理,平均文化素質較低。
首先是在年齡結構上,根據調查的數據顯示,40 周歲以上的村干部占了八成以上,滿60 周歲的干部也仍占有部分比例。由于整體年齡比較大,村干部在工作中思路不開闊,缺乏工作主動性和進取精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鄉鎮的指示開展工作。
然后是在文化水平上,大多村干部的學歷都是初中及以下,受過高等教育的占比非常小。文化水平偏低使得村干部對黨的理論學習不夠、領會不深,在政策執行上也有所偏差,工作能力偏弱。
調查中發現,一些干部以工作進展順利為主要導向,只重視事務性工作,未能很好貫徹群眾路線,自身對黨的農村政策就學習的不夠深入。還有些村干部缺乏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工作不積極、不公道、不透明,甚至部分高學歷的年輕干部也只是進行文字工作,沒能發揮專業特長。
制度層面,各村也都缺乏較為規范的制度來對接群眾訴求,干群之間的交流不足。村務公開力度也沒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滯后的情況普遍存在,使群眾無法及時了解相關工作的進展。
首先是干部待遇偏低,村干部的工作在基層第一線,其工作內容繁雜,條件艱苦,而他們的經濟待遇不高。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進城務工成為了村里青壯年的普遍選擇,他們大都取得了比較可觀的收入。因此,扎根基層的村干部面對著工作與經濟待遇的不匹配會不可避免的產生心理落差。
然后是經費欠缺。缺少經費導致了辦公條件較差,這是基層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根據我們的調查,絕大部分村兩委駐地都比較簡易,個別連基本條件都不完善。村干部收入偏低以及工作開展經費不足的問題影響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要完善干部選拔機制。在干部選拔中重視能力素質,政府和村兩委要配合國家的駐村第一書記和“大學生村官”等制度,積極為基層引進人才。鼓勵高學歷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返村任職,真正選拔一批年輕有為、公道正派的干部,擔起實施鄉村振興的重任。
村黨支部也要重視黨員發展工作,著重培養后備干部。尤其是要把符合條件的優秀青年吸收進入組織,作為后備干部培養,從而進一步優化村干部隊伍的年齡、知識結構。
首先,黨支部要加強自身組織建設,同時加強對黨員的管理。重視對村干部的黨性教育,開展黨的路線以及農村政策等方面的學習活動,密切干群聯系,在干群之間建立健全有效的溝通渠道。
另一方面,要提高村干部的知識儲備,尤其是對實施鄉村振興所需要具備的科學、文化、業務知識的掌握。村干部負有帶領群眾在基層真正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任,必須具備相應的實干本領。
首先,提高村干部的經濟待遇。合理的工資水平是健全村干部激勵機制的基礎,完善并提高村干部的經濟待遇是改善村干部隊伍建設結的重要舉措。要結合地區情況和崗位要求等要素,進優化干部報酬機制,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提高村干部的收入。
其次,還要注重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一方面,提高村干部在各種政治活動中的作用,如在選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時著重考慮,在評優評先的活動中擴大比例等。另一方面,完善村干部的晉升制度,比如建立優秀村干部進入國家公務員行列或者選拔為鄉鎮干部的制度,拓寬村干部的上升空間。
基金項目: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金支持(項目編號:2018XB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