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銘,丁曉萌
(吉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吉林 吉林 132000)
中國目前高度重視創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養,而建設創新國家正是中國未來發展戰略以及提高國力的關鍵環節。建設創新型的城市,能夠有效地幫助中國建造創新型的國家,目前創新型城市的建設已經是中國重點熱門話題之一。怎么樣才能夠建立創新型的城市,也是亟待探索的重要課題。一般來說,一個創新型的城市,自主創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而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對于創新型城市的建設來說,也是極為必要的。只有不斷地選拔知識型的人才,將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發展更多的知識產權以及自主的新型技術和產品,才能夠發展更多的創新產業,從而建立創新型的城市和國家。
中國目前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因此,必須及時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向。一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物質資源的消耗都是分不開的,這樣以高投入來支撐經濟增長的方法,使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內在的動力明顯有所缺乏。為了能夠有效地讓這一情況獲得緩解,必須要尋找經濟增長當中更加新式的驅動力,這就是創新。中國必須要不斷地創新,通過創新將新知識以及新技術和新手段等結合起來,與現有的一些資本以及勞動力和物質資源等進行有效的相互融合,使生產要素能夠被進一步的合理分配,同時產業結構也可以獲得更加優化的調整,以便將技術創新作為內在生長機制促進經濟發展。發展創新型的經濟符合了這種社會需要,同時如果能夠有效依靠科技來進步,則可以讓勞動者的素養進一步提升,也可以實現創新經濟的成功轉型,從而使得社會可以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世界各國為了能夠有效地化解金融危機給其帶來的一些不利的影響,都在不斷地轉換自己的經濟策略,通過調整消費需求來幫助經濟獲得更多的增長,比如美國的經濟從債務推動型的增長模式逐漸轉變為出口推動型的增長模式,剩下的一些發達國家也通過了關稅壁壘以及各種不同的貿易保護方法,對于本國進行了一定的貿易保護,這些變化都會嚴重影響到中國的出口,外需的萎縮使得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會減緩,而中國的開放程度是比較高的,外向型的經濟比較發達的一些地區會受到更大程度的影響。所以,中國之前依靠外需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一些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必須要及時調整,尋找更新的發展動力。只有不斷地發展創新型經濟,才能夠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能夠符合國際市場競爭標準的產業結構及技術,能夠在外需穩定同時擴大內需,讓外型和內需能夠相互相輔相成,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增長的模式。
目前中國經濟轉換發展明顯表現出了動力不足的態勢。一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和物質以及資源的消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這種經濟增長的方法,會使其在不斷的發展下越來越缺乏后動力量,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難以實現。
為了能夠讓這一情況得以緩解,尋找新型的驅動力是必不可少的,而這種驅動力就是創新,通過創新將一些新型的知識以及技術與目前的資本相結合,使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就可以形成更多的避免資源消耗同時獲得增長的系統和體制[1]。
中國目前能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制造大國,主要依靠中國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但是這樣形成的市場一般經濟增長往往很快,但質量不高,在市場上幾乎沒有什么競爭力。特 別是隨著中國廉價勞動力的逐年消失,自然環境的持續破壞,這種優勢即將不復存在。所以,競爭優勢的打造是勢在必行的。科技進步能夠有效地緩解這種劣勢,中國如果能夠全面發展創新經濟,不斷地讓各個不同行業的創新能力獲得更多的發展,讓產業結構能夠升級,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
通過系統的觀察可以得知,創新型的城市一般來說具有極為復雜系統和體制,創新型的產業以及企業是創新型城市的基本構造的主要內容,也是創新型城市的基本載體。目前中國的創新型城市已經有了一些比較成功的建設試點,其建設的主要重點都是讓城市能夠獲得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和產業,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經濟方式轉變,培養更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中國也致力于將企業作為主體,經濟市場作為根本方向,建立生產和探索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型的新型系統。而這樣的轉變體現了創新型的經濟在發展創新型城市當中,所承擔的重要的責任和影響力。一般而言,如果想要發展更多的創新型經濟,則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夠形成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一些更加現代的產業體系,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必須成為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的主體,而不同的大學及其相關能力技術的自主單位機構,都需要在技術創新的整個系統當中占有一席之地[2]。
觀察一些國外較為先進的新型城市建設所給予的具體信息發現,將新技術作為根本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已經悄然而至,而知識經濟已經成了目前最重要的、各國都在不斷發展的基本競爭力之一。經濟的發展從之前的將資源和資本作為基礎推動力,逐漸轉變為將知識和技術以及創新作為根本生產力。從中國的創新型的城市建設來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將經濟的發展方式進行根本的轉變是極為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建設創新型的城市,經濟作為基礎條件,讓經濟的增長由主要依靠資本和勞動以及土地等相關物質投入,逐漸轉向依靠知識、技術和制度等進行創新驅動,這是創新型的城市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而創新型經濟在進行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過程當中,主要起引領者作用[3]。例如中國的吉林市通過建設創新型城市,其經濟發展的具體特征也出現了根本的改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可以發現創新型城市的建設和城市經濟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中國吉林市通過科技的進步推動了經濟轉型,獲得了穩定的經濟增長,可以說吉林市在打造創新型城市方面獲得了極為可觀的經濟發展。
發展創新型經濟對于創新型城市的建設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其創新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①可以促進創新型人才的不斷提升,從而使得創新型城市獲得更好的建設。一般而言,如果想要創新型經濟獲得發展,則大量選拔和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就是必須實施的一項措施。人力資本在未來的創新型經濟發展當中是極為關鍵的驅動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可以有效聚集創新型人才,組建高素養的人才隊伍。同時,對于城市的人力資本整體水平也是一種提升,這樣的提升能夠有效地讓城市的科技及文化、制度和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會更好地創新發展,從而使得創新型城市能夠順利建設。②城市發展整體環境的提升能夠有效地讓創新型城市建設更加符合創新發展的標準,想要讓創新型經濟獲得更多的發展,則一個優質的創新環境是不可缺少的,創新環境也正是創新型經濟能夠獲得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創新型環境主要包括創新的政策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具有創新性質的教育和文化以及生態和其他科技創新類的服務體系。同時,也包含有創新的投入及平臺、先進的信息網絡建設等。如果想將一個城市的環境打造為創新型、優質的發展環境,那么符合創新要求的城市建設是不可或缺的。③可以促進資源節約社會的建設,發展創新型經濟一般來說都會使用大量的新技術和理念,而這些技術和理念大多都是可持續發展的節約型理念,而這就不可避免地讓創新型城市獲得了更多資源生態方面的優勢,而創新型城市也能夠更有力地推動創新型經濟的發展,二者可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4]。
綜上所述,打造創新型的城市,對于建設創新型的國家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而建設創新型的城市能夠有效、全面落實更加科學的發展觀,是一項中國目前為止所實施的極為重大的舉措之一。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是一項極為系統、復雜的長期建設任務,想讓這一建設目標符合標準完成任務,則長期深化中國的科技以及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體制改革是極為必要的。尤其是在經濟領域,需要頒布更多的法律法規來大力發展更多的創新型經濟,使創新型經濟能夠有效地發揮其價值,在創新型城市建設當中起到更多的核心作用。而創新型的經濟同時在創新型城市建設過程當中也能夠起到引領者作用以及促進作用。將創新型的經濟作為根本核心來引領創新型城市進行全面建設與發展,能夠有效以創新型經濟來實現中國整體經濟及社會的健康狀態,同時也可以幫助中國的社會獲得更加穩定的發展,讓中國的經濟也能夠獲得更多的提升,使得中國能夠在未來的科技市場上獲得更多的競爭力,從而實現中國打造創新型城市的根本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