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杰
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撐下,通過不同的信息傳輸手段和相應的渠道,使用戶在各種條件和環境下都能搜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娛樂內容,而不是再局限于電視、報刊、廣播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伴隨著未來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傳播方式和內容還將進一步深化。因此新媒體所指的,并不是一種媒體形態,而是一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各種媒體之間能夠通過有機組合,在彼此之間形成優勢互補,通過更加豐富的形式將信息展現給受眾群體。
在新媒體時代,無論是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手機等新型媒體狀態,其信息來源和制作方式所依賴的技術都逐漸趨向于統一化。其制作平臺都趨向于計算機軟件技術,傳輸手段也都是依賴于衛星、電纜和計算機技術,在表達方式上都集中采用數據、影像和語言等模式,并且制作成本也逐漸趨于接近,在這種情況下,各種信息都能集中到同一平臺,在彼此之間產生了一定的互聯性和互換性[1]。因此,媒介融合逐漸趨向于一體化。
傳統媒體制作過程中,不斷強化數字技術的應用,同時提升原有編輯和接受設備的數字技術水平,數字信號的應用,逐漸代替傳統的信號傳輸形式,將原來的單項傳輸逐漸朝著交互性傳播的方向發展,業務拓展的范圍,也由原來的區域性局限,不斷擴展到全球范圍之內,在政策范圍允許的情況下,媒體業務的開展也開始不斷擴展。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消費者的需求被無限開發和展現,對于媒體工作人員,尤其是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從業人員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其工作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這也是媒體組織或者是媒介產業組織空間和市場機會得以拓展的重要時機。
新媒體時代,消費者的角色發生了質的變化。一方面,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消費者群體的文化和適應水平的差異顯現,使消費者之間逐漸在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上產生了較大的差異,社會階層逐漸由原來的同一模式轉變為分層模式,其集體行動的邏輯發生了嚴重的斷裂,造成媒體信息的傳播由此前的大眾時代,逐漸朝著分眾時代進行轉變。另一方面,消費者的角色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由原來的受眾群體,逐漸轉變成了用戶群體。在原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媒體傳播的特征是單向的點對面的傳播方式,傳播內容受到時間的限制,媒體的經營過程中,更注重的是收視率和覆蓋率等方面的數據[2]。在新媒體時代,用戶是根據自己的消費需求進行內容的點播,采用的付款消費的方式,其對消費內容的質量要求有著更高的標準,對于媒體經營者來說,必須不斷提高信息內容的質量,才能實現對用戶的深度挖掘。
媒介融合涉及到傳統媒體、新興媒體和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在傳統的政策管理中,世界各國對于各個環節之間的參與程度和界限都有著明顯的界定,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政策也不斷的加以調整,放寬了各方面的要求。媒介融合的程度由原來的所有權融合和策略融合,逐漸轉向結構融合和信息采集融合以及新聞表達融合等各方面的深入融合。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傳統媒體工作人員尤其是新聞編輯的人員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電視新聞由于原本就是綜合文字、影像和聲音在內的綜合性平臺,在產業背景的影響下,對電視新聞編輯而言,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次發展的機遇。
在新媒體時代,出于鞏固電視新聞優勢、提高電視節目和電視編輯自身工作特點等方面的要求,必須對工作組織的各個方面進行調整,以便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從整體上來說,在新媒體時代,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編輯的影響主要集中在4 個方面,這也是電視新聞編輯進行轉型的途徑。
在新媒體時代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在社會群體的來源上顯得更加復雜化,在年齡結構上也變得多樣化,原本的受眾群體開始逐漸流失,轉向其他媒體,新的受眾群體不斷補充并對現有的節目風格提出了自己相應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必須轉變原來的編輯理念。在堅持電視新聞行業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不斷融入新的編輯理念,強化受眾群體對新聞節目真實性、時效性等方面的要求,準確對受眾群體進行定位,靈活采取各種不同的技術制作手段,全面堅持以人為本的編輯理念,為受眾群體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電視新聞節目。
新媒體時代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編輯最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電視編輯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上。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一般情況下,只需要承擔編輯的基本功能,對于相鄰工作崗位的職責沒有過高的要求。但是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媒介融合的程度不斷提高,媒介融合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因此,電視新聞編輯的角色也隨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原來簡單的編輯工作轉向綜合信息提供、解析和管理的全方位組織人員[3]。媒介融合的方式有很多種,在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過程中,可以會由于融合對象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求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首先要有廣泛的新聞信息來源渠道,可以從紛繁復雜的社會事件中找到具有較高價值的新聞內容。同時還要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對新聞內容的下一步發展做出具有科學性的預測,以便在節目編輯過程中,強化對受眾群體的引導作用。
傳統的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是內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受眾群體只是被動的接受方。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逐漸轉變為人人皆為媒體的狀態,受眾群體的角色發生了質的變化。因此,電視新聞編輯人員也要適應這一變化的影響,在編輯工作中不斷加強與受眾群體之間的聯系,將編輯內容不斷拓展,積極采用各種新型媒體編輯的優質原創內容,將二者進行有機的融合,一方面使受眾群體的作品通過更多層面的傳播,加大對其他受眾群體的影響力度。另一方面則是強化與新媒體的融合程度,將新聞制作的內容更加豐富、科學,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受眾群體的需求進行滿足,對受眾群體產生更強的吸引力。在電視新聞編輯節目的制作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還要能夠發展創造性思維,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整理和劃分,將具有體系性的電視新聞片段進行欄目化制作,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細節性需要,從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制作更多高質量、具有傳播價值的新聞節目。
新媒體具有多種展現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網絡作品、數字平臺、各種觸摸媒體等,都可以稱為新媒體。因此,新媒體時代的編輯平臺不斷變得多樣化,編輯方式各有不同,在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時,也都展現者自身獨特的優勢。因此對于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而言,必須要對各種編輯平臺有著深入的了解,一方面在自身節目編輯過程中能夠吸取其他平臺的經驗,學習其他平臺在吸引受眾群體方面展現出的不同優勢,從而加以深化和利用,確保自身編輯工作內容的吸引力和制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要能夠及時發現各種媒介在新聞信息編輯過程中所存在的缺陷,通過采取對應性的編輯手段,提高編輯質量,將自身平臺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占據相應的主導地位。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媒介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針對具體的媒體機構和企業而言,在與其他媒介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各方之間既是合作的關系,也是相互競爭的關系。對于電視新聞編輯從業者而言,必須準確把握這一潮流和趨勢,認真分析這種趨勢所帶來的影響,從而不斷采取各種對應性的措施,在不斷提高自身編輯水平的情況下,強化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主導作用,從而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搶占主導地位,為新聞工作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