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前大排長龍,學生涌入瘋狂占座,這是備戰期末考高校圖書館爆滿的重要現象。
2015年1月8日,南京財經大學圖書館前,等候進館復習迎考的學子們排出“春運”大陣。當日,南京最低氣溫零下2℃,室外草葉表面結了一層白霜。7:40許,學生們開始匯集到圖書館門前廣場有序排隊,短短10多分鐘,形成蔚為壯觀、堪比春運的場景。眼下適逢高校期末考試季,有暖氣的圖書館成為學子們迎考復習的好去處[2]。這種蔚然的“景觀”不局限在冬季,也不是今年才有的個別現象,學生們在圖書館開館前半小時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在門前等待,一旦開門,學生們便會如蜜蜂一樣涌入館中,然后,盡可能占到一層或二層的座位,實在不行的只好往高層方向前進。學生們將包里的書、筆記本、文具盒子以及草稿紙放在桌子上占座,然后自習或者離開。在結束白天的考試后,所有人都回到圖書館中復習與背書,圖書館中座無虛席。但越臨近期末考試結束,圖書館中的學生越發減少,在結束考試的第二天,圖書館幾近無一人蹤跡,這種情況類似于剛開學時候的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在越發臨近期末考試的爆滿、大排長龍、瘋狂占座等現象與平時學生幾乎不上圖書館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能夠在寒風中堅持將近半小時,一方面反映出中國教育資源的短缺,難以滿足所有學生學習場所的供應,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國學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的積極性調動。
備戰期末考高校圖書館爆滿這個現象,不是南京的專利,而是在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國學生在期末考試前對圖書館表示其極大的依賴,對學習保持了較大的積極性,存在很大重要的影響因素。
首先,我國期末考試一般集中在冬季或夏季初始,大多數較發達地區的圖書館都已經安裝空調,學生選擇圖書館是因為宿舍無法供應暖氣或冷氣,他們只是選擇更加滿足個人身體需要的場所學習。
其次,我國在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上不完善。學生在館前大排長龍也驗證了我國的教學和圖書館資源的不足,無法供應全校學生的學習。
再次,受到期末考試的影響,學校中能夠供應學生自由學習的地點是實驗室和圖書館,更多的人傾向于來到圖書館自習。
最后,我國大學生受到中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受到分數和重修等事情刺激下對考試表現出較大的積極性,而由于長期在大學自由的空氣氛圍中,始終抱著突擊的思想,再前三個月自由散漫地學習,到最后一個月進行瘋狂的突擊復習。圖書館是全校學習資源最豐富的場所,能夠滿足對知識從頭到尾的回顧與復習。
我國高校學生面對考試、分數、重修等問題上具有較大的積極性,學生的時代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貪玩的時代,而很多學生都已經知道學習,需要學習,善于學習,認真學習,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跡,也是怪異現象。可是大學生以這樣的突擊方式應對期末考試,將前三個月的時光安全消耗在不符合身份的事業當中,這種被期末考試的威脅所激發出來學習積極性始終是難以支撐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
正如圖書館存在的最大價值是為學生應付期末考試而準備的利器,我們所呼吁的建設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在這樣的積極性調動中走上了下坡路。特色數據庫是指充分反映本單位在同行中具有文獻和數據資源特色的信息總匯,是圖書館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館藏特色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具有本館特色的可供共享的文獻信息資源庫。而高校特色數據庫則是充分發揚高校的知識、品牌與專業特色,并且與其他高校圖書館相聯合,從而突出其校園特色、知識結構和專業優勢。
地域不同,學科專業不同,并且由于各自的圖書館發展基礎水平不同,才使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建設有了存在的可行性,而數字化時代的圖書館管理呈現人本管理趨勢、整體管理趨勢、戰略管理趨勢、非理性管理趨勢、權變管理趨勢、電腦管理趨勢、創新管理趨勢、知識管理趨勢使數據庫建設成為了時代趨勢[3]。而人本管理趨勢即建立物質和精神雙向激勵機制,根據人的行為規范來提高人民的工作和生活積極性、創造性和自主性,卻在高校圖書館中演化成了一種依賴心理,甚至也可以是一種盲目追求自由而造成的懶散心理。
我國今天的教育人人重視,戶戶關心,教育消費在家庭消費中也是占第一位,但是人們重視的是什么?是分數、成績、浮夸的“多才多藝”,可是作為人所真正應該具備的品質,諸如正直、善良、謙虛、尊重等,卻被悄悄丟掉了[4]。在我國過分壓抑自由但又無法舍棄其教育體制的狀況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很難應對大學的學習生活方式的,而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始終也只是一座帶有網絡色彩的較大型建筑物和避風港灣,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似乎并不與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相互成正比,也就是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能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否認備戰期末考試時學生對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但是,我們所呼吁的學習是一種貫徹在整個人生的過程,所學習的內容也應當是包括各種人生靈魂的塑造與培養,曾幾何時,我們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上走進了誤區,恐怕特色數據庫建設也犯下了同樣的錯誤。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能給身體供暖的圖書館,更是需要能給靈魂供給希望和夢想的特色數據庫。
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發揚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文化,而高校自我存在的最大價值是通過品牌來展現特色的。
高校圖書館服務品牌是指高校圖書館在利用自己館藏資源和所能獲得的信息資源為讀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并長久堅持的具有特色的服務規范。只有樹立良好的品牌,高校圖書館服務才能富有活力和競爭力[5]。品牌作為展示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重要途徑,其由圖書館的特色館藏文化構成,并且深深打上了高校在社會中的印記。
我國社會主義特色文化也正是在中國不斷走出去的國民品牌中為世界人民所熟知。我國各校由于其發展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各自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形成獨有的特色,圖書館之間最大的差異對比是重視本學校某幾類重點專業書籍的館藏,也正是這樣形成圖書館的特色基礎。我國雖然倡導圖書館實現全球化和數字化,即實現圖書館資源共享,但是就目前而言,圖書館內紙質書籍的開放仍是對高校學生的半開放形式,也因此,高校圖書館所提供服務的對象也很局限于高校學生。我國在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上走進了一個誤區,即重視構建高校圖書館在整個社會民眾的良好形象,而忽視了學生對本校館藏特色數據文化的認知和認可。
這種情況是重外偏內。我國民眾始終是對大學充滿憧憬和向往,對不少大學的專業學術都有所了解,進而深化到對高校圖書館的認知。面對日趨激烈的信息競爭市場,高校圖書館應當細致地評估自身的競爭優勢,充分發揮自己的系統資源優勢,在服務上立足于創新,尋求自身的信息服務發展模式,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形成自己的個性服務、特色服務。在社會中樹立競爭的新形象是特色數據庫存在的必然,但是在信息資源尚無法實現高度自由的情況下,更需要關注本校學生對本校圖書館品牌服務的認知。而對其的認知需要深入了解其圖書館的特色文化,仔細研究其發展的動力和文化底蘊。
很多時候,大學生對于本校圖書館的不熟悉直接導致了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問題。學校更重視的是社會人對學校的看法,因為這影響到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源的質量。品牌可以深入人心,創造奇跡,在作為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建設上有很大的保障,也可以調動學生對其的積極性,但“重外輕內”這種現象使學生積極性降低。
倘若連本校學生都無法認可本校圖書館的品牌服務形象,再多的特色也就只是閉門造車,只是憑借圖書館領導個人的心理來調節圖書館品牌服務,最終只會是學生平時幾乎不上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最主要內容是在特色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從而保障學生和社會民眾能夠在資源高度共享的情況下實現自我的提升。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著規劃、論證、收集、整理、加工、分類、網頁建設與維護等環節,同時還包含一些技術問題。在系統工程的任何階段,都必須抱著謹慎和嚴謹的態度來保證海量數據的質量。
關于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首先需要具備開放的意識和增強館際合作意識,其次,提供數字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優化流程服務,最后,加強圖書館員素質教育,提高服務品質,提高職業道德,提高綜合素質[6]。這也是建設特色數據庫的本質需要。
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標志著向人本化、人性化方向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讀者對信息資源需求的不斷變化,圖書館的服務應與時代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提高服務水平,把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作為圖書館發展的最終目標。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之所以能夠不斷地走向光明的道路,是因為人們成功地將創新的精神和思維融入建設中,不斷以提升質量為標準。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是一種激勵。倘若圖館所提供的服務能滿足不同學生對于不同館藏資料的需求,便能夠保證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譬如開展個性化服務,開展各種各樣多種形式的圖書館活動,提高圖書館在學生心目中的知名度。的確,服務質量能夠保證其特色數據庫的有效建設,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自由、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我們一方面可能無法使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建設適應所有人的需要和真正地與時俱進,另一方面,在我國學生目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對目前的服務質量提升水平下,可能會造成學生為了尋求更大的自由而逃避學習的理由。
自從有了高校圖書館這樣的百科全書,學生在應付考試和應付作業事情上有了極大的幫助,從而使圖書館借書中以參考資料書籍為主,也使得學生有更加充裕的時間來逃避學習,逃避課業負擔,這樣就導致了備戰期末考高校圖書館爆滿,也造成了學生在學習前期的應付式學習,壓抑了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中國教育雖然存在著很多弊端,但也有其中國特色存在。故高度自由的圖書館管理體制不一定是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我國學生的思想深度層次仍舊與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層次存在重大的差異,而這裂縫需要時間來慢慢彌合。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提升其本質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特色數據庫的建設,而卻成為了我國高校學生尋求懶散生活的絕佳理由。學生的積極性在此方面是極為不利的,關鍵是需要不是提升服務質量,而是創新服務形式,使其更符合學生對于館藏書籍的需求。
制度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由的反義詞,在數字化時代,對于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我們呼喚以特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需要制度來作為圖書館管理的必要武器。
我國的圖書館正由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化圖書館不斷發展,其建立特色數據庫即為突破傳統圖書館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在中國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國學生在應試教育面前渴望自由,更希冀空間。圖書館能夠提供這樣一個擁有自由呼吸空氣的空間,本應該是學生追求自由的絕佳圣地,但在我們學生面前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而且,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每一個系統,每一個過程都勢必會是漫長而遙遠的距離,倘若我們想要構建高校圖書館的特色品牌以及有效提升服務質量,就必須將其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全過程控制在制度的理性約束下。
學生的積極性是與學生自由掛鉤的,可是,我們也并未發覺在自由背景下學習積極性有多大程度的發揮,但是,在期末考試的分數以及重修等學校制度的約束下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的調動積極性雖然不是最符合學生人性教育的,但卻是總能證明制度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調動積極性,喚醒自由靈魂。
知識管理、信息管理、服務管理、研究管理等圖書館管理都勢必成為圖書館制度管理的重要范疇,也將會是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必然,正如我們一直強調中國教育的丑陋與低能,但至少現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依舊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但管理需要創新,制度更需要創新。我們以制度來建設是立足于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由思想和獨立靈魂,這是根本標志。
特色數據庫建設需要自由,更需要制度。制度也不應當局限在圖書館使用規范上,更需要著眼于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各種細節方面和發揚高校圖書館特色等方面。
從“特色數據庫建設=品牌+質量+制度+學生積極性”這個公式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與調動學生積極性不是必然關系。
特色數據庫在建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既包括了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網絡技術人才缺乏,檢索手段單一且缺乏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也涵蓋了建庫缺乏標準化與規范化[7]。它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實現傳統圖書館向特色數據庫這樣一個方向的過渡,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大的阻礙是我國人民與特色數據庫建設難以同步并驅。從備戰期末考高校圖書館爆滿談起,我們就可以發現,特色數據庫建設在某些方面走上了誤區。
如“特色數據庫建設=品牌+質量+制度+學生積極性”所顯示的一樣,學生積極性圖書館服務品牌、服務質量和制度管理有關,并且與其相關性可以是正相關,也可以是負相關,但這就意味著特色數據庫建設的道路可以是越來越通暢,也可以是越來越狹窄。這也就注定了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與調動學生積極性不是必然關系。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南京甚至全國都出現了備戰期末考高校圖書館爆滿的現象,它的存在是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出現瓶頸的必然,而突破這一瓶頸,首先需要向社會和學生共同建立資源共享與知識管理的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品牌形象,不能有失偏頗,其次,需要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水平,但提升不等于創新,更需要創新服務質量,以期適應所有人的需要,最后,將特色數據庫建設置于制度的規范與標準范圍里,發揮制度的積極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備戰期末考高校圖書館爆滿或許暴露出特色數據庫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問題不能代表未來,我們有機會改變我們的未來圖書館。不管是爆滿的圖書館還是空無一人的圖書館,或許都不是最完美的。只有既能夠彰顯高校圖書館特色文化的,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圖書館才是我們特色數據庫建設需要訴求的方向。
必然關系雖然是一個永恒的觀念,但至少能夠無限趨近于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