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報業的發展狀況,可以從“報業消亡論”這個觀點開始闡釋。
在美國,“報紙消亡論”的提出有著深刻的報業背景與實踐。進入21世紀以來,一批百年報紙由于經營慘淡,紛紛??D網,全國范圍內報紙發行量和報紙廣告收入的下降,這樣的報業危機直接導致了人們對報業未來的悲觀情緒,“報業消亡論”思潮出現并彌漫開來。其實,早在1994年,美國未來學家邁克爾·克萊頓就將報紙稱之為“媒介恐龍”,認為其中將成為歷史的陳跡;2005年,美國學者菲利普·邁耶在其著作《正在消失的報紙:如何拯救信息時代的新聞業》之處當代報業集團所處的不妙境地,通過綜合社會調查,他預測在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報的讀者將歸于零,從此,報紙就消失了;2006年,美國《時代》周刊發表分析文章稱很多人都預測報紙將在互聯網的沖擊下走向消亡,并引證了菲利普·邁耶的預言。
從2007年至今,美國已有上百張報紙???,報業被列為十大瀕臨消亡行業之首,而其他報業巨頭也曾表示:未來的報紙終將會走向只有網絡版的時代,同時,許多知名報紙,如《新聞周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目前也只經營網絡版報紙,印刷版已停止發行。
相比于西方,目前我國紙媒發展衰退的跡象還不甚明顯,報業發展相對平穩,發行和廣告都在增長,雖然增幅在近幾年來略有所降低,但是總體趨勢仍處在在盈利的階段。但是,美國的報紙發展歷史久遠,發展也已經很成熟了。而我國的城市還處在進一步城市化的過程中,所以傳統紙媒在中國仍有很大的市場。但歷史的發展總是有一定規律的,我國的紙媒也難免會經歷像美國報紙所經歷的困境局面。
再就都市報發展歷程來看,從1995年《華西都市報》創辦成功以來,一時間全國都市報遍地開花,由于都市報的出現和發展順應了大眾化報紙的興起這一歷史潮流,因此都市報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幾年時間里發展迅猛,并成為促進當時報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但進入其發展的后半段,尤其是2005年以來,新媒體的沖擊和報業內部的競爭加劇,都市報的生存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對此,我國早在2005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報紙出版管理規定》中就對報紙的退出機制進行了明確規定,并在之后對報刊進行了幾次大的整頓,對報刊退出進行了實踐。所以要想都市報紙市場保持平衡,就必須以部分報紙的死亡為代價,讓都市報在一定的市場規模下正常發展。
都市報經過將近30年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了中國報業的一支生力軍。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還不斷地通過創新機制體制,轉變增長方式,尋找新的增長點,創造了報業史上一個又一個的經營奇跡。都市報成為了我國重要的一支媒體力量,推動了經濟社會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但時代在發展,當代的報業發展背景發生了深刻的而變化。
當代世界報業整體處于衰退狀態,而在我國,從2012年上半年開始,我國報業發行和廣告市場也呈下滑趨勢,報業發達的東部地區報業集團主業收入也普遍下降,經營陷入困境。都市報是一種立足于城市,服務廣大普通市民的一種大眾化報紙,一直以來,都市報都因有固定的受眾群體占據著重要的報業市場份額,也一直是促進報業發展的生力軍。但從2004年以來,中國報業進入了一個低迷的發展階段,紙質報紙讀者數量下滑,廣告收入下滑等,連晚報、都市報等一直靠市場發行的報紙也“整體銷量下滑”。
都市報面臨著的困境,主要原因來自于新媒體的沖擊及自身內部的問題。新技術革命改變了人們傳統閱讀的習慣,碎片化、即時性的信息傳播模式使讀者的閱讀行為趨于個性化,受眾不僅滿足于被動的接受信息,更希望有自我表現和表達的機會和渠道,這時,新媒體正好能夠滿足受眾的這些需要。面對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傳統都市報的銷量只能是縮減。一些都市報甚至因競爭壓力過大、商業模式局限,不得不面臨被兼并甚至停刊的局面。
對于報紙本身,要敏感捕捉時代發展前沿動向,積極做出改變發展。一些報紙??欢ǔ潭壬鲜怯捎谧陨戆l展存在不足,廣告經營效益上不去。所以當代報紙尤其是都市類報紙的發展,更是要順著市場和時代的發展,積極促進與新媒體的融合和提高自身辦報質量。
一是要在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下進行數字化媒體的轉變,力求改變原有傳播模式的局限,借助新媒體的互動性和開放性,拓寬話語空間。以年輕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提供針對性更強的信息服務,留住原有讀者群,爭取擴大新市場,提高報紙廣告經營效應。二是要在報紙自身內容上下功夫,提高辦報質量,堅持新聞專業性,在新聞內容選擇及編排中注重新聞價值,而不能單純地強調吸引大眾的眼球。加強對時政要聞的分析與解讀,重視新聞深度報道,反應百姓心聲、社情民意,做一份由社會責任的報紙。從而打造某一區域甚至全國影響力大、權威性高的報紙。用實實在在報紙的內容來吸引讀者、留住讀者。提高報紙發展的社會效應。三是要堅持都市報報紙自身定位,堅持自己的理念,創辦出報紙自身特色。就全國來說,都市報內容應該更著重于對本城市新聞事實的報道以及側重服務本城市的市民,就同城來講,在競爭中要采取差異化策略,努力發揮屬于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在新媒體發展迅速的大背景下,人們的閱讀偏向智能化、碎片化。對此,都市報要積極適應這一形式,加快與新媒體的融合,實現報刊數字化,利用新媒體再次縮短人們與新聞見面的時間,并利用新媒體多樣化的形式使報紙內容更加具有可讀性,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一些報紙面臨停刊,既報業集團重組的結果,但反過來??钟欣趫髽I集團的規模化發展。所以面對報業所面臨的困境,集團化是其在組織結構發展中的必然選擇。唯有加快調整和改革報業的腳步,在新時代下解放思想,創新突破、抓住機遇、順應潮流,跟上時代步伐,才能應對來自內外部的挑戰。一方面積極促進報業集團重組以及進一步規?;l展。另一方面利用一定資源專門來發展新媒體技術以及促進紙媒本身與新媒體的融合。成立報業集團后,內部幾家報紙就獲得了專門的資金用來發展新媒體、拓寬發展領域。可見當今形勢下,順應時代發展的重要性,所以時代在發展,紙質媒體也應緊緊跟隨其腳步發展,不斷改革創新,給自身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
建立和完善報刊退出機制,就是要將那些沒有生命力又占據報刊市場有限資源的報刊退出市場,把更有優勢的資源引進來,合理報刊結構,懲戒不正當競爭行為,營造良好的媒介競爭環境。同時有利于報刊的創新,壯大整體實力。雖然國家對報刊的而發展做過幾次調整,但其中很多報紙的??蠖际且哉块T為主導,以報刊整頓的形式退出的,而較少運用經濟的、市場化的手段,這樣非常態的退出不可避免地使得報紙的退出缺少比較規范的程序和法律保護。從歷史的角度看,以行政為主導的報刊退出機制的存在有過一定的合理性,但時過境遷,在越來越強調傳媒產業企業屬性,鼓勵傳媒參與市場競爭的今天,要轉變過去單一的以行政為主導的報刊退出方式,建立一種常態化的、科學多樣的報刊退出機制,即建立以行政為主導和以市場為主導的雙重退出機制。使用兩種不同的退出機制來解決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退出問題以及報紙退出后的各種關系和事情,有助于順利推進報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發揮報刊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作用。
總而言之,都市報作為報紙中一種十分重要的緊貼老百姓生活的刊物,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但在新興互聯網發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傳統媒介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沖擊與挑戰。對此,都市報要迎難而上,用于抓住機遇,提升自身的辦刊質量,堅持“內容為王”;積極與各種新媒體進行融合,使內容更具可讀性;通過重組報業集團整合資源,努力形成資源優勢;建立和完善報刊退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