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航 陳少華 朱曉彤
(1北京航天情報與信息研究所,北京,100854;2中國長峰機電技術研究設計院,北京,100854;3北京機電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4)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有關部署要求,針對我國長期以來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以政府為主導,在標準制修訂等環節對于政府部門的依靠程度較大,同時也存在著標準制定滯后、與市場需求節奏不匹配、更新速度較慢等現象;并且標準制定主體、供給方式以及渠道仍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痕跡,不能及時、有效、靈活地滿足我國在國力提升、社會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需要等問題,有關部門審時度勢、統籌考慮我國標準化工作發展,提出了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深化標準化改革的重要措施,進一步豐富標準的有效供給。國家關于深化標準化改革、加快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政策要求,旨在通過開展標準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滿足我國在國力提升、經濟轉型、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需求,同時也是響應我國深入推進政府服務方式轉型、職能調整等改革措施的重要舉措。
2018年起實施的新標準化法中已將團體標準正式納入我國標準體系,并在有關條文中明確提出國家將鼓勵各類各型社會團體或有關產業技術聯盟,通過組織協調相關市場資源、技術力量共同制定滿足市場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所需要的團體標準,采用方式是自愿選用,既可由本團體成員約定采用,也可依照有關規定提供給其他社會團體、行業采用。
目前,國內已有一些專業團體在團體標準培育、制定、推廣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航天專業組織作為國防軍工企業技術、學術研究團體,在航天科研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也肩負著推動航天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使命,是航天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將航天專業學會、協會、產業聯盟以及各團體所屬的企業成員等統稱為航天專業組織。本文在介紹當前國內外關于團體標準發展推進情況的基礎上,結合航天專業組織標準化發展優勢,深入分析在航天專業組織中培育發展團體標準的有利因素,并就團體標準推進工作開展研究提出有關建議。
在國際上,關于團體標準的定義雖略有不同,但是在基本要求方面基本是一致的。其定義為:由國家所屬的相應各級、各領域專業組織及其構成的團體按照其團體所規定的標準制定有關程序,開展標準制定并對外發布,為組織所屬的團體成員或其他社會組織、產業技術聯盟等提供且為自愿采用的標準。團體標準的制定和發布方面與其他標準不同,不需要通過向國家有關行政部門報批、備案等方式得到許可或批準,是社會團體的自愿行為,自愿采用的標準應用要求是團體標準的一大特色。
在我國新頒布的標準化法中明確提出團體標準的制定應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遵循開放、透明、公平的原則,組織對標準相關事項要進行審查、檢驗、驗證,同時要求接受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規范、引導和監督。我國通過法律層面明確了團體標準作為我國標準體系的組成部分,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使得團體標準的培育發展在我國具有了法律依據[1-3]。
團體標準在選題方面應緊密圍繞本行業、本團體組織的創新發展需要,在實際擬定編制方向時應優先考慮下述因素:①標準相對于創新需求、市場需求滿足的敏捷能力;②標準相對于先進國際標準的細化能力;③標準相對于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提升能力;④標準相對于當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補充能力。
一般團體標準的編制選題方向是由編制主體自行提出的,但也可由市場需求主體提出。無論何種類型的編制主體,在標準編制方向選題方面,征集意見的渠道可在專家委員會、行業標準主管部門等范圍內,也可向社會廣泛征集。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建立了適應本國國力、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需要的、政府授權、民間機構主導的標準化體制。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在標準體系方面,一般由政府標準、團體標準所構成。在其標準體系中,除了國家標準之外,還包括比較全面完善且數量比重較大的團體標準。社會團體在標準制定方面的角色,也由原來的標準應用主體,轉變為接受政府機構授權并承擔標準起草工作的編制主體。在此基礎上,政府機構可根據標準的應用情況、對市場的影響情況等依照一定程序將團體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4]。
美國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主要采用自愿性與強制性標準體系相結合的方式。在其自愿性標準體系中,標準構成為國家標準、學(協)會標準以及產業技術聯盟標準。該標準體系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標準制定應用主體的作用,同時兼顧學(協)會的專業技術為核心作用,采取高度開放、自愿參加的原則,不斷推進標準體系的健全完善。
在美國標準體系的運行過程中,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自身工作重點不是制定標準,而是在扮演標準體系建設組織者的角色,通過對標準制定組織開展認可工作,向其提供標準編制、管理等有關程序性文件來管理和協調有關工作。
在德國,實行的是通過政府機構認可、授權有關社會組織,通過民間管理開展有關標準化工作的管理模式。政府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與標準化組織建立合作,發揮各自的作用,協調推進標準化工作。該模式克服了行政管理模式所帶來的一些弊端。在標準體系構成方面,德國的標準主要有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和社會團體標準,其標準的采用方式均為自愿。德國團體標準的制定主體主要由有關學術、技術協會或一些產業技術聯盟所構成,其中標準應用范圍、影響力較大的團體有德國VDI協會、德國VDE協會等。這些社會團體在標準制定方面,累計已制定并投入應用的團體標準達2800余項。
英國在標準化體系建設方面,主要采用由英國BSI協會統一管理,該協會為英國標準協會,是一家非營利性非政府的標準化機構,并經英國皇家特許,授權管理本國的標準化工作。該國的標準類型有國家標準、團體標準兩類。國家標準是由英國標準協會主導制定或由該協會批準通過轉化提升的標準。在團體標準方面,英國的各類學協會、產業技術聯盟根據市場需求、技術發展需要發揮主體作用,推進有關標準的制定工作,同時接受英國標準協會的統一管理。在該國的標準體系中,團體標準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本行業、本團體的企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由社會團體作為標準制定主體,根據市場需求、發展需要靈活制定標準,其標準對各國標準體系建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團體標準的制定、應用充分調動市場和社會資源,同時也提升了有關社會組織參與標準制定、應用的積極性,不僅拓寬了標準供給渠道、數量,而且還進一步滿足了國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對標準的需求。國際上其他國家在團體標準方面的管理經驗,對于我們航天專業組織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推進有關工作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鑒作用[5]。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就出現了一些社會團體或產業技術聯盟,為滿足企業等組織發展需要,結合自身技術發展水平,嘗試開展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從那時起,我國已經具備了團體標準工作的雛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化改革工作。國標委在全國范圍內啟動推進動團體標準試點工作,通過構建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等有力措施,不斷深入推進團體標準有關工作。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8年工業通信標準化工作要點》中提出,將在10個以上重點領域開展推動“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同時在年度重點任務中也提出大力培育發展先進團體標準,深入推進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探索建立團體標準的采信機制。同年,國標委確定并發布《關于印發第二批團體標準試點名單的通知》,公布了我國第二批共計144家團體標準試點名單。此前已發布了39家第一批團體標準試點單位[6]。
當前,在國家有關工作部署的指引下,國內一些專業團體組織在團體標準培育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中國無線電協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和科技司的指導下,分析研究無線電領域標準化需求,自2016年開始建立工作機制,積極推進團體標準化工作,制定發布的4項團體標準入選工信部2017年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7]。中國科協下屬的一些學會也在團體標準培養發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已有2項團體標準項目通過了中國質量協會和國資委評審批準制定。
通過上述對于團體標準特點分析,以及對國際國內團體標準發展情況的研究,為我們進一步開展團體標準培育推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啟示[8-9]。
根據團體標準管理有關要求,在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方面,要以市場創新需求為牽引,關注、重視、提升標準的實用性。因此,團體標準應充分體現市場競爭、經濟技術發展方向和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團體標準制定方面應緊密結合行業、市場創新發展需要,更加注重標準的實用性,以標準促進質量提升、品牌提升,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同時也要嚴把團體標準質量關,將“實用性”作為團體標準制修訂的重要衡量指標,結合標準應用情況開展驗證、評估工作。
許多國家的標準化組織通過標準版權保護政策對本國的標準進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標準應用領域的推廣。雖然該保護政策對有關標準化組織在利益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但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該標準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內推廣和應用。目前,我國在團體標準工作方面,從啟動到不斷推進并未經歷太長時間,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對于版權開放的問題將會日益凸顯,如何使制定的團體標準在更廣的范圍、更大的領域被應用,需要我們在團體標準版權開放措施方面,廣泛借鑒有關國家政策,采取積極穩妥的措施不斷推進團體標準的應用領域。
當前,我國在標準國際化語種方面主要以英語為主。作為標準國際化的基礎之一,在標準語種豐富方面應加以重視。目前,在標準的編制環節中關于語種翻譯的工作還未納入其中,尤其是多語種的翻譯工作更是鮮有。這就需要我們在英語版本標準制定的基礎上,根據國際市場需要開展多語種翻譯工作,可結合國家有關政策如“一帶一路”倡議等,不斷豐富我國標準的語種,為標準國際化工作奠定基礎。
在標準培訓方面,當前主要采用發布解釋文件、案例研究和專業報告、印發培訓學習材料等方式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對于團體標準來說,其應用范圍首先是以社會團體、產業技術聯盟為主,同時也向社會廣泛推廣,所以在標準培訓方面,應借助有關專業技術文獻、期刊、專業學術會議、專業委員會以及團體專業網站開展標準的推廣宣傳工作。在標準培訓的基礎上,以問卷、調研等形式對標準的應用效果進行跟蹤、監測,不斷完善有關團體標準。
航天專業組織作為國防軍工企業技術、學術研究團體,在航天科研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也肩負著推動航天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使命,是航天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前,按照國家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部署要求,航天專業組織應在深入開展航天標準體系建設,豐富航天專業有關標準的基礎上,有效解決航天專業標準有效供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發展團體標準,積極落實有關要求,在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方面加大力度,在規范專業技術應用的同時,不斷推動航天專業更好地融入國家經濟建設、融入國際專業發展,持續提升中國航天標準的影響力。根據上述的分析研究,結合部分航天企業在團體標準方面做出的有力嘗試,對于航天專業組織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提出如下建議。
為了滿足當前航天事業發展創新的實際需求,加快推進團體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航天專業組織應以航天專業模式、技術、管理創新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明確團體標準工作定位、發展方向,結合航天科研生產實際情況在加快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方面加大力度,在不斷提高航天專業團體標準數量的同時,關注其適應專業發展、推動專業發展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還要積極推動有關航天企業深入挖掘新興技術、新領域,推進形成實用性較高的技術標準,從而在培育形成團體標準方面提升并發揮團體標準的實用性、靈活性。
航天專業組織應積極發揮專業影響力,主動參與并推動跨行業、跨領域的團體標準培育發展工作,將團體標準作為提升航天企業、航天專業影響力的有力抓手,在規范航天專業技術迭代發展的同時,通過多語種版本標準編制、加大標準推廣力度等方式,進一步擴大航天團體標準的覆蓋范圍,提升團體標準影響力,提升航天專業組織技術、學術影響力。
航天專業組織應高度關注標準編制隊伍建設,在建立健全有關標準制修訂質量管理與評價機制方面加大力度,促進團體標準編制工作的質量提升。在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標準編寫規范的基礎上,航天專業組織也應根據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的需要,加強團體標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時審查有關標準,適時對不能有效滿足需要的標準開展修訂與廢止工作。在嚴把標準質量的同時,也要注重標準體系協調性,加強對有關團體標準的培訓推廣工作。在沒有相關國標、行標的領域,或專業領域實際應用高于國標、行標的領域,航天專業組織也應積極推進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進一步滿足市場及自身企業發展的需要。
加強并推動團體標準培育發展,對于航天專業組織來說,既是自身協助航天企業落實國家標準化改革有關部署、快速響應市場和創新對標準需求的重要舉措,又是支撐航天科研學術創新的重要途徑。通過培育發展團體標準,航天專業組織將在不斷豐富航天標準體系、滿足標準有效供給的同時,實現專業組織的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