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榮兵,高玉清,楊如華,毛羽飛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社會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等技能人才。它既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它是根據企業生產、服務任務的人才需求來針對性培養高等職業技能型人才。因此,對于水利類高職院校,其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實訓、實習等生產實踐性教學培訓,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校外施工實習目前面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高職教育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能型人才,且高職生的特點—較弱的理論研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但有較強的實踐主動性和吃苦精神。對于水利類的高職學生而言,基本上在校內學習了兩年多,即將畢業走向工作崗位的他們,迫切需要一次較長時間的企業生產實踐鍛煉,即畢業施工實習。以將書本專業知識與企業生產實際良好對接,以便畢業工作后盡快勝任企業生產角色,對工作后任務提前進行強有力的鍛煉,熟悉工作環境,釋放自己的實踐主動性,從而找尋到自我和自信,培養投身土木工程行業的熱情,為今后工作打下及時的堅實基礎。
水利等土木類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受許多外部條件的限制和影響。在課堂教授知識相對是比較抽象的內容。很多時候高職高專的教學借用了本科的方法,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教條性,學生掌握知識困難且生硬呆板,學生難以具備獨立作戰的實踐能力,容易造成高分低能,更加不談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大量的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踐鍛煉,則可以解決理論課解決不了的問題,達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讓學生全程參與到一個工程項目的實際生產,可以較容易地將日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與理性理解,靈活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知識應用自然認識過程,鞏固和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學生的學習、創新、工作打下了基礎。
校外實習基地是高職院校與生產企業溝通聯系的紐帶和橋梁,是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用人需求的主要通道,是校企共建的重要平臺。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實習期間可以達到以下目的:一是讓學生更加廣泛而真實地去參與工程項目的實際建設和管理,同時盡快地去接觸社會和融入社會,形成良好的求職心態,做好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二是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的學習,學生可以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企業的經濟狀況,管理水平和薪資待遇等問題,了解和掌握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便于學生自覺地及時調整學習重點,便于學生比較清楚地找準定位,避免盲目擇業或等待安排就業。三是可以通過校外實地的學習,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的實際的人才需求,了解行業內的更多就業信息,增加了更多的選擇和就業機會。同時也讓企業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水平,近距離地去選擇和安排學生就業。
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和使用,推動了產業經濟發展“產學研”相結合,一方面滿足了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實現了高職教育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高職學校老師走出學校校門,在校外帶隊實習。并利用實習的機會加深和企業的溝通交流,了解企業的實際要求,充分組織高職院校的教師和企業生產人員一起,鉆研和創新技術,解決企業的實際生產困難。實現把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提高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競爭力—既培養了青年教師,提高了他們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又提高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從根本上推動了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校企合作,產學研共同發展壯大。
高等職業教育水利類專業校外施工實習因學生人數眾多,企業生產實習工地現場環境非常復雜,企業生產工地實習危險程度較高,使得普遍在建的水利工程施工企業為了明哲保身,怕承擔不必要的較嚴重后果風險而拒絕與實習院校合作。使得校外企業生產實習工地非常難求。校外實習即使校方十分有心也難以進行。這樣,使得現在的大部分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流于形式,而難以起到真正的作用。
高職水利類專業院校普遍采取的方式是:能在校內實習基地實習盡量在校內,能不開設實習的盡量不實習。校方考慮一是實習企業十分難求;二是校外實習安全風險較高,怕出問題也怕擔責任;三是對學生去企業生產實習教學環節的重視程度較淡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高職院校大量興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讓施工實習盡可能在校內進行。這種考慮和做法雖然使實習更加安全和節約了成本,但是效果卻相去甚遠,遠不如實際工程現場的全面、多樣和深刻性等。
并不是所有的水利類專業學生施工實習都適合在工程施工現場進行。對于這種情況,就很有必要建設工程實踐社會培訓場所。這樣的社會培訓場所是盡可能地模仿企業生產勞動現場,貼近實際,體現主要的工種工序來建設,以盡最大可能實現高職生的部分施工實習。這樣的培訓場所的利用率較高,作用也是很大的。也能有效避免同一地區的水利院校校內實訓基地的重復建設。
現在的高職水利類專業施工實習普遍的采取校內實訓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在這些方面缺少有力的支撐。法律法規在這些方面的缺失,就會出現校外企業生產施工實習工地的緊缺和難求。施工單位普遍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來對待,因為他沒有這個義務和責任來給有實習需求的院校提供施工實習條件。
(1)應清楚高職辦學校外施工實習難的問題所在,高度明確必要的、較大比重的校外企業生產實踐鍛煉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它也是符合高職的民生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應及時制定必要的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以法制的形式,來規定施工單位對高職人才的培養應盡的相關義務,以提供生產實習條件來完成高職人才的培養。以相關法規來約束施工單位與高職院校合作,共同來培養水利類專業高職人才。讓目前大部分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真正落到實處,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
(2)要高度重視、負責地開展校外去企業施工實習人才培養工作,大力創造條件實現校外施工實習,盡可能讓學生在安全的良好的校外企業生產工地進行施工實習鍛煉,無法在企業鍛煉的,就在社會培訓場所完成實踐性實習。讓學生跟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實踐知識,得到及時有效的工地鍛煉,早日成才。
(3)對于不適合在企業生產施工工地現場實習的實習內容,應該由地方政府協調相關單位來建設專門的社會實習培訓場所。這樣的社會培訓場所一般建設在校外,而讓相關院校共同使用。這樣既提高了施工實習場所的利用率,也避免了實習場所的重復建設。
高職水利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在我國水利事業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還面臨這諸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高職教育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高職教育還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