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昱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伴隨著土木工程建筑數量的增加,對工程施工的質量和施工技術,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其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作為重要的施工技術之一,在應用中不僅需要加強對技術的規范化管理,而且還需要根據相應的施工標準,加強對建筑工程的合理施工,以此來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工程建設效果,
混凝土結構,是建筑工程中一種利用膠凝材料,將水泥、砂、石、水和其他輔助性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配制成的結構,這種結構在土木工程建設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并且已經成為重要的施工材料之一。在應用過程中,主要表現在:第一,持久性好,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小,不易遭受腐蝕和人為破壞。第二,可塑性高,混凝土材料在應用中,可以根據具體的建筑設計需要,制作成相應的形狀。第三,制作簡單,混凝土在應用中,其制作工序較為簡單,并且應用的技術手段簡單,難度低容易操作。第四,取材容易。混凝土結構的配料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大部分為沙石,可以輕易取得,其他材料獲取的難度也極低。第五,承載性能良好,可以承受很大的負荷,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防災能力、耐久性、耐高溫性能和防火性,符合土木工程的建設用料要求。第六,價格低廉。與其他很多材料相比,混凝土結構制作使用的材料,來源廣泛,取材方便,價格遠低于其他建筑施工材料,如礦渣、煤泥和煤灰等,并且制作方法簡單,流程不復雜,整體生產成本較低[1]。
在對土木工程建設進行施工時,為了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硬度符合施工設計的要求,需要按照施工設計方案規定發配合比,將水、水泥、砂石和其他摻和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凝土結構配置,同時還需要進行多次試驗,確保混凝土配比用量的準確性。
在進行混凝土結構施工時,混凝土的攪拌環節也是影響結構施工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必須秉承適量的原則,并在混凝土混合材料未發生較大變化前,在短時間內攪拌成功,避免對其配比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攪拌質量。首先,應明確攪拌的要求,對材料用量、攪拌時間和投放順序等進行嚴格的控制;其次,使用合理的措施,加快混凝土混合材料的攪拌速度,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攪拌工作,避免水、土、砂漿流失對其結構質量造成影響;最后,注意做好攪拌環節中的混凝土清潔工作,將已經攪拌好的混凝土混合材料卸載干凈,然后進行下一次攪拌工作,確保其結構的均與度與強度。
混凝土澆筑技術,在土木工程中可以應用到多個方面,如墻體、基礎底板和樓梯等。在對墻體部分進行澆筑工作時,施工人員應在墻體底部位置進行5cm 左右的澆筑作業,判斷整個澆筑環節中應用的混凝土材料是否一致,并使用鐵鍬灌模,提高澆筑混凝土的均勻程度,確保其施工質量。而在對基礎底板進行施工時,施工人員要注意混凝土的散熱問題,加強對溫度的控制,來提高底板混凝土的整體承受力。同時還需要選用相應的施工材料和適合的施工設備,提高澆筑的連續性,確保整個底板的施工澆筑質量。
在進行混凝土施工時,模板材料的應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但在結構穩定后,還需要進行拆模工作,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工作原則,首先拆除非承重部分的模板,然后根據整體拆除部分整體結構的承重程度,以遞增形式進行逐一拆除。另外,在進行拆除工作時,需要注意將拆除時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時間超標對混凝土結構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進行綜合考慮拆除工作的承重、時間和溫度等因素,加強對時間的控制。同時在拆除環節中,還要注意拆除工作的流程,確保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2]。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應用混凝土溫度控制技術,主要是為實現對混凝土溫度應力的控制,防止對其施工結構產生影響。而在具體進行問題控制時,通常需要考慮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在進行水泥水化時,混凝土中的熱量會受混凝土混合材料表面的參數影響,使得熱量難以釋放,這種情況下,熱量就容易聚集在混凝土的內部,進而形成溫度應力,影響結構的質量。而要改善這一問題,可以適當減少水泥材料的用量,減少內部熱量的產生,并做好攪拌工作,釋放材料產生的熱量,降低溫度應力;另一方面,要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同時適當的采用相應的降溫手段,加強對混凝土澆筑溫度的控制,防止產生過多的應力;最后,如果在施工中,混凝土的質量受溫度的影響出現問題,就需要利用強制性的降溫措施,減少內部的溫度,提高混凝土結構施工的質量。而在具體進行溫度應力控制時,可通過以下兩種方法實現對溫度的控制:第一,對水灰比進行合理的調整,減少水泥灰的使用量,但減少的量需要根據具體的建設要求進行合理的調整;第二,使用低水化熱水泥材料,如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等。
總而言之,在土木工程建設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結構施工技術是關鍵的施工技術之一,對整個工程的建設施工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就需要加強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了解,然后利用相應的施工技術,通過對混凝土實施配比、攪拌、澆筑、拆模和溫度控制等施工流程,以此來提高技術的結構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