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濤 冷 帥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茖W校,吉林長春 130013)
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具體指標也可以看出,我國的職業教育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校企聯合培養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概況總結為以下幾點。
校企合作項目的出發點,是為了解決企業的用人需求。從學校角度來看,是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表面上來看,校企聯合培養,可以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局面。因此,多數的校企合作項目,是在一定周期內,擇優選擇培養一定數量的學生到某企業實習和就業。對于這些校企合作項目,項目持續時間會受到該企業發展的制約。同時,所培養學生的數量,取決于該企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因此,多數的校企合作項目具有委培性質,可持續發展性較差。
多數的校企合作項目,合作企業在行業中的發展較為突出,擁有自身的品牌文化和技術。在這些項目的學生培養中,會對項目學員進行企業文化的熏陶和自身技術的強化培養,這有利于學生將來能夠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從而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但是也迫使學生被動放棄一些競爭對手的技術的學習,從而制約了這部分學生知識和能力面的拓展。
在校企聯合培養過程中,學校多數時間是作為育人的主體,企業則主要提供實習實訓資源的支撐。對于社會責任感較強的企業,能夠意識到,該校企聯合培養項目學員的培養,不只是為了自己企業的發展做人才儲備,而是為整個行業在做人才儲備,那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會注重學員的綜合能力的養成。這些企業不會擔心所培養的學員最終會流失,相反,當出現大面積人才流失的時候,他們會進行反思,從自身找原因,往往這些企業是那些發展規模較大、相對成熟的企業。
校企聯合培養過程中,合作企業是希望,通過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化的人才輸入,多數情況下會希望自己提供的資源和設備能夠做到專人專用。對于合作院校來說,則希望企業方能夠給與足夠的資源支撐,在把校企合作項目建好的同時,能夠將該項目的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帶動整個院校學生的共同成長。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企業則從實際的工作角度,希望能夠從崗位出發,盡可能多地安排一些職業化課程對于院校來說,一般則會從學生綜合能力的養成來考慮,會制定一些看似與崗位能力無關的公共課、基礎課等,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對于企業來說,多數時候只考慮學生能否勝任將來的工作崗位,因此,側重點往往集中在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責任心、吃苦耐勞等德育品質的考察。對于院校來說,在學生的考核過程中,扎實的理論往往是作為評價學生優劣的首要標準。因此,校企雙方進行深入的探討,制定一套合理的考核方案,成為校企合作人才輸出的最重要一環。
針對以上幾點,結合校企合作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多元化合作包括合作主體、合作形式等多個方面。從合作主體來分析,應該倡導政府的介入。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監督者,政府的介入能夠提高校企雙方對于合作的信心和凝聚力。因為政府作為行政部門,能夠對一個行業進行整體把控,對于合作院校的學生就業領域提供了保障。從合作形式來看,應該倡導校企雙方資源共享的深入合作。對于合作企業來說,可獲得的收益,不只是經合作項目培養的未來員工,應該充分利用合作院校的場地和師資條件,對現有員工開展培訓,可減少人力和物力成本。對于合作院校來說,不僅僅能夠得到合作企業的硬件支撐,定期派項目教師進駐企業接受培訓和開展調查研究,有助于項目教師知識和能力的更新,也有利于對項目學員開展新知識培訓。
對于合作企業來說,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要意識到培養的學生是為整個行業所培養,因此,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方面,不要僅僅局限于自身企業。對于院校來說,要有終生教育的思想,要為學生將來負責,不能鼠目寸光,只看到學生畢業時的一時,要考慮學生一世。因此,作為育人的主體,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時,自然會考慮到學生綜合能力的養成。
校企雙方應從學生培養的初期,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大綱和內容的細化、日常的管理考核,到最后的結業選拔測試,在整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達到實時溝通、信息共享,及時反饋自身訴求。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多為學生的未來謀劃。校企合作,制定統一的考核標準,以期培養的學員既能快速融入自身企業,又能適應整個行業的需求。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大眾DEP 項目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ZD1717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