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長沙 410201)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在從工學結合向工學交替升級,而“分階段交叉式”正是工學交替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對于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人才培養而言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本文以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為例,分析了“分階段交替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優點,并對其具體實施步驟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所謂“分階段交叉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把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分割為幾個階段,階段之間實現課堂學習與實踐操作的交叉互補,學生的學習成螺旋遞進式提升。高職院校投資與理財專業“分階段交叉式”人才培養對教學過程并非分學期地硬性分割,而是根據專業與課程所需,靈活有機地對整個教學實施過程進行優化調整。
與其他專業一樣,高職院校的投資與理財專業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理實一體、工學結合。其中一個非常好的路徑,就是“分階段交叉式”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的證券投資企業和金融理財公司,閑時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日常課程教學,忙時將學生帶到企業參加投資與理財業務實訓和真實工作,如此一來,使得學習與工作的沖突得以完美地調和,形成有效的互補互進,發揮出強大的育人優勢。
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分階段交叉式”使得專業理論學習和實習實訓鍛煉有機融合在一起。學生在學習了一定的投資與理財理論知識后,通過一段實踐的業務體驗加深印象,形成感性認識,并發現總結疑難和問題,然后回到課堂尋求解決路徑和新的工作方法,再深入工作崗位進行印證,形成工作經驗和自己的心得體會,如此交叉學習,使得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螺旋遞進式提升。
高校不僅有教學的功能,還有育人的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思想道德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分階段交叉式”人才培養模式能夠讓學生在畢業前就反復體驗到證券投資公司與金融理財企業的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業務流程,能夠以一個準員工的身份參與到真實工作任務中去,有效提升了學生了職業成熟度和崗位適應能力,也能夠有助于其崗位上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從事投資與理財的職業道德得到很好地培養。也就是說,為學生的綜合素養的養成創造了有利的環境與條件。
傳統教學的教學質量往往只能通過學生評教、考試和考察成績分布體現,這種體現往往不客觀、不準確。與傳統教學相比,“分階段交叉式”教學使得學生的培養水平能夠得到及時科學的診斷和驗證。因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將會在下階段去企業參加實習實訓真實工作任務中加以運用,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體現在學生的工作表現上,學校則可以依此進行更為全面和準確的專業教學診斷,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改革方向與路徑,這對于該專業的改革與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的投資與理財專業“分階段交叉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工學交替的一種更為理想方式,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工作和學習的交互循環,達到證券投資和金融理財行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一般來說,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可分為六個階段:
新生入校后由投資與理財專業帶頭人與行業企業專家一起對他們進行專業介紹和初步的認知教育,大一第一學期開設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為接下來全面接觸投資與理財知識和培養證券投資、公司理財、家庭個人理財能力做好準備。
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一定的專業核心課程,讓學生對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整體工作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在后半個學期帶領學生下企業參觀訪問,并現場教學,回到學校后進入校內實訓基地,參加校內實訓。
大二第一學期開始全面學習專業技能課程,將講授與課堂實訓相結合,對學生的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分析、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公司理財、家庭與個人理財等技能進行綜合培養。
大二第二學期開學后馬上組織學生下企業開始為期10 周的定崗實習,體驗和處理企業真實工作任務,感受真實工作情境,處理真實的投資與理財業務。學校和企業則委派專門的校內、校外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隨時的指導和提點,啟發他們印證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同時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點和所擅長領域。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合作企業必須要與學校實現深度合作,將很多業務向學生進行開放。
大二第二學期的后六周和大三第一學期繼續開設實踐性、差異性強的專業技能課程,讓學生將企業頂崗實習期間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進行請教、自主探索和尋求解決,同時進一步鞏固實習成果,積累工作經驗。要注意的是,在前期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將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長和擅長領域,學校應據此開設投資與理財的拓展性、崗位性合成,為學習進行差異化的培養,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優勢,為他們將來進入自己最為擅長的工作領域做好準備。
大三第二學期再次返回企業,以一個準員工的身份參加頂崗實習,學生此時的角色將發生重大轉變,逐漸脫離學生的自我認知,而將自己定位與職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