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華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中學,龍巖 364000)
隨著新課改革逐步深入,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高,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主要任務目標。把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有效結合起來,并進行科學合理優化,可以促使學生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中,依托信息支撐完成學習任務目標,完善教學實踐能力,以適應新時代人才發展培養目標。
高中地理知識內容相對來說知識結構較為復雜,如果采用傳統單一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感覺,從而無法產生主動學習探究意識,不利課堂知識學習效果提高。在信息技術教學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會得到充分調動。教學活動并不是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和知識內容的閱讀,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和網絡資源,促使師生之間開展生動直觀的合作交流,從而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自主探究方式發生一定程度改變。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展開自主學習研究,對于課程內容知識理解和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提升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本提出以下教學應用提高建議: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具備內在知識學習興趣,才能引發知識探究意識,進而積極主動融入到知識內容學習中,并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而又具有實效。高中地理知識內容的有效教學開展,需要教師創設出生動直觀學習氛圍。信息技術的課堂運用,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出形象直觀的聲音、動態效果,使學生融入到真實的課堂學習情境。教師充分運用網絡技術支持,實現人機互換式的超文本方式,營造出超越時空感的學習情境。再結合充滿生活化的知識內容融合,使學生對枯燥知識內容產生濃厚學習探究興趣,進而在積極知識探究情感驅動下增強主動探索興趣,實現知識再創造效果。
信息技術做為一種先進教學媒體與地理知識緊密結合,為學生營造了有效學習情境。并使教學內容在聲、光、電色彩的襯托下實現信息交互、靈活多樣的教學效果。進而為學生地理知識學習提供了更加豐富資源,并激勵學生產生質疑意識,并展開主動性的地理知識理解探究。
當學生在地理課堂知識學習中,遇到通過閱讀理解難以解決,或者教學重難點不能得到突破解決時,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知識內容進行形象化優化處理,進而產生更加生動直觀效果,刺激學生的感官思維,增進問題深化理解,收到良好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媒體功能把教學內容轉變成具有聲音、圖像的直觀內容形式。并且充分發揮信息含量大和搜索、提取功能優勢,創設出富有立體感的直觀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展開積極思維積極主動參與到地理知識探索認知過程,從而使學生形成多元化的地理知識學習能力。學生是知識學習的主要參與者和實踐者。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知識學習有效結合,能夠使信息技術成為一種重要學習工具,使學生獲取到更為廣泛交流信息,并采用多種有效方式完成知識探究任務。從而使學生在生動形象探究意境下,全方位的展示自己的知識問題運用成果。使發散思維得到激活,產生大膽想象,在知識學習探究中提出更加開放、創新性的問題設想。從而獲取到更廣泛知識內容,促使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素養得到發展提高。
高中地理是一門知識涵蓋面廣泛的綜合性學科,而且具有很強的生活化特點。課堂上如果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就會導致教學過程枯燥乏味,使學生處于被動知識學習狀態,難以有效提高地理知識學習成績。教師課堂上運用先進多媒體信息技術,把課堂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直觀,充滿情趣。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培養,激發起地理知識內容學習探究欲望。在一定的生活化情境中主動獲取更豐富的地理知識信息,使思維能力和學習信心得到有效培養提高。
此外,地理課堂充滿畫面感的多媒體情境創設,可以使靜止不動的知識內容變得生動鮮活起來,促使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進行更加廣泛、深入的感受體驗。教學中教師憑借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出更加生動形象的課堂效果,有效化解了知識問題中出現的問題難點,使學生更加輕松自如投入到知識學習深化理解中。
新時代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不只局限于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培養,還注重通過地理知識內容信息的深入體驗,培植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多展示體現祖國美好山河和人文素養的畫面內容,可以起到激發愛國情感,提升地理知識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理想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優化中的重要意義,并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積極創設更加生動直觀課堂情境,才能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效果進一步完善提高。
課題項目:龍巖市新羅區“十三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高中地理信息技術應用與自主學習的教學實踐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