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磊
(蘇州木桃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436)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為保證實現我國現階段的新舊動能轉換,國家必須始終堅持紅色文化的培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本文通篇主要向讀者闡述了紅色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理念及其界定,通過對紅色文化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所起到的功能及效用的描述,使得讀者對紅色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最后將與讀者共同探究紅色文化應該如何更有效地應用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中。
紅色文化是革命前輩在戰爭時期留下的血汗結晶,此外,紅色文化還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前期的良好體現。紅色文化的形成為我國歷史文化的弘揚和民族精神的繼承奠定了堅實基礎,故而紅色文化成為現階段國內教育事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理論支撐,其對教育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從宏觀角度來說,紅色教育能夠較好地幫助國家與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從微觀角度來看,紅色教育對國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宣傳工作有著重要意義。由此可見,紅色教育對我國的整體發展宏微觀調控來說,能夠起到關鍵的積極作用。
紅色文化起源于我國的革命抗戰年代,是一眾革命前輩的血汗結晶,蘊含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以及神圣的革命使命。在抗戰時期,紅色文化被當做是戰爭過程中的思想綱領,時至今日,紅色文化仍然是國家與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理論支撐。現階段,國內思想政治的教育及其宣傳工作主要依靠紅色文化核心理念的支持,其被當代教育學者們視作一種關鍵的政治教育資源,由于其自身具備較為濃厚的物質以及非物質文化氣息,因此能夠有效地加強我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覺悟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步入近代以來提出的最偉大的核心發展理念之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有效地幫助國家完成了社會主義基本政治體制以及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國共產黨明確了政治思想的引導工作必須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存在。為保證我國創新發展的可持續性,政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分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 個字的基本內容,從這24 個字中,我們能夠明顯看出國家政府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期許,同時這也是我國政府具備深遠戰略眼光的良好體現。總體來看,紅色文化更像是建國前期的思想引領,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建國后各方面進步發展的思路指導[2]。
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其在我國歷屆重要會議中都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必須以紅色文化為前提基礎,基于此,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時刻處于飽滿狀態。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中國共產黨考慮到只依靠紅色文化無法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繼而結合我國當時的發展現狀,展望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經提出,幫助政府有效建立了以社會主義為發展核心的基礎經濟制度,推動國家實現創新發展可持續性的進程。眾所周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初起源于西方國家,為的是驗證資本主義的不足之處以及推翻由資本主義主導的發展規劃,我國積極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思想,并引用于自身發展,但是各個國家之間存在一定的經濟體制差異,未經改造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適用于我國。因此,國家政府將現有的紅色文化作為基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創新改革,創設出適合我國基礎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特色核心發展價值觀。基于此,紅色文化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特色核心發展價值觀的重要基礎。
前文提到,紅色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發展價值觀的理論基礎,紅色文化必須得到國家與社會的認同。現階段國內教育事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將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并且將其視作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的理論支撐。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上,充滿了紅色文化的氣息,因為紅色文化能夠較好的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集體榮譽感,所以國內各大院校將紅色教育作為建校之理論基礎,定期開展紅色文化思想教育活動或者紅色文化思想觀宣傳活動,樹立學生們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證學生們在未來能夠成為對國家現代化建設有用的精英型應用人才。
本文通篇對紅色文化以及國內現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簡要的闡述,同時對紅色文化在社會主義踐行過程中所起到的效用進行描述,最后提出如何利用紅色文化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應措施,謹以此篇,供相關人員參考借鑒,以期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