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利
摘 要:青少年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道德能力的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對青少年進行道德能力教育,應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使他們明白道德能力的重要性,體會道德能力的內涵,并能對道德能力培養的途徑進行一些思考和探索,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并提高自己的道德能力。
關鍵詞:青少年;道德能力;教育
當今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在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道德價值觀教育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學者們大都試圖從外部環境入手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而在培養青少年的道德能力這一方面涉及內容較少。文章將對青少年道德能力教育的意義談談看法,并對道德能力的內涵做出幾點補充,以及對怎樣培養青少年的道德能力進行一些初步思考。
一、道德能力的內涵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持久的能力。道德能力,就是指人們遵照道德標準,在道德問題選擇時,能夠分清判斷是非善惡,作出正確選擇,并落實行動的能力。道德的標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就要求道德能力的也要不斷提升。學者們對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內涵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結合現實,再補充一些自己的觀點。
(一)生命價值理解的能力
生命是一切可能的基礎,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不復還,即使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存在的價值,生命是無價的,更是不能換取的。因此,每個人都要關愛生命,珍惜生命。我們對生命價值的理解不僅體現對自我生命的認同和珍愛,同時也是對生命意義的肯定和欣賞,以及對他人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關懷與珍惜。深刻感悟生命的意義能喚醒人們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積極進取,創造美好生活,成就幸福人生。
(二)道德自律的能力
道德從本質上講靠的是自律,自律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接受教育中培養出來的。道德自律能力是人們遵循社會道德規范,依靠自我意志的力量,形成的一種內在約束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人們以道德要求為準則,在內心世界進行善惡、是非,正邪及對錯兩種道德觀念的思想斗爭,從而正確判斷,做出良好選擇。這種能力的提升,能提高公民的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三)道德實踐的能力
道德教育最終要落實在行動上,必須在實踐活動中才能體現出來。青少年道德通過活動和交往形成并加以鞏固,通過實踐才能表現出來。只有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經過相互對比和他人評判,做出正確選擇,才能升華為道德行為,從而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逐漸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道德能力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開放多元,各種文化相互碰撞,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良好的道德能力是青少年立身做人的需要,能夠促進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更好與人交流溝通,適應社會快速發展。道德能力的重要性,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一)青少年自身特點決定
在當今開放的社會中,多種價值和文化因素并存,良莠不齊,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中的一些糟粕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我們的生活。面對“歧路”叢生的道德迷宮,青少年由于閱歷淺,辨別力差,必須有自己的主見,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否則會陷入價值觀混亂的狀態。所以,對青少年進行道德能力教育是極其重要的。
(二)德育環境決定
伴隨我國改革開放深入和互聯網的普及,社會環境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大大增加, 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逐漸削弱,道德價值觀和價值取向趨向多元化,造成社會道德滑坡。充滿好奇心,渴求知識,具有較強開放性的當代青少年, 最容易受道德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所以,對他們進行道德能力教育就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三)道德能力的特點決定
當今社會充滿競爭、壓力與挫折,對于當代青少年來說,能不能承受這些壓力與挫折,學會競爭與合作,也是其道德能力的一個體現。當和他人發生沖突的時候,學會包容和忍讓,盡量用非暴力的方式來妥善解決,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處理事務的能力,其實根本也是一種道德能力。
(四)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所決定
法律和道德,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法律無法約束的地方,通過道德來彌補,所以才有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道德能力是當代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必備要素,有助于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同時也有助于自我心理狀態的調節,所以青少年道德能力培養的任務極其艱巨
三、道德能力培養途徑
道德能力的培養是由社會認知到社會踐行再到自我反思的循環過程,是從量變到質變的終身教育過程。
(一)學校教育應掌握正確的道德能力培養方法
在學校道德教育中,“灌輸”的方法強調的是教師通過教育,把科學的道德價值觀,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循序漸進地從外部輸入學生內心,使其掌握道德原則、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它在道德教育中具有深入淺出、情理結合以及系統、完整的特點。作為傳統德育方法,依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除此以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作用。傳統的道德教育只重視學生對道德規范的順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被動的接受很難激發青少年對社會道德規范的真正理解,因此,在各種不同形式的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必須尊重和發揮受教育者的主體功能,注意培養他們道德品質的自我鍛煉能力和多樣化的道德思維能力,不斷引導受教育者進行經驗的積累,使受教育者不會因為時代與環境變遷而道德能力落伍。
(2)發揮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榜樣作用。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需要教師的榜樣示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師的表率作用至關重要,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眼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一生。古人說過“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教師的道德水平應高于其他社會群體,應在思想品德、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學生起好帶頭作用,努力使自己成為有德之人,有為之人,修德敬業,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